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方式的变迁(研究性学习案例)课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学习目的:科技/生活/研究年级:六年级学习时间:三周一、主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多的和别人交换信息。
特别是我们学校实验班的同学,在忘记带学习生活用品的情况下,都要打电话向父母求援,有一次有位学生忘记了带书,打电话请家长送来,我开玩笑说:“要是没有电话,那怎么办呢?”同学们七嘴八舌,一口气说了好几种通讯方式,看来学生对现在生活中的各种通讯方式和工具比较熟悉。
但是几年前,十几年前,几十年前,更遥远的古代的通讯方式对学生来说,却十分陌生,让学生对此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还可以感受日新月异的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活动的具体的目标1、基础性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通讯方式(工具)的特点(2)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认识现代通讯工具对社会和人们生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通过对比感受科技的进步,感受人们的聪明才智2、发展性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讯方式研究的兴趣和小组合作意识(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欣赏、评价、通讯工具的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与方式(一)活动准备阶段1、自选研究主题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请市移动通讯公司的专家给学生举办了一系列讲座,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此类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也兴致勃勃地想研究一些问题。
于是他们自觉地去发现问题。
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想研究的问题都一一记在纸上,学生的问题很多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
最后通过师生对问题的归纳整理,经过同学们积极认真地商讨,定下了大致的活动主题,即围绕通讯方式(工具)的变迁进行研究。
2、自愿组成小组在自愿组成小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有的的同学成了“抢手货”,聪明能干、会说会讲的几个班干部各小组都抢着要,做事有责任心的几个同学也是大家抢夺的对象,但是那些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却一直没有主动地加入哪个组,还有许多同学取舍不定,既想研究这个问题,又割舍不下那几个小组的好伙伴,变来变去半天犹豫不定,我们抓住机会对其进行教育:为什么有的同学受欢迎,为什么有的同学别人不愿意与他合作,让学生找问题,找差距,促进今后的发展,在教师的的调控下,一个个活动小组成立了,全班所有的同学都参加了各自的活动小组。
分组情况为:(1)古代通讯方式组(2)现代通讯方式组(3)各种通讯方式优缺点比较组(4)畅想未来通讯方式组(二)实施阶段第一阶段制定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组长和组成员群策群力设计研究计划,并撰写计划。
1、计划内容首先,老师对计划内容进行了公布,并表明一般的科研课题都要写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内容主要有:(1)确立研究课题(2)明确研究目的(3)合作伙伴及分工情况(4)研究形式的多样化(5)活动进程及组织活动形式(6)预期的目标及成果展示2、征求意见计划拟订后,广泛征求家长、同学、老师,有关的意见,最后修改定稿,实施第二阶段调查研究1、照计划,查阅资料、采访、考察各小组按研究计划中的分工,以小组合作或个人为单位,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采访。
小组的探究活动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单个的,但每次外出活动必须征得家长和指导老师的同意,并填写活动记录表,在此阶段,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搞社会调查的,有查图书文献资料的,有利用因特网进行查找的,有采访的,找家长、亲友谈话了解的。
各小组的同学将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与自己应发挥的聪明才智都充分展示出来了。
2、在活动实施中指导交流在活动实施中,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
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个别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高。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1、整理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调查,学生都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资料,接下来,以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把组员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把重复的进行删并,每个研究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填写一张表格(如下)。
2、成果展示方式及总结交流学生研究成果的展示是整个研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获得的成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报告材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有的同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有的同学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失败与教训的体验也应该视作学生的成果。
各小组在陈述本小组的成果时,有的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有的采用口头报告加小报的形式,有的以展览的方式进行讲解,有的小组全体上阵,每人都展示自己的作品等。
第四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每个小组把整理好的资料作为撰写研究报告的材料,让小组长参考一定格式,组织小组成员写出研究报告。
在报告中强调学生写明研究员原因,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发现和成果、总结与感受等。
四、交流与延伸完成研究报告后,将各组的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最后总结得到的“通讯方式的变迁“资料如下:(1)在遥远的古代,人们通讯的方式是非常落后的,在我国,古人曾经用狼烟、烽火在战斗中传递军事讯息,稍近的距离内人们用“擂鼓”、“鸣金”传递信息,在一些战斗中,被敌人围困的人们还曾经用“风筝”、“孔明灯”、“飞鸽传书”带上书信来向自己人传递信息求救。
在我国比较统一稳定的一些封建王朝,由政府在全国建立了传递皇家文书、政府公文的驿站,这些通讯方式传递信息是很不方便的,首先是传输距离很短,且需要的时间很长,且很不稳定,例如碰到风雨雷电的日子,这些通讯方式的效率都要打折扣。
(2)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许多新发明发现的出现,通讯方式有了很大进步。
如电和无线电波的发现使用,使得电报、电话在19世纪末一种高效的通讯方式,随之到20世纪初又出现了收音机、电视、传真机等传播方式,当然收音机和电视只能单向传输信息。
原来传统的驿站变成了国家设置的现代邮政系统。
这些方式比以前的通讯方式先进了很多,但是由于成本高,还不能普及到民间。
(3)20世纪中期到现在,我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程控电话替代了传统电话,然后是寻呼机出现并且马上又被淘汰,出现了移动电话(手机),目前手机通讯已经即将成为我国最为普及的通讯方式。
照目前的发展情况,很多手机已经开始具有传输图片图像功能,移动可视电话的出现是呼之欲出。
另外随着8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这种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的最新通讯方式也在中国普及。
(4)设想未来的通讯方式“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人类通讯方式从古至今的变迁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像我们今天的可视电话手机不就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吗?在完成了从过去到现在通讯方式变迁的调查和研究后,我们也让学生设计出未来的通讯工具或通讯方式,学生有的设计出一种“通讯衣服”,衣服上就安装有传递语音和图像的设备,不再需要专门的电话了;有的设计出“通讯眼镜”,佩戴着这种眼镜,就像戴上了一个可视电话;还有的同学设计出一种“思想电话”,人们通讯时,不再需要讲话,只要想一想,就能把所需要的信息传递给别人,别人也能收到你传输的信息。
最后我们激励学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更好改进我们的通讯方式、设计和制造更多更好的通讯工具。
纸(案例)引言研究性学习立足于对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
鼓励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分享体验的过程中,采取各类探究方式认识自然,体验社会,感受自我,从而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展示个性的多样情境和丰富机会。
各类探究活动的展开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居于辅导的地位。
把学生置放于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从生活中自主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活动中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基于这一认识,本次活动在设计时注重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体验,以此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研究活动主题纸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文化用品,写文章、书信、画画、书法、张贴广告、标语、做工艺品等都要用各种各样的纸。
同时,造纸术还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纸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学生与纸交往的时间也不短,可对纸的知识又了解多少呢?让学生对纸的发明、种类、用途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恰巧这学期我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个个出谋划策,想为“班级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终于,意见达成了一致。
同学们自发从家中带来了各种盆景花卉,还有各种各样的纸,厚薄不一、颜色各异。
大家齐动手,写的写,剪的剪,贴的贴,几天过后,教室就象换了一件新衣,令人爽心悦目。
多么神奇的纸张啊!同学们也因此对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顺应学生们的需求,开展了以“纸”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研究活动目标(一)情感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研究,在学会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共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对纸的研究活动,获得对自然、对社会的自我体验与感悟。
(二)能力1、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
2、在实践的访谈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3、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敢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4、了解科学发现就从身边开始,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三)认知1、了解有关纸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懂得充分地、合理地、环保地利用纸为人类服务。
三、主题活动准备1、制定调查计划。
2、收集有关纸的资料。
3、开展社会调查,联系调查场所。
如印刷厂、造纸厂、家庭、商场等。
4、备齐录音、录像设备、器材。
四、活动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决定研究课题1、创设情境同学们,请打开你们的书包,你发现书包里什么最多?(书、作业本)对,书和作业本都是用什么制成的?(纸)说明我们每天学习离不开纸。
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谈谈你对纸了解多少?(学生充分的说)2、讨论:你还想了解有关纸的什么知识?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
例如:(1)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从古至今,造纸的方法有什么变化呢?(2)纸的种类?(3)纸应用在生活的哪些地方?(4)造纸对环境的影响?(5)纸的浪费现象?怎样节约用纸?(6)纸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7)我们自己能造一张纸吗?第二阶段:分工合作,收集信息1、学生自由组合,建立研究小组,讨论计划与分工。
2、确定研究方案。
第一组:到图书馆,收集关于介绍纸的发明及历史的资料,做好记载。
(探究方法:查阅资料、收集信息、选择信息、组合信息)第二组:走访造纸厂,调查了解纸的制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