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超敏反应复习要点:1.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I 型超敏反应的概念,组织损伤机制与常见疾病。
3. 了解I 型超敏反应中IgE 合成的调节及其受体。
4. 掌握Ⅱ型超敏反应的概念;组织损伤机制及常见疾病。
5. 掌握Ⅲ型超敏反应的概念、组织损伤机制及常见疾病。
6. 掌握IV 型超敏反应的概念、组织损伤机制及常见疾病。
7. 掌握四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异同点。
一、单项选择题1.Ⅰ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B. 迟发型超敏反应C. 速发型超敏反应D.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E. 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2.Ⅰ型超敏反应性炎症以哪种细胞浸润为主?A. 嗜酸性粒细胞B. 肥大细胞C. 单核细胞D.T淋巴细胞E. 中性粒细胞3.释放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细胞是:A. 巨噬细胞B. 单核细胞C. 肥大细胞D. B淋巴细胞E. 中性粒细胞4.Ⅰ型超敏反应细胞内游离Ca2+升高能引起:★A. 淋巴细胞增殖B. 增强细胞膜稳定性C. 肥大细胞脱颗粒D. 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减少E. 以上都不是5.Ⅰ型超敏反应时,细胞内cAMP降低和(或)cGMP升高能引起:★A. 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B. 淋巴细胞增殖C. 增强细胞膜稳定性D. Tc细胞对靶细胞的破坏E. 以上都不是6.Ⅰ型超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被动转移? ★A. 致敏淋巴细胞B. 患者的血清C. 特异性转移因子D. 生物活性介质E. 特异性IgE形成细胞7.下列哪些细胞表达高亲和力的FcεRⅠ?A.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B. 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C.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D.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8.介导Ⅰ型超敏反应迟缓相的最主要介质是:A. 组胺B. 白三烯C. 肝素D. 腺苷酸环化酶E. 血小板活化因子9.磷酸酯酶D可以灭活:★★A. 花生四烯酸B. 缓激肽C. 白三烯D. 血小板活化因子E. 组胺10.可以被芳香基硫酸酯酶灭活的是:★★A.ECF-AB. 前列腺素EC. 白三烯D. 5-羟色胺E. 激肽酶11.氨茶碱通过哪种机制提高胞内cAMP水平? ★A. 刺激β肾上腺素能受体B.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C.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D. 抑制磷酸二酯酶E. 激活磷酸二酯酶12.下列哪项能诱导已被豕草花粉致敏者的肥大细胞脱颗粒? ★★A. 抗IgE的F(ab’)2B. 抗豕草花粉变应原的IgGC. 豕草花粉变应原的一个单价片段D. 抗豕草花粉变应原的IgEE. 抗IgE的Fab与细胞表面IgE结合13.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 磷脂酶DB. 组胺酶C. IgED. LTsE. 以上都不是14.Ⅱ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 迟发型超敏反应B.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C.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D. 速发型超敏反应E. 过敏反应15.Ⅲ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 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B.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C. 速发型超敏反应D.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E. 迟发型超敏反应16.Ⅳ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 迟发型超敏反应B. 速发型超敏反应C.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D.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E. 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17.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A. Ⅰ、Ⅱ、Ⅳ型超敏反应B. Ⅰ、Ⅱ、Ⅲ型超敏反应C. Ⅰ、Ⅲ、Ⅳ型超敏反应D. Ⅱ、Ⅲ、Ⅳ型超敏反应E. Ⅱ、Ⅳ、Ⅴ型超敏反应18.T淋巴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是: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 Ⅳ型超敏反应E. 以上都不是19.关于Ⅳ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B.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C.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D.能通过血清Ig被动转移E.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20.下列哪项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机制?A.过敏性休克B.血清病C.类风湿性关节炎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E.系统性红斑狼疮21.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A.过敏性休克B.特应性皮炎C.新生儿溶血症D.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22.Ⅳ型超敏反应可经下列哪种成分被动转移? ★A.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C.血清IgD.血清补体E.中性粒细胞23.引起Ⅲ型超敏反应的始动因素是:★A.细胞因子B.单核吞噬细胞系统C.补体D.免疫球蛋白E.免疫复合物24.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C.接触性皮炎D.自身免疫性疾病E.血清过敏性休克25.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系统性红斑狼疮C.血清病D.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2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输血反应C.血清病D.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27.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支气管哮喘C.血清病D.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28.下列哪种疾病的变应原是半抗原? ★A.系统性红斑狼疮B.农民肺C.青霉素治疗后发生的溶血性贫血D.风湿性关节炎E.对移植肾的排斥反应29.免疫复合物病引起血管炎的主要原因是:★A.组胺和白三烯B.攻膜复合体C.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D.细胞因子E.多形核白细胞的溶酶体酶30.预防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方法是:A.用抗Rh血清给新生儿进行人工被动免疫B.给胎儿输入母亲的红细胞C.用过量的抗原中和母亲的抗Rh球蛋白D.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母体产生抗Rh抗体E.分娩72小时内给产妇注射抗Rh免疫血清31.下列哪种因素出现时可能发生血清病?A.存在抗肾小球基膜抗体B.大量IgE产生C.补体水平升高D.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形成E.巨噬细胞功能亢进32.引起皮肤迟发型炎症主要是由于:★A. CTL特异杀伤作用B.中等大小可溶性IC的沉积C. C5b-9大量形成D.T DTH释放大量淋巴因子E. 肥大细胞脱颗粒33.引起Arthus反应的主要原因是:A.T DTH释放的淋巴因子的作用B. 单个核细胞浸润引起的炎症C. 肥大细胞脱颗粒D.IgE抗体大量产生E.IC引起的补体活化34.引起迟发型皮肤试验阳性的相关物质是:★A. 抗原、抗体与补体B. 沉积的免疫复合物C. 淋巴因子和补体D. 特异性T DTH及释放的细胞因子E. 抗原、NK细胞35.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A. 小血管扩张、水肿B. 单个核细胞浸润C.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D. 中性粒细胞浸润E. 小血管壁内外IC沉积36.关于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去除巨噬细胞可以加重损伤B. 抗组胺药可以抑制C. 抗CD3 McAb和补体能减轻损伤D. 去除NK细胞可以加重损伤E. 去除T淋巴细胞可以加重损伤37.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由IgG抗体介导B. 以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为特征C. 只发生在人类D. 白三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迟缓相E. 24小时反应达到高峰38.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A. Mφ直接吞噬靶细胞B.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C.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D. 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E. 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ADCC39.引起Ⅲ型超敏反应组织损伤的主要细胞是:★A.MφB. 血小板C. 淋巴细胞D. 中性粒细胞E.NK细胞40.临床上药物过敏性休克,以哪一种药物最常见? ★A.链霉素B.先锋霉素C.维生素BlD.青霉素E.普鲁卡因41.下列哪种因素与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发病无关? ★A. 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B. 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C. 激活补体活化产生大量C3a、C5aD.大量IC形成E.大量淋巴细胞局部浸润42.不能引起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的因素是:★★A. 细胞表面IgE与多价Ag结合B.C3a、C5aC. 植物凝集素与细胞上IgE分子结合D.IgE与单价Ag结合E.抗FcεRⅠ抗体43.不属于Ⅰ型超敏反应预合成介质的是:A.组胺B.蛋白水解酶C.NCF-AD.ECF-AE.PAF44.一般不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A.豕草花粉B.青霉素C.鱼、虾D.动物皮屑E.结核菌素45.一般不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A.豕草花粉B.镍C.化妆品D.青霉素E.结核菌素46.以下哪项不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 ★A.接触性皮炎 B. 干酪性肺炎 C. 移植物排斥反应D. 血清病E.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47.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新合成介质无关的是:★A.环氧合酶B.PGD2C.血栓素A2D.LTsE.组胺48.非肥大细胞源性介质是:★★A.缓激肽B.组胺C.激肽原酶D.LTC4E.肝素49.肾上腺素与下列哪种作用无关? ★★A.松弛平滑肌B.可以引起支气管扩张C.活化腺苷酸环化酶D.使小血管收缩E.增加血管壁通透性50.不属于免疫复合物病的是:★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 血清病D. 血管炎E.Arthus反应51.下列哪种物质与Ⅲ型超敏反应的炎症无关? ★★A.中性蛋白水解酶B.激肽形成酶C.IL-4D.胶原酶E.血管活性胺类物质52.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IgE介导的超敏反应 B.肾上腺素治疗有效C.有明显的个体差异D.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E.多在接触变应原48小时后发生53.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参与B.发生快C.主要抗体是IgED.24小时达高峰E.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54.关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需要补体参与B.有致敏淋巴细胞参与C. 需要Mφ和NK细胞参与D.最后引起靶细胞溶解E. 由IgG和IgM介导55.关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IgG和IgM介导B.有补体参与C.为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 Ag、Ab在血液循环中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E.发生快,消退也快56.关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不需要补体参与B. 为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和细胞变性坏死的炎症C. 导致组织损伤D. 接触变应原6小时内发病E. 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基础57.下列哪种物质不参与药物过敏性休克?A.组胺B.备解素C.激肽D.白三烯E.前列腺素58.不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疾病的是:A.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 输血反应C. 肺-肾综合征D.接触性皮炎E. 新生儿溶血症69.与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是:A.补体B.吞噬细胞C.肥大细胞D.IgGE.IgM60.补体不参与下列哪种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 ★A.溶血性贫血B.重症肌无力C. 肾小球肾炎D. 血清过敏症(血清过敏性休克)E.血小板减少性紫癫61.与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成分是:A.血小板B.IgG或IgMC.补体D.中性粒细胞E.Tc细胞62.不参与Ⅳ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成分是:★A.CD4+T细胞B.巨噬细胞C.细胞因子D.CD8+T细胞E.补体63.关于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下列哪顶是错误的?A. 补体参与该病的发生B. 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抗Rh血清,可成功预防该疾病C. 母亲在孕育第2胎Rh+胎儿时发生D. 引起溶血的抗体为新生儿体内IgM抗体E. 引起溶血的抗体为母体IgG抗体64.关于血清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毛细血管壁B. 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C. 血清补体水平下降D. 可有肾小球基膜的损伤E. 最终导致靶细胞的损伤65.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一般在15~30分钟观察结果B.局部皮肤有丘疹,周围有红晕C.组织改变为局部水肿、充血D.可检测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E.可有单个核细胞浸润66.与IgE类抗体无关的是:★★A. Prausnitz-KÜstner反应B.血清过敏症C.变态反应性鼻炎D.赫氏反应E.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67.不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现象★A.肉芽肿B.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C.移植物排斥反应D.化妆品引起的皮炎E.特应性皮炎二、多项选择题1.抗毒素脱敏疗法的机制是:★A. 小剂量变应原只引起微量的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B. 少量介质迅速被灭活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C. 短期内小剂量、多次注射逐渐消耗肥大细胞上的IgED. IgE耗尽,机体处于暂时脱敏状态E. 此时接受大量变应原,不引起超敏反应2.在Ⅰ型超敏反应防治中,最常使用的肾上腺素具有哪些主要作用? ★A. 稳定肥大细胞胞膜B. 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C. 提高cAMP浓度D. 减少腺体分泌E. 抑制磷酸二酯酶3.关于农民肺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由吸入的抗原与特异性IgG抗体结合而引起的B. 为肺内Arthus反应C. 为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D. 变应原为嗜热放线菌孢子或菌丝E. 常于吸入变应原后24小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4.免疫复合物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机制是:★A. 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释放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B. CKs激活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C. 中性粒细胞聚集并释放溶酶体酶D. 溶酶体酶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CKsE. Mφ被激活释放IL-1等,加重炎症反应5.在Ⅰ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具有哪些特性?A. 广泛分布在皮肤粘膜下层结缔组织中B. 肥大细胞膜上相邻的FCεRⅠ桥联导致脱颗粒C. 肥大细胞可分为结缔组织型和粘膜型两型D. 肥大细胞能释放CKsE. 胞质颗粒内含组胺、ECF-A、LTs等介质6.有IgE抗体参与的免疫过程是:A.Prausnitz-KÜstner试验B.Arthus反应C. 过敏性鼻炎D. 食物变态反应E. 支气管哮喘7.关于血清病的特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B. 初次一次性注射大量抗毒素而出现的反应C. 补体大量消耗D. 通常在注射后7~14天发病E. 是Ⅱ型超敏反应的一种临床表现8.Arthus反应的发生机制包括:A. 淋巴细胞在局部浸润B.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基膜C. 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在局部聚集D. 补体被激活E. 肥大细胞脱颗粒9.T淋巴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结果可以是:★A. 肉芽肿形成B. 皮肤局部红肿、硬结C. 移植物排斥反应D. 剥脱性皮炎E. 肺空洞形成10.Ⅰ型超敏反应具有哪些特点?A. 由IgE介导B. 补体参与反应C.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D. 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E. 反应多在24小时内消退11.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A. 需补体参与B. 抗原在靶细胞表面C. 需Mφ、NK细胞参与D. 最后导致靶细胞溶解E.IgG、IgM类抗体参与反应12.与Ⅰ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 组胺B. 备解素C. 激肽D. 白三烯E. 前列腺素13.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是:A. 甲状腺功能亢进B. 氨基比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症C. 新生儿溶血症D.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E.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4.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或分子是:A. 补体B. 巨噬细胞C. NK细胞D. IgGE. IgM15.与补体有关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是:A.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 重症肌无力C. 肾小球肾炎D. 甲状腺功能亢进E.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参与Ⅲ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或分子是:A. 血小板B. IgG和IgM类抗体C. 补体D. NK细胞E. 中性粒细胞17.Ⅰ型超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可能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缺乏分泌型IgAB. 胆碱能神经兴奋性增高C. 易产生IgED. 组胺酶减少或活性低E. 胆碱酯酶缺乏18.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发病有关的因素是:A. 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B. 沉积的IC激活补体C. 吞噬细胞释放过敏毒素D. 中等大小循环IC的形成E. 可通过攻膜复合体加重组织损伤19.能引起肥大细胞两个邻近的FcεRⅠ发生桥联的因素有:★★A. 多价变应原与肥大细胞上的IgE结合B. 抗FcεRⅠ的抗体C. 与受体结合的IgE与抗IgE抗体结合D. 植物凝集素与IgE分子上的受体结合E. 与受体结合的IgE与抗独特型抗体结合20.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预合成介质是:★A. 组胺B. 激肽原酶C. 肝素D. ECF-AE. LTD421.能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A. 破伤风抗毒素B. 青霉素C. 屋尘D. 牛奶E. 豕草花粉22.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A. 镍B. 染料C. 槲叶毒葛D. 磺胺E. PPD23.以下哪些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介导的? ★A. 化妆品引起的接触性皮炎B. 机体对某些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力C. 肾移植物排斥反应D. 念珠菌病E. 全身性红斑狼疮24.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新合成介质是:A. 脂氧合酶B. PGD2C. PAFD. LTsE. NCF-A25.来源于肥大细胞的介质是:★A. LTsB. 缓激肽C. 血栓素A2D. PGD2E. ECF-A26.下列哪些条件下易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 ★A. 可溶性抗原B. 颗粒性抗原C. IgG类抗体D. 抗原略多于抗体E. 中等亲和力的抗体27.在Ⅲ型超敏反应中C3a、C5a的作用是:A. 直接活化血管作用B. 引起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C. 趋化作用D. 吸引PMN聚积于IC围围E. 激血小板释放LTs28.Ⅲ型超敏反应中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因素有:A.C5a直接作用于血管B.C3a、C5a引起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C. 血小板活化,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D. 血小板聚集,微血栓成,导致局部缺血、出血E. 中性粒细胞浸润29.以下哪些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病?A. 甲状腺功能亢进B. 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C. SLED. 变应性鼻炎E. 传染性变态反应30.多形核白细胞所释放的可以加重Ⅲ型超敏反应炎症的因子是:★★A. 中性蛋白水解酶B. 激肽形成酶C. 阳离子D. 胶原酶E. 5-羟色胺31.关于Ⅲ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由IgG和IgM介导B. 需要补体参与C. 为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 抗原、抗体存在于血液循环中E. 免疫病理以功能紊乱为主32.关于Ⅳ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需要补体参与B. 迟发型C. 为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 有明显的遗传因素E. 以细胞免疫为基础33.参与Ⅳ型超敏反应的成分是:★A. T淋巴细胞B. 巨噬细胞C. 淋巴因子D. 单核因子E. 补体34.与Ⅰ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细胞是:★A. 单核/巨噬细胞B. 嗜碱性粒细胞C. 肥大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35.在Ⅰ型超敏反应中,细胞内cAMP降低能引起:★A. 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C. 胞内储存Ca2+释放入胞质D.Tc杀伤靶细胞E. 抑制炎症发生36.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症B. 支气管哮喘C. 接触性皮炎D. 初次注射血清病E. 青霉素过敏症37.发生机制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新生儿溶血症B. 系统性红斑狼疮C. 肺-肾综合征D. 传染性变态反应E.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38.发病机制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系统性红斑狼疮B.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 再次注射血清病D. Arthus反应E. 类风湿性关节炎39.发生机制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是:A. 肉芽肿B. 肺结核C. 重症肌无力D. 接触性皮炎E.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40.Ⅰ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可引起:A. 趋化作用B.毛细血管扩张C.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D.平滑肌收缩E. 粘膜腺体分泌增加41.Ⅰ型超敏反应中,具有趋化作用的活性介质是:★A. PGD2B. LTB4C. PAFD. ECF-AE. NCF-A42.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A. 激活补体溶解靶细胞B. 调理作用C. 释放淋巴因子D. ADCCE. CTL杀伤靶细胞43.人类局部免疫复合物病见于:★A. 反复注射胰岛素B. 反复使用异种抗毒血清C. 反复接触染料引起的接触性皮炎D. 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E. 长期吸入某些真菌孢子引起的过敏性肺泡炎三、填空题1.Gell和Coombs根据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四型:Ⅰ型超敏反应,即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即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即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即型超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