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类传播学课件 第四章 传播者
人类传播学课件 第四章 传播者
控制论系统
社会文化系统
批判系统
认知和信息处理理 论
归因理论 社会判断理论 深思概率理论
信息整合理论 •期望值理论 •推理行动理论 一致性理论 •认知不和谐理论 •问题整合理论 符号互动意义 自我的社会建构 情感的社会建构 自我展现理论 有关身份的传播理论 身份协商理论
自我
身份
立场理论
身份建构与表演 理论
控制论传统
1.信息整合理论
•期望值理论 期望值理论 •推理行动理论 推理行动理论
2.一致性理论
•认知不和谐理论 认知不和谐理论 •问题整合理论 问题整合理论
信息整合理论
• 信息整合的理论取向聚焦于传播者是如何 积累和组织有关人、事物、情境或思想信 息,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态度。所谓“态 度”,是一种性格趋向,这种趋向表现为 人们对某个事物是以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 式采取行动。
认知和信息处理理论
1. 归因理论 2.社会判断理论 社会判断理论 3.深思概率理论 深思概率理论
这三个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传统的基石。为我们理解“阐释” 这三个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传统的基石。为我们理解“阐释” 说服”等人类传播行为打下了基础。 和“说服”等人类传播行为打下了基础。
归因理论
• 归因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 •
然而这时候,如果你改变了态度,那么这种改变会较为 持久,也会对你的时机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在边缘路 线上处理某个信息,那么思考就不那么具有批判性了,由此 导致的态度改变可能是暂时的,对时机行动影响也不大。
进行批判式思考的程度高低的两个因素: 进行批判式思考的程度高低的两个因素: 动力和能力
• 介入、论点的多样性、个人对批判式思维的偏好程度 是动力的三个因素。遇事喜欢深入思考的人往往更倾向于 采用中心路线来处理信息,不喜欢多费脑筋的人往往会采 用边缘路线。但是,不论你动力有多大,必须充分掌握相 关的信息,才能采用中心路线。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动力, 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不强,那么只能去操控一些边缘性的线 索了。
第四章
传播者
何为传播者? 何为传播者?
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是传播 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
人类传播学关于“传 播者”的研究
社会心理传统
控制论传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社会文化传统
批判传统
本章结构图(有关“传播者”的理论) 本章结构图(有关“传播者”的理论)
探讨的主题
特征理论
社会心理学传统
“好争论”性 社交/传播焦虑 特征-因子模式 特征、性情和生物学
“好争论”性
• 具有这种心理倾向的人喜欢参与对各种敏 感话题的争议,千方百计的支持自己的观 点和驳斥各种反对意见。多米尼克•英凡特 等人最先提出这一概念。他们相信,喜好 争论的特性有助于学习和了解别人的观点 ,同时提高可信度,传播培养的技巧。从 定义上看,喜好争论的人都容易冲动,但 不是所有容易冲动的人都喜欢争论
酷儿理论
社会心理学传统
考查
“个人”
“传播者”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传统
1. 特征理论
•“好争论”性 “好争论” •社交 传播焦虑 社交/传播焦虑 社交 •特征 因子模式 特征-因子模式 特征 •特征、性情和生物学 特征、 特征
2. 认知和信息处理理论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 •社会判断理论 社会判断理论 •深思概率理论 深思概率理论
• 社交⁄传播焦虑包含心理层面(心跳加速和 脸红)、行为表现(例如逃避和自我保护 )和认知层面(自我中心和消极维护) • 研究学者发现认知因素是这三个层面影响 最大的,这就意味着社交⁄传播焦虑主要取 决于我们如何根据特定的传播语境来看待 自己
心理
社交/传播焦虑
认知
行为
特征--因子模式
• 人类所具有的许多特征都在心理学和传播 学领域受到关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 者们开始意识到这种对一个一个特征的“ 开列清单”式的研究没有多大意义。开始 设计出各种不同的“特征 因子模式”,有 特征--因子模式 特征 因子模式” 时候也称之为“超特征”。 超特征” 超特征
深思概率指对论点进行批判式评估的可能性 。
•
“深思概率”有大有小,取决于人们处理信 息的方式。分为两种:中心路线和边缘路线
深思——批判式思考——中心路线上 一般性思考——去翻批判的思考——边缘路线上
如果你是中心路线上处理某个信息,那么久以为这你对 该信息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结合已经获得的信息对其进行 你评估。当你采用中心路线时,对于论点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好争论”性和“好斗”性 区别
• “好争论”性具有正面效应。 • 好斗性通常表现为喜欢使用富于攻击性的 言辞,表示敌意,具有负面效应
“好争论”
“好斗”
社交⁄传播焦虑
• 传播学界最为著名的詹姆斯•麦克罗斯基等 学者对所谓“交往恐惧”。虽然每个人偶尔 都会有所谓的“舞台恐惧症”,害怕登台发 言或者表演,但交往恐惧却是一种持续性的 心理倾向,通常表现为对各种条件下交往的 恐惧心理 • 与“交往恐惧”同属一族的社会概念包括社 会逃避、社会焦虑、互动焦虑和害羞等。我 们这一族概念统称为“社交⁄传播焦虑”
•
采用中心路线处理信息,对各论点就可以进行深入细 致的思考。 • 运用边缘路线处理信息,则不会自习考虑论点是否具 有说服力。
深思概率理论告诉我们:在评估信息时要进行深
入而谨慎的批判式思考。
但在生活中,不可能对每个信息都做到这一点。社 会信息学传统对我们有关“传播者”的思考产生想当大 的影响。以个人主义的视角来考察人类的社会生活。随 让你当今传播学研究拥有更广阔的领域,无法否认的是, “个体传播者”的重要性和社会心理学传统对于传播学 研究领域的重要意义。
= 有关o的信念种类的数目 有关o
推理行动理论
• 行为部分地是由意图引起的,而意图是各 种态度的复合产物。具体来说,你愿意采 取何种行为方式,一方面取决干你自己对 该行为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你所推 断的别人对该行为出看法。
我们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表示 BI
其中
=
ABw1﹢ (SN) w2
BI=行为意图 A B=对某种行为的态度 SN=主观性模式(别人的看法) W1 =态度的重要性 W2 =主观模式的重要性
• 麦克罗斯基和比蒂指出,大脑的边缘系统控制着 情感,而情感的差异通常与大脑结构的差异紧密 相连。具体来说,一个人的大脑边缘系统月敏感 ,就约容易出现焦虑的体验。外部环境中的刺激 是由大脑中的一个叫“行为抑制系统”的部分来 处理。负面的刺激能够唤起BIS,它反过来又会激 活大脑边缘系统。当你的BIS被唤起以后,你就会 对外界环境中的威胁格外敏感。因此,一个人的 BIS过度活跃,它就会唤起强烈的焦虑和恐惧;反 之,如果一个人的BIS不那么活跃,他就不易表现 出焦虑和恐惧
特征、性情和生物学
• 詹姆斯•麦克罗斯基和迈克尔•比蒂将生物 学基础引入传播领域。 • 其前提是:特征就是深深根植于神经生物 结构(大脑活动)中的性情倾向。
人类的传播行为实质上是以下三种因 素相结合的产物
• (1)“外向性”或“外向焦点” • (2)“神经质”或“焦虑” • (3)“精神病征候”或“缺乏自控能力”
费什贝恩用一下的代数公式来表示信念和态度之间的关系
AO =
其中
∑ Bi a i
i
N
AO Bi
a N
i
= 对某个对象(o)的态度 对某个对象(
对o的相信(i)程度;即与其他概念(x)之 的相信( 程度;即与其他概念( = 间联系的可能性或“不大可能性” 间联系的可能性或“不大可能性” 所包含的评估因素,即对x = B所包含的评估因素,即对x的评估
期望值理论
• 人们通常具有两种信念:一种是对事物的信念。 当你相信某种事物时,你就会坚信它的存在。另 一种是有关可能性的信念。当你相信某种可能性 时,你就会坚信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关系。 与信念不同,态度具有评估性。态度与信念是紧 密相连的。信念也会导致你以特定的方式对某个 事物(即所谓的“态度对象,, )采取行动。另一方 面,态度是有组织的,因此,人们对具体事物所 持的特定态度经过累加,便产生了“总体态度” 。
迪格曼提出的“无因子模式”
1. 神经质 神经质,具有消极情绪或沮丧的倾向 2. 外向性,具有喜欢群居、愿意表达自我和 外向性 积极思考的倾向 3. 开放性 开放性,具有喜好反思的思想和想象、注 重内在情感和独立思考的倾向 4. 随和性 随和性,具有欣赏和同情他人、乐于助人 和避免发生对抗的倾向 5. 良心 良心,具有自我约束、抵制冲动、有条理 、按时完成任务的倾向
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行为,各种不同的行为可被视 为源于同一个原因。反之,同一种行为也可能源于多个不 同的原因。而归因理论就是解决之道 通过构成自身心理的各个变量,就可以对自己所处的 传播情境进行感知。有助于人们对观察和感知到的事物进 行整合和组织。 海德尔将这种个人化的感知模式成为感知风格。 贯穿归因理论的假设便是人们能够做到有条有理,符 合逻辑。 在归因研究中反复出现的结果之一是基本归因错误: 指人们倾向于把某个时间归因于个人的品质,即个人似乎 应该对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情负责。
一致性理论
三、对于某个事物自我介入的程度越深,那么拒斥范围就 越大,中立范围就越小,态度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小。自我 介入程度高的人是最难以说服的。
深思概率理论
• 深思概率理论,简称ELT理论:
• 本质上,是一种说服理论,用来预测人们在何种情况下, 如何被某些特定的信息所说服。ELT理论旨在阐明人们是 如何以不同方式来评估他们所接受的信息的。有时候,人 们会使用批判式思维用一种非常繁复的方式来对信息进行 评估;有些时候,人们评估信息的方式测比较简单,批判 色彩也较弱。
社会判断理论
• 归因理论揭示人际判断的重要性;社会判断理论 则注重于我们是如何判断我们听到的那些陈述的 ?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她的陈述对你的信念将产 生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