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作物育种学: 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 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 群体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及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 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名词解释: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自花授粉作物: 又名自交作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异花授粉作物: 又名异交作物,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常异花授粉作物: 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自交系品种: 从突变及杂交组合中经过多代自交加选择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 F1植株群体。
群体品种: 基本特点是遗传基础比较复杂, 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 无性系品种: 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得强优势组合。
③利用雄性不育。
C 、 群体品种:a 、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D 、 无性系品种:a 、有性杂交+无性繁殖固定杂种优势; b 、禾U 用芽变。
3、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自交遗传效应: 1.纯合基因型; 2.性状分离; 3.自交衰退 异交遗传效应: 1.形成杂合基因型; 2. 增强后代的生活力第二章 种质资源1.名词解释:种质资源,作物起源中心种质资源:广义上指: 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称为种质 资源。
狭义上指: 用于选育新品种的材料,也称育种的原始材料。
作物起源中心: 凡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而且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类型或 栽培类型的地区。
异质性。
2、说明各类作物的遗传结构和育种特点。
( 1)遗传结构:自交系品种; 杂交系品种;A 、B 、 个体内基因性纯合,个体间一致。
个体内基因型高度杂合,个体间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异质性。
C 、 群体品种; 无性系品种:D 、 (2)育种特点:A 、 自交系品种:群体中选。
B 、 杂交系品种: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异质性。
基因型由母体决定,个体间一致。
1、自交 + 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
自交系间杂交种优势最强。
① 连续自交选择获得自交系。
2、从变异丰富的大自交系间杂交配b 、使用群体品种能够保3.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对搜集种质资源有何重要意义 ?① 、 指导特异种质资源的收集;② 、起源中心与抗源中心一致,不育基因与恢复基因并存于起源中心。
因此,可在起源中心得到抗性 材料与恢复基因; ③ 、 指导引种,避免毁灭性灾害。
4.按育种实用价值分种质资源有哪几个主要类型?按实用价值分: 1、 地方品种; 2、 主栽品种; 3、 近缘野生种; 4、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1 、 考察搜集; 2、 征集; 3、 交换; 4、 转引 1、 种植保存; 2、 贮藏保存; 3、 试管保存; 4、 基因文库技术1、名词解释: 育种目标: 是对新品种的具体要求。
经济系数: 又名收获指数 (Harvest index )HI ,是指经济产量 (economics yield ) 与生物学产量 (biomass ) 之比,它反映了品种的同化物质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也是探明品种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何要求(育种目标)?1 、 高产;2 、 优质; 3、 稳产; 4、 生育期适宜; 5、 适应农业机械化3、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一、 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二、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 三、 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 四、 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4、请指出禾谷类、十字花科和豆科、棉花的产量构成要素。
1. 禾谷类作物=每亩穗数X 穗粒数X 粒重;2. 棉花=每亩株数X 单株铃数X 铃重X 衣分;3. 大豆油菜=每亩株数X 株夹数X 夹粒数X 粒重。
5、如何实现高产的育种策略?(一) 产量因素的合理组合; (二) 合理的源库关系; (三) 合理株型; (四) 经济系数; (五) 高光效。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1、名词解释:引种,气候相似论,引种:广义: 泛指从外地区,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遗传育种等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 各种种质资源。
狭义: 作为育种途径之一,指将外地区或外国的品种、品系,经过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 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方法。
气候相似论: 基本要点: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相 互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2、水稻南种北引生育期有何变化,引什么样的品种好 ?生育期有何变化 : 水稻属于高温短日照作物,南种北引时,日照由短变长;温度由高变低;生育期 由早变迟;5.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各有哪几种方法 ? 搜集方法: 保存方法:第三章 育种目标育种目标、经济系数、是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所要育成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4、杂种后代处理的系谱法、 混合法、 衍生系统法、 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一、系谱法:所引品种: ①引早熟种; ②引早稻作中稻或晚稻; ③晚稻引种距离不宜太大 , 引早熟种。
4、作物群体内自然变异的原因。
( 1) 自然异交引起基因重组; ( 2) 自然变异; ( 3) 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
5、选择育种的概念。
直接从自然变异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选育新品种的途径。
6、单株选择与混合选择在方法和效果上有何不同?方法:( 1)单株选择: 即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的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分别种一小区(行), 根据个小区植株的变现来鉴定上年当选的个体优劣, 并根据此淘汰不良个体的后代。
即从品种群体种选择目标性状基本相似的个体,混合加以繁殖,与愿品种进行( 2 )混合选择:比较,从而培育新的品种。
效果:( 1)单株选择:( 2 )混合选择: 选择效果好,得到纯和的系统,但工作量大,适合于自花授粉作物。
选择特点不如单株选择,但可保持群体异质性和遗传多样性,避免繁殖引起生 活力衰退,因此,混合育种选择更适合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改良,增加群体内优 良基因或基因型的频率。
7、说明纯系育种、 混合选择育种、 集团混合选择育种、 改良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纯系( 系统) 育种程序:( 1) 优良变异个体的选择; (2) 株行比较试验; (3) 品系比较试验; (4)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 5) 品种审定与推广。
混合选择育种的程序:( 1) 从原始品种群体中进行混合选择、混合脱粒、混合选择; 种比较; ( 3) 繁殖和推广。
2)与原始品集团混合选择:( 1)从原始群体品种中,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个体,按照类型混合脱粒,组成集团 ( 2) 与原始品种比较, ( 3) 优者繁殖推广。
改良混合选择:( 1) 从原始品种中,选择个体,分别鉴定,选优系混合 优者繁殖推广。
; (2)与原品种比较 ; (3)1、 2、第五章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概念。
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亲本选配的原则。
原则:(一) 双亲优点多,缺点少,优缺点互补;(二) 亲本之一最好为当地优良品种;(三) 杂交亲本间在生态型和系统来源上有差异; (四) 亲本的配合力要高。
单交、复交 ( 三交、双交、四交 ) 、回交的概念和符号。
( 1)单交: 两亲本进行一次杂交,以 A*B 或 A/B 表示; ( 2)复交: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a 、 三交:b 、 双交: * (C*D )表示)。
c 、四交:3、三个品种间的杂交,以( A*B ) *B 表示; 两个单交杂种再杂交(三个品种双交用( 四个亲本先后杂交,用 { ( A*B*C ) }*D( 3)回交 :双亲杂交 F1 与亲本之一再杂交的方式,(A*C ) * ( B*C )表示,四个品种双交用(表示。
A*B ) *A 表示;A*B )单籽粒传法及集团混合法的程序 ( 或概念 )概念:从杂种的第一次分离时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进而进行连续性的单株选择,直到选得优良而又整齐一致的系统,进入产量比较试验。
程序:亲本选配,配置组合一-点播,组合编号,淘汰不好组合,去除假杂种、杂株、劣株;分 》按组合点播品,选优良单株,分株收获和脱粒7F2中选择单株点播种或株行;选出按系统把中选单株播成系统,选优良单株,分株收获 进行产量试验—7边实验边选择—7稳定品系、进行生产试验、繁殖种子、示范推能较早集中精力于优良株系,可及时组织试验、示范、繁殖; 便于研究。
中选率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易丢失; ( 2) 工作繁重。
2)与系谱法比,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不易丢失。
( 2)单株难选,因对单株的上下代历史关系不清 ( 3)选育年限较长。
F 2,复交F i 选),针对遗传力高的性状单株成系。
2. 派生系统混合种收:由中选的一个单株所繁衍的后代群体称为派生系统,即在第一次分离世代进行一次 单株选择,翌季建立株系,以后各代将该株系混收混种形成派生系统。
3. 淘汰不良派生系统:测产,考察综合性状;保留优良派生系统:在系内不选单株,只淘汰劣株混收,下年混种。
4. 系统内选单株成系:在优良的派生系统性状趋于稳定时(F 5~F 8) ,选择优良单株来年种成株系; 5. 选拔优系升级。
四、单籽粒传法:程序:从F 2开始每株收一粒种子,混合种植,至 F 5~F 6时选择大量单株种成株系,再选择优良株系 升级进行产量试验。
优点:① 早期世代节省人力、物力; ②便于室温和异地加代; 缺点:(与系谱法比)① 对家系选择机会少,缺乏系统观察,单株选不准; 由于只经一次选择,必须保留较多的品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 ③缺乏系内选择。
五、集团混合法程序: 1、 在 F2 就遗传力强的性状(如成熟期、株高等)进行选择,按不同性状归类集团; 以后按集团混合种植; 3、 至高代在各集团中选株建系; 4、选择优良株系升级。
特点: 具有混合法保持丰富的变异类型的优点,又减少了不同类型间的相互干扰。
5、杂交育种程序的各个圃的工作内容一、 原始材料圃:种植: 国内外收集来的原始材料;任务: 进行观察和研究,以备作杂交亲本;二、 亲本圃:种植: 从原始材料圃选出的杂交亲本; 任务: 分期播种,加大株行距等便于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