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家:傅雷生平简介

翻译家:傅雷生平简介

冤生去意
傅雷的生死时刻
翻译巨匠傅雷的愤然辞世,是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月2日的夜晚或3 日的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爱红卫兵的殴打、辗转而亡。两小时后, 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被单上撕下两条长布条,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随夫 君而去。 1957年,傅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达10次之 多,但因拒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无法戴帽,但到1958年的“反右补课” 中,傅却再也难以幸免。在一次专门为他召开的批判大会结束后,傅被戴上了 “右派分子”的帽子而沉重回家。见到夫人以后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不是阿 敏太小,还在念书,今天我就……” 1966年,当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浪潮席卷中国的时候,傅已预感到自己在 劫难逃。他对来家探望的周煦良明言:“如果再来一次1957年那样的情况,我 是不准备再活的。”而当“运动”才开始一个月,他就向朋友们喃喃自语: “我快要走了,我要走了……” 而现在,这只昂首天外的天鹅终于等到了上路的机会。经过从这年8月底开 始的4天3夜的查抄、罚跪,变着花样的辱骂、殴打,他觉得动身的时机已经完 全成熟,大地上已失去了逗留的理由。他头朝天堂,眼望故乡,将一杯和有毒 鸩的药水仰脖吞下。他不再妥协。
• 1979年,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和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办,隆重 举行傅雷朱梅馥追悼会,柯灵致悼词, 郑重宣布:1958年划为右派分子是错 误的,应予改正;十年浩劫中所受诬 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彻底恢复政 治名誉。
Back to THEORIES
一封遗书写尽生前牵挂
9月3日上午,女佣准备为他打扫卧房的时候,发现平日生 活像钟表一样刻板的译匠没有起床。他已经永远地睡了.又大 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户籍警察左安民闻讯赶来,发现书桌上 有一个火漆封固的包裹,上面写着“此包由×××路×弄× 号朱人秀会同法院开拆,傅、朱”,里面有几个装着钱、物 的信封,以及一封由工笔小楷誊写而成的信。 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自己的内弟朱人秀上缴当月55元的 房租,没有忘记给自家的保姆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钟, 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期的生活费。他说:“她是劳动 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最后剩下的53.3 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自己与夫人朱梅馥的火葬费。没有一 丝一毫的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 谢谢~~~
傅聪
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的上过几年小学, 主要在家由父亲督教。八岁半开始学钢琴,九 岁师从意大利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 弟子梅· 百器。一九四六年梅· 百器去世后,基 本上是自学,后来还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 乐学学者、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以优 异的成绩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提前毕业,他勤 奋好学,又有极高的音乐天分,最终成为伟大的 音乐家,钢琴家,一生获奖无数. 一九五九年初,傅聪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 首次登台,与著名指挥家朱利成功合作。自此 傅聪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只身驰聘于国际音乐 舞台近五十余年,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已故德国作家、诗人、音乐学者、评论家和诺 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 黑塞,撰文赞颂傅聪, 称“从技法来看,傅聪的确表现得完美无瑕。 较诸科尔托或鲁宾斯坦毫不逊色。但是我所吸 到的不仅是完美的演奏,而是真正的萧邦。”
主要作品
巴尔扎克
《亚尔培萨伐尤》,1946年,1949年; 《欧也妮· 葛朗台》,1949年; 《高老头》,1950年; 《贝姨》,1951年,1954年; 《邦斯舅舅》,1952年,1953年; 《夏培尔上校》,1954年; 《雨儿胥· 米露埃》,1956年,1958年; 《搅水女人》,1962年,1979年; 《幻灭》,1978年; 《妇女研究》,1987年; 《赛查· 毕皮罗托衰记》,1989年; 《巴尔扎克全集》年); 《约翰· 克里斯多夫》,1937年。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永远的傅雷先生”的年 谱 ⊙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江南望族,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
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姓名由来] ⊙ 1921年,考入上海天主教创办徐汇公学读初中。 ⊙ 1924年,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辞激烈,为徐汇公学开除。仍以同等 学历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 1925年,在大同大学附中参加“五卅”运动,上街游行讲演,控诉 帝国主义的血腥暴行。 ⊙ 1926年,在北伐胜利的鼓舞下,带头参加反学阀运动,秋后考入上 海持志大学。[学生时代] ⊙ 1927年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 ⊙ 1928年开始留法四年生涯,并开始受罗曼· 罗兰影响,热爱音乐。留 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 ⊙ 1931年春应“意大利皇家地理学会”邀请,在罗马发表题为《国民 革命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的著名讲演,抨击北洋军阀的黑 暗统治。[法国留学]
伏尔泰
《老实人》
,1955 年
《扎第格》 ,1956 年
《伏尔泰小说选》。 1980年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 子。《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 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 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 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 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 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 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 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傅雷的遗书
人秀: 尽管所谓反党罪证是在我们家里搜出来的,百口莫辩的,可是我们至死也不承认是我们自己 的东西,(实系寄存箱内理出之物)。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我们也知 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 至因之而判重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 聪(傅雷的儿子)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 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因为你是梅馥的胞兄,因为我们别无至亲骨肉,善后事只能委托你了。如你以立场关系不便 接受,则请向上级或法院请示后再行处理。 委托数事如下: 一、代付9月份房租55.29元(附现款) 二、武康大楼606室沈仲章托代修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请交还。 三、已故老母余遗款由人秀处理。 四、旧挂表(钢)一只,旧小女表一只赠保姆。 五、600元存单一张给保姆,作过渡时期生活费。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 受累。 六、姑母傅仪寄存我们家存单一张600元,请交还。 七、姑母傅仪寄存之联山庄墓地收据一张,此次经过红卫兵搜查后遍觅不得,很抱歉。 八、姑母傅仪寄存我们之饰物,与我们自有的同时被红卫兵没收,只能以存单三张(共370元) 又小额储蓄三张,作为赔偿。 九、三姐朱纯寄存我们家之饰物,亦被一并充公,请代道歉。她寄存衣箱两只暂时被封,瓷器木 箱一只,将来待公家启封后由你代领。尚有家具数件,问保姆便知。 十、旧自用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又旧男手表一只,本拟给敏儿与×××,但恐妨碍他们的政 治立场,故请人秀自由处理。 十一、现钞53.50元,作为我们的火葬费。 十二、楼上宋家借用之家具,由陈叔陶按单收回。 十三、自有家具,由你处理。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使你为我们受累,实在不安,但也别无他 人可托,谅之谅之。
⊙ 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与马叙伦、 陈叔通等发表宣言,筹备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 ⊙ 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第一、二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 ⊙ 1957年,是傅雷先生大起大落的一年。他以“亲美”、“反苏”的罪 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达10次之多. ⊙ 1958年,他被错误地划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饱经忧 患,又回进书房,仍以坚毅的秉性,每天译书不辍。 ⊙ 1966年9月3日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杀身亡。
家 庭:
• 1932年,与青梅竹马的表 妹朱美馥结婚,她把一切 献给了丈夫和孩子。 “温 柔的妻子”、“慈爱的母 亲”、“沙龙里的漂亮夫 人”、“能干的主妇”, 还是傅雷的“秘书”。 夫妇 育有两个孩子:著名 钢琴大师傅聪,和英语特 级教师傅敏。
生死相随的妻子
据与傅家有长期交往的朋友回忆,造化在这个女 人身上显示了一种极其奇特的矛盾统一。受的是完 全的西式教育,在音乐、书画、英文小说的鉴赏方 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但她的性格、气质、应对事物 的态度完全是东方古典社会贤妻良母的典型。在给 儿子的信里,她这样解释自己:“我对你爸爸性情 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因的,因为 我太了解他……(他)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 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为 人正直不阿,对事业忠心耿耿,我爱他,我原谅 他。”这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追随,她把东方妇女的 温存与高贵、坚定与自信、仁爱和牺牲发挥到令上 帝为之落泪的程度。 她在1966年9月2日下午,也就是她在辞别这个 世界时所留给我们的最后信息: 她对周说:“菊娣,衣物箱柜都被查封了,我 没有替换的衣服,麻烦你到老周(煦良)家给我借 身干净的来。” 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朱在投缳自尽前,先 将一块棉胎铺在地上,然后才将方凳放上去——— 她的目的是,不让方凳倒下时发出声响,影响别人 的休息。
• 傅敏 • 傅敏是一位普通 的中学英语教师,由于 受父亲”右派”的影响, 他一生坎坷,遭爱人离 弃,亲人离散,最后把一 生都投入到了自己热爱 的教育事业上,成为深 受学生爱戴的特级老师.
逝 世:
死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在 1966年9月3日的一个孟秋之夜58 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 殴打、凌辱,从坐在自己的 躺椅 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 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 馥从一块 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撕下两条长 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 夫君而去。
傅雷
•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上海人,一代翻 译巨匠。 •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 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 级艺术大师的作品,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 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 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 罗兰的重要作品。数 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 雷体华文语言”。 • 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文革” 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 文格与人格的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