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第一章重点内容:1,理解传播的含义2,传播的类型(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3,传播的四大功能4,教育传播的四要素说法(一)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使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二)传播一般分为四大类: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人的传播又可分为: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三)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点--------相同点:两者都是人的传播活动,都是以信息传递为核心。

不同点:(1)大众传播的目的,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

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2)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题的一般大众。

教育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青一代。

(3)大众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的编辑,记者和节目的制作者。

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

(4)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

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

(5)大众传播中的反馈过程,一般迂回缓慢,具有更多的单向传播的特点。

教育传播能较快地收到反馈信息,具有更多的双向交流的特点。

(6)在大众传播中,信息的选择,又很的随意性。

在教育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高度的科学性。

(四)一般来说,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五)教育传播系统的四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受教育者。

第二章重点内容:1,学会分析媒体的具体传播过程2,几种教育传播模式的优缺点(亚里士多德模式,拉斯维尔模式,香农----韦弗模式,贝罗的S-M-C-R模式)3,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不考试(一)2—1—1教育传播的概念课本21页(二)1,亚里士多德模式:指出演讲者为了取得不同的效果,要在不同的场合,为不同的听众构思其演讲的内容。

该模式虽然列举出了传播的要素,但是对传播过程没有明确的说明。

2,拉斯维尔模式:该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反馈”的要素,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最后,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3,香农---韦弗模式:该模式能用来解释人类的一般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它系统的考虑了“信息”与“信号”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还分析了传播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噪音的问题。

4,贝罗的S-M-C-R模式:这一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受传者。

这一模式的出现,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指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但是该模式是单向的和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另外,它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也未考虑。

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重点章节(一)对信息的理解:1,信息是指消息,知识和情况2,信息是减少或消除某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3,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对信息与消息来说,信息是消息的内核,消息是信息的外壳。

对信息与信号来说,同一信息既可以用这种信号表示,也可以用别的信号表示,并且同一信号可用来传递各种不同的信息。

信息的特征:1,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2,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3,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4,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信息的产生:1,信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2,相互作用的方式分为三类---物质直接作用方式,物质场的作用方式,发射与接收方式3,作用的痕迹---信息信息的形态:自然信息,机器信息,人类感知信息,人类思维信息(二)教育信息的概念,来源与特性对教育信息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认识:从狭义的角度讲,教育信息主要指教育内容,如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从广义的角度讲,则还包括与传递教育内容有关的其他所有信息,如教育管理信息,评价性信息等。

教育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教师,客观事物,教学信息体教育信息的特性: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共享性,多样性(三)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简单了解(四)符号的定义,分类与本质从传播学研究角度出发,施拉姆对符号的界定是: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将符号分成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1,广义的语言符号包括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两种。

自然语言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表现形式,其中,口头语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2,非语言符号是语言符号的助手和补充。

符号的本质:1,符号代表事物(符号并不等于事物,一种符号只是一种事物状态和规律的代表)2,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3,符号的意义因环境而异,因时间而异,因人而异4,符号具有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符号的外延意义是它的客观定义,符号的内涵意义是它在人们主观上或情感上的意义,可以说符号的内涵意义比符号的外延意义要丰富得多。

(五)语言的特性: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指的不是单个的符号,也不是很多互不干扰的符号,而是由很多单个的符号按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一种符号系统2,语言具有多层次的结构语素是从语言的单位句子里分解出的语音和语义的最小结合单位,是语言符号最小的有意义的片段,音素(音位)是语素不能再分解的语音单位。

(六)非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1,非语言符号的类型:通常我们把它分为三大类-----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动态的视觉非语言符号,静态的视觉非语言符号),听觉型非语言符号(分为类语言和其它声音符号两类),其他的非语言符号2,非语言符号的功能------传播态度和情绪,补重和强化语词,代替词语3,非语言符号的特性------普遍性,形象性,多维性,整体性,重要性(七)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课本89页是简单了解的内容第四章重点内容1,传播通道的概念2,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3,教育传播媒体的选择和利用简单了解(一)传播通道的概念: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传递的途径。

包含编码,译码,信道三个基本要素。

1,编码------传播通道中,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我们叫这个过程为编码,它包括有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将信息转化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2,译码------在接收端的译码过程,包括有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

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把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

3,信道-----分为空间信道线路信道两类。

(二)教育传播通道有以下几种形式:学生---教师通道,学生---媒体通道,学生---实际事物通道,学生---家庭通道(三)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让校园充满信息,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四)关于传播媒体的分类不再进行考试(五)麦克卢汉的媒体观(重点内容):1,媒体是人体的延伸2,媒体就是信息3,媒体有“冷”,“热”之分4,没提示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动力第五章重点内容1,教师与学生的传播行为2,注意概念“把关人”(一)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

把关人控制着信息的流量,流向,影响着对信息的理解。

(二)教师的传播行为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传播行为包括教育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

1,教育信息的收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明确信息收集的目标和内容,选择信息源,考虑信息收集的方法。

2,教师对教育信息的加工,主要有三点------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使之成为有用的;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使之成为有序的;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编码,使之成为易传的。

3,教师在传递信息时应注意的问题------传递的信息要有针对性,传递的信息应是完备的,要注意信息的时效,要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要注意克服信息传递中的干扰(三)学生的传播行为1,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学生扮演着两种角色,既是教育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反馈信息的传播者。

2,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学生的传播行为主要表现为接收传播信号,进行译码,输出与反馈信息等。

3,学生传播行为的特征:目的性(接收信息要按照培养目标的规定,学生的传播行为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主动性,选择性。

4,影响学生传播行为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知识因素(包括知识基础与解码能力),心理因素,其他因素。

(四)教师与学生的传播心理不是考试内容第六章教育传播环境(一)遗传生物学对环境的理解是最广义的,采用教育学与系统论,对环境的定义:1,环境是指人周围的一切事物,这些事物能给人以一定的影响2,环境是指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二)教育传播环境是指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对教育传播影响较直接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社会信息,人际关系,校风班风,其他因素(三)网络传播环境课本143页是重点内容(四)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课本149页注意看课本学会分析理解第七章本章只考教育传播效果的概念与含义内容在课本161页与162页教育传播效果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注意记忆。

教育传播学的考试第三章和第五章是重点章节,第六章要求大家学会分析,第二章属于部分考试的章节!一定要注意复习呀!我也不太清楚考试的题目形式,所以,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大家还是要注意对看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