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课程说明书
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课程说明书
先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英文
SPECIAL SUBJECT OF ECONOMY IN ANCIENT CHINA
课程性质
专业提高课
学时/学分
32 /2
授课范围
历史学专业2014级
授课时间
和地点
周二1-2节:c403室
人数
限制
46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针对高校历史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演变的基本过程、主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索和特征,并结合历史学专业学生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剖析、思考,以探索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和规律,以及制约传统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同时丰富同学们的经济学社会学理论视野,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能力。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
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内容及时间、地点
第1周
第一讲导论:一、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发展状况
中国经济史研究状况
第2周
二、关于学习经济史的理论与方法
阅读李伯重《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
第12周
第五讲工商货币政策的沿革
•第一节从“工商食官”到王莽新政
第13周
第二节东汉隋唐工商业政策的演变
阅读:齐涛《论榷盐法的基本内涵》《盐业史研究》1997年第3期
第14周
第三节宋明工商货币政策的成熟
第15周
第四节清代工商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
第16周
第六讲经济区的变迁
一、基本经济区与变迁
比较阅读:波斯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
第6周
国庆节
第7周
第二节中国古代人口概况与特点
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
第8周
第四讲中国古代的土地与赋役制度
•第一节从井田制到授田制
阅读张小军:《象征地权与文化经济——福建阳村的历史地权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4.3
第9周
第二节北魏隋唐的均田制
第10周
第三节两税法的历史转折
第11周
第四节明清
第17周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堂讨论,布置课后思考题。
五、实践教学
课堂讨论
六、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20%。其中课堂讨论和上课出席参与各占10%。
期末成绩
占总成绩80%,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考试说明
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中国古代经济史》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4]朱伯康、施正康著《中国经济通史》(上、下),中国社科出版1995
教学网站
四、教学信息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演变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并学会运用现代经济学社会学理论方法来剖析、探索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规律,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
第3周
第二讲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
第一节环境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阅读:宁可《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地理环境》《宁可史学论集》
第4周
第二节中国古代气候的变迁
王子今《秦汉时期气候变化的历史考察》《历史研究》1995、
第5周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户籍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阅读:陆益龙著《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
系主任签名:分管教学院长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补考或重修时,期末考试占100%。
备注
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2.若以e-mail与老师联络时,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姓名及事由等。
3.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课程说明书
一、主讲教师信息
姓名
翟桂金
性别
男
学历
硕士
职称
讲师
研究方向
魏晋隋唐史
工作单位
历史文化学院
讲授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隋唐史专题
联系电话
8538086
电子信箱
Zhaiguijin@
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