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诉讼实务分解
A 申请人必须合格(商标注册人、利 害关系人); • B 向有商标侵权案件管辖权(侵权
•
行为地、被申请人住所地)的法院提出 书面申请; • C 申请人必须提交相关的证据:
• a 提交证明其商标专用权真实有效 的证据(例如商标注册证、商标续展证 明)。
•
b 利害关系人申请的,应当提交商标 使用许可合同在商标局备案的材料,未 经备案的应当提交商标注册人的证明, 或者证明其享有权利的其它证据;排他 使用许可的被许可人单独提出申请的应 当提交商标注册人放弃申请的证明材料; 继承人提出申请的,应当提交已经继承 或者正在继承的证据。
•
二、诉讼当事人 1、原告: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 可以作为原告单独起诉的包括 专利权人、
商标注册人、著作权人、邻接权人等。 在一定条件下利害关系人也可以作为原 告单独起诉。
• 2 、被告: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 被告应视原告所起诉的侵权行为而定。
• 三、证据保全 • 知识产权诉讼证据保全: • 诉前证据保全(专67条、商58条、著 50条) • 诉讼中的证据保全(民诉法74条)。 • 1、诉前证据保全 • 诉前证据保全的条件(以商标侵权案 件为例):
• 二、不视为侵权的行为 • 1、专利产品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 销售或者进口该产品;(权利用尽) 2、申请日前先制造、使用或者作好了 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先用权) • 3、临时过境使用; • 4、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 利的。
5、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 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 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 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 • 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 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 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 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 赔偿责任。
• 鉴定结论后,将鉴定结论送交或者寄交 受托法院。 • 4、对鉴定结论的质证 • 法官收到鉴定结论后,通知双方当事 人对鉴定结论进行 质证 。如果当事人和 法官认为鉴定结论对所鉴定的事项还未 讲清楚,可要求鉴定人作出补充或说明。
• 开庭时通知鉴定人到庭接受当事人对鉴 定结论中有关问题的质询。鉴定人确因 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法院准许,可 以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
第二章 知识产权诉讼程序
•
第一节 知识产权刑事诉讼程序
• 一、侦查(公安) • 二、起诉 • 公诉(检察机关) 、自诉 • 三、审判(法院一审、二审)
第二节
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程序
• 一、管辖 • 1、级别管辖 知识产权一审案件一般由中级法院管 辖。经省法院确定,并报最高人民法院 批准的基层人民法院也有权管辖其辖区 内发生的部分知识产权案件(商标纠纷 案件、著作权、邻接权纠纷案件、制止 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和技术合同纠纷案 件)。
• C 被告请求宣告该项专利权无效所提供 的证据或者依据的理由明显不充分的; • D 法院认为不应当中止诉讼的其它情形。
六、专家鉴定问题
• 1、专家鉴定的范围 • 委托专家鉴定的事项是针对事实问题 中涉及法官凭借自身的能力不能解决的 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 ,不是针对法律问 题进行鉴定。法律问题由法官在查明事 实(包括技术鉴定)的基础上,决定法 律的适用。
•
申请人 不起诉或者申请错误 造成被申 请人损失的,被申请人有权请求赔偿损 失。
• 案例:电风扇外观设计专利案
• 五、专利侵权案件的诉讼中止问题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中止诉讼: • A 原告出具的检索报告 未发现 导致实 用新型专利 丧失新颖性 、 创造性 的技术 文献的; • B 被告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其使用的 技术已经公知的; •
第二节 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 一、国内法 • 国内实体法、国内程序法 • (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 二、国际条约和双边条约
第三节 知识产权案件的处理机构
• (一)司法机关 • 司法机关担负着处理刑事诉讼案件、民 事诉讼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的任务。 • 刑事诉讼案件,公诉案件由公安机关 侦察,检察机关批捕、起诉,法院审判; • 刑事自诉案件,由自诉人起诉,法院 审判。 • 民事诉讼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由法院 审判。
•
• 四、诉前停止侵权、财产保全、 • 1、诉前停止侵权 • 诉前停止侵权(专66条、商57条、著50 条) • 诉前申请停止侵权(以专利案件为例)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 A 申请人必须合格 (专利权人、利害 关系人);
• B 向有专利侵权案件管辖权的法院提出 书面申请;
• C 申请人必须提交相关的证据:
• 2、诉前财产保全 • 财产保全分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中的 财产保全两种。 • 商标法57条、著作权法50条对诉前财 产保全作了规定,民诉法第 93 条也有类 似规定;民诉法第 92 条对诉讼中的财产 保全作了规定。
• 诉前财产保全(以商标侵权案件为例)必 须具备下列条件: • A 申请人必须合格(商标注册人、利 害关系人); • B 向有专利侵权案件管辖权的法院提 出书面申请; • C 申请人必须提交相关的证据: • a 提交证明其专利权真实有效的证据;
b 提交证明被申请人正在实施或者即 将实施侵犯其商标权的行为的证据; • c 利害关系人申请的,应当提交商标 实施许可合同及在商标局备案的证明材 料,未经备案的应当提交商标注册人的 证明,或者证明其享有权利的其它证据; 排他实施许可的被许可人单独提出申请 的应当提交商标注册人放弃申请的证明 材料;
七、 诉讼时效问题
•
侵犯知识产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自 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 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 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权利保护期内, 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 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 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著释28、商释18、专释23)
(三)仲裁机构 •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之间有 合同仲裁条款或者书面仲裁协议的,应 当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四节 知识产权诉讼的范围
• 一、知识产权刑事诉讼的范围 • 侵犯注册商标权的犯罪(刑法213、 214、215条规定) • 假冒他人专利的犯罪(刑法216条) • 侵犯著作权的犯罪(刑法217、218条) • 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犯罪(刑法219条)
• 以及在工业、文学或艺术领域内其他一 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
• 二、知识产权的特征 • 无形性 • 专有性 • 地域性 • 时间性
• 三、知识产权的取得 (一)著作权的取得:完成即取得; 原创;可同时出现多个著作权; (二)商标权的取得:申请+核准注册 (三)专利权的取得:申请+授权 (四)植物新品种: 申请+授权 (五)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登记 (六)其他知识产权的取得 ( 包装、装 潢,录音制品的制作等)
• (二)行政机关
•
行政机关处理知识产权权利人向其投 诉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 行政机关依职权查处违反知识产权法 规定的案件。 • 行政机关在处理权利人向其投诉的侵 犯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时,可对赔偿问题 进行调解。调解不成,行政机关不能就 赔偿问题直接作出处理决定 . 由权利人来自向法院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法院接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提出的诉前证据保全申请后,经审查符 合条件的,应当作出裁定,并交付执行。 • 法院采取诉前证据保全措施后,商标 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在 15 日内不起诉 的,解除所采取的诉前证据保全措施。 • 申请人 不起诉或者申请错误 造成被申 请人损失的,被申请人有权请求赔偿损 失。
专利纠纷案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纠纷案件、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管辖的 特别规定: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 在地的中级法院,经济特区中级法院和 最高法院指定的其它中级法院管辖。
• 2、地域管辖 • (1)普通、特殊、协议管辖; • (2)裁定管辖(移送、指定、转移) • (3)侵权案件(法29) • (4)合同案件(法24) • (5)权属案件(法22) • (6)其他案件(法22)
•
• 继承人提出申请的,应当提交已经继承 或者正在继承的证据。 • D 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 法院接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 出的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后,经审查符合 条件的,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并交付 执行。
• 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在 收到裁定之日 起 10 内申请复议一次 。复议期间不停止 裁定的执行。 • 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后,人或 者利害关系人在 15 日内不起诉 ,解除所 采取的诉前财产保全措施。
八、侵权案件的赔偿问题
• 1 、赔偿的原则 填平原则 2、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A 原告损失 B 被告获利 C 许可使用费 D 定额赔偿
• • • •
第三节
知识产权行政诉讼程序
一、管辖 二、起诉与受理 三、诉讼当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 四、证据与举证 五、审理
第三章 专利案件诉讼
第一节 专利侵权诉讼
• • • • • • • • 一、专利侵权行为 1、直接侵权 制造; 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 许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 销售“专利”产品; 进口“专利”产品; 使用专利方法;
• • • • •
使用、销售或者进口依专利方法直接获 得的产品; 假冒他人专利. 2、间接侵权 制造、销售专门用于专利产品的关键 部件或者用于实施专利方法的专用设备 和材料; 擅自转让他人专利技术。
• D 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 • 法院接受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 出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的申请后,经审 查符合条件的,在 48 小时内作出裁定, 并交付执行。 • 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定之 日起 10 内申请复议一次 。复议期间不停 止裁定的执行。
• 法院采取停止有关行为措施后,专利权 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在 15 日内不起诉 ,解 除所采取的措施。 • 申请人不起诉或者申请错误造成被申 请人损失的,被申请人有权请求赔偿损 失。
• 二、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的范围 • 专利民事诉讼 • 商标民事诉讼 • 著作权民事诉讼 • 制止不正当竞争民事诉讼 技术合同民事诉讼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民事诉讼 植物新品种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