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发展的中国,是不断变化的中国。
我们身边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顾身边,我们的交流方式也在变化着,从开始的书信,到现在短信、彩信、微信,可以说不断新颖的通信方式在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刚上大学时,特别流行发短信,“20元钱可以包发300条,每个月都要用超,后来我们就拍照发彩信,不过要5毛钱一条,还是有点贵。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短信和彩信都慢慢变冷了,我们发现自己每月的包月短信都用不完。
没过多久,一种叫“飞信”的业务开始在各大校园里流行开来,可以免费用电脑给手机发短信,手机回复还是先扣包月短信,我们很喜欢用这个。
此后他每月的语音通话费用少了许多,而大部分话费被花在数据业务上。
“喂喂喂,你在哪里?”校园中时不时传来一阵阵声音,不一会便传来了一声回复,“我在家里,一会出来。
”这叫微信,是现在最流行、年轻人最喜欢的通讯方式。
如果你是智能手机,下个微信软件就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多人群聊,软件使用是免费的,但通讯运营商会收取一定的上网流量。
没有区域限制,与外地的朋友也可以聊微信。
一问一答,既可省去手指按发短信的麻烦,也减少了许多语音通话费。
娱乐功能不断增强:从摄影、音乐、蓝牙……到视频聊天。
商务功能强大:从上网、云漫游、文档处理……到手机支付,白领觉得很贴心。
以前出个差要带两部手机、一台照相机、一台手提电脑……简直太辛苦了,现在带一部手机和一部iPad就搞定了。
”
可以说,通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影响真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从以往的以板书形式为主的教育形式到多媒体的运用。
将互联网络应用于教育,使单一的"班级授课制"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取代,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师生关系,使异地授课,网上学习成为可能。
利用互联网可以十分便捷的得到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料,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无法进入学校读书的人获得必要知识成为可能;通信技术发挥多种媒体功能的优势,通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多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虽然网络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活力,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拉
大了教师和学生的面对面的互动,对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并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因为网络上的信息并不都是良性的,对于思想处于懵懂的中小学生来说是极其有害的。
(二)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样式。
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思维主体则由个人为主发展到以群体为主,思维客体由现实性为主进入到虚拟为主,思维中介系统由工业技术中介系统和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各种物化的思维工具构成转变为网络技术中介系统和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各种物化的思维工具构成。
为了迎合信息时代的要求,通信技术越来越集中,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完成电话、电视、互联网的功能。
如苹果公司的iPhone系列被人们称为“贴心口袋书”,就是说,只要你能想要办的做的一些日常事务,几乎都能通过一部手机完成,很多人已经离不开这样一个具有多功能用途的工具。
有些年轻的一代接触到一些不良的信息后,没有及时受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一些负面想法,因而做出错误决定。
而有些人在处理事情时都会先想到通过手机或网络来处理问题,相当数量的人的思维方式逐渐被工具化了科学技术产品支配着。
这也是思维方式由现实性转换到虚拟性思维再转换到现实性时出现的某种偏差。
(三)对工作生活的影响。
由于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工作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
工作方式上,由以前的按时定点上班变为可以在家上班,通过网络体系处理各种资料和信息。
生活方式上,通过网络体系,人与人之间的观念大大地流通、渗透、互相影响。
人们的访友、购物、会议、娱乐等许多事情都可能通过网络进行。
这些事物的产生打破了以往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些许问题。
在不远的将来,人们还可能通过住网络住宅、使用网络冰箱、乘坐网络汽车等,进入科技家庭的生活模式,体验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
所谓的“宅男”“宅女”也应运而生。
事实上,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网络十分便利,但它减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很多人不想与网络之外的人交流,当然还有一些正在形成的网络疾病也慢慢显现,这些都是网络在给予人们便利的同时留下的后遗症。
其次是手机,如今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手机进行通信,上班路上、地铁上、办公期间,只要有信号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人们在发信息或聊天或视频或上网;因为GPS 的运用,在陌生的城市和国家也可以用手机导航不怕迷路。
但手机的飞速发展也不同程度上危害着我们,网络陷阱、网上传销、数字的困惑与失盗、隐私权的被侵犯、人性的异化等问题给我们带来许多困惑与难题。
而全球定位系统的错误指示,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有调查显示近年来因为手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
有些人因为长期使用手机还会出
现幻听,总认为电话在响,这些都是手机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除了在已经论述或涉及到的问题外,还将产生一些其他的问题。
今天,我们深深地沉浸于移动电子设备,甚至依赖他们来诠释现实世界,必然也要为此付出代价。
时代与科技的进步,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便利与惊喜,时光流转,不经意间电话、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置身电话和网络之中的我们,再也无法想象,离开电话、网络,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呢?
想到这里,我又不禁害怕起来,通信方式的改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快捷,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现在很多的人完全沉迷于手机之中,起床第一件事看手机,吃饭看手机,走路玩手机,就连工作,好多人也是不停的在翻看手机,手机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他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一般。
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这种日新月异的通信方式,记住面对面的交流才是我们生活的真谛,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下面的几点:(一)真实的和虚拟的。
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时代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我们开始拥有了虚拟时代,所谓虚拟,就是存在于虚拟社会中不是现实身边存在的。
虚拟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能力的巨大发展。
对于虚拟而言,现实只是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可能性,在虚拟空间中,还有别的可能性,虚拟使现实中的不可能在虚拟空间中复活、再生、创造发展,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真实性则是人在社会中真实体验或经历的客观存在,是受各种约束的。
经常会在各种报道上看到一些人上网成瘾严重到分不清虚拟和现实,因而产生司法纠纷。
严重的是沉迷在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最后倒在电脑前并付出生命的人。
在我国发展较快的城市中已经可以看到,由于电脑、电话的普及,很多中小学生的书写一塌糊涂,很多青少年开始习惯用电子邮件、电子贺卡进行交友互动,并使用网络用语,有的在电脑上写各种作业,他们手书的字已变得难以阅读,甚至错别字、错拼、错写及语法错误比比皆是,更甚者在测试种使用网络用语来回答问题,有些孩子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不愿与人交流,时间久了,连基本的会话功能都会丧失,人们把这种情况称为电脑网络时代的“失写症”、“失语症”。
这种症状同样也出现在许多青年教师中,由于很多学校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致使一些教师板书无法让学生看清楚,而且连手写报告、论文等也无法让人看懂。
高科技网络在为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效率、便利和舒适的同时,也在悄悄地诱使人们向生存本能日益退化的沼泽滑去。
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回归现实社会,这才是我们真正生存和获取友爱的地方。
(二)主导性和多样性。
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人都是出于主导地位。
随着科技的
飞速前进,人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之间通信交流的方式变得更具多样性。
随着网络交流的不断拓展,各种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不能及时清理一些垃圾信息,那么网络就会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消除异端思想和另类声音的工具,而不是真正反映社会发展的平台。
我们在使用通信工具的时候要认清自己想要做的和需要做的,而不是被其中的虚假或不良的资信改变态度,我们可以放任其多样性的发展,但不能被其控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生活的在通信如此发达的时代。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信息通信时代的来临,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进程。
作为一种人类所创造的科技文明,网络通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正面进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困扰着人类。
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利与弊,充分发挥科技改变生活,并美化生活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