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缺铁性贫血课件PPT

缺铁性贫血课件PPT


a
12
• 白细胞 少数减少(3000~4400/ul),分类正常。 • 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见于28%儿童,也可见于成人 血小板增多,见于35%儿童 50%~75%成人——通常继发于活动性出血
a
13
• 骨髓 骨髓细胞构成和粒/红比值变化较大。 铁粒幼细胞减少或缺乏。 普鲁氏蓝染色示含铁血黄素减少或缺乏。 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不规则,血红蛋白形成减少。
a
10
• 体格检查 • ·苍白 • ·平滑红舌,口腔炎症 • ·唇角炎 • ·反甲(罕见) • ·视网膜出血或渗出(严重贫血) • ·糠尿病视网膜病变加速 • ·脾脏肿大(偶见) • ·心脏杂音,浮肿,心衰
a
11
• 实验室改变 1.红细胞
·最早改变是RBC大小不均、RDW增加。 ·少量卵形红细胞和靶形红细胞。 ·进行性低色素(低McH)和小细胞(MCV) MCHC变化不定。 2.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降低。 3.RBC数、Hb和HcT成比例降低。
a
3
• 铁缺性贫血不同阶段:
1.铁减少:贮存铁减少
2.缺铁性RBC生成期: RBC游离原卟啉升高
储存铁减少或缺乏 伴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3.缺铁性贫血: 贮存铁减少或缺乏 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红细胞压积降低。
a
4
• 病因 • ·饮食中铁摄入不足,主要见于婴儿和儿童 • ·铁吸收不良 • ·慢性失血 • ·血管内溶血伴血红蛋白尿 • ·以上几种原因间时存在
a
20
a
21
• 治疗
• 试验性治疗
• .应口服给药
• ·预期疗效
• ·l~2周网织红细胞达到高峰。
• ·3~4周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增加。
• ·4~5周血红蛋白缺乏的一半得到纠正
• ·2~4月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
• ·除非存在持续性出血。不出现上述改变表明缺
a
22
• 口服铁剂治疗 • 治疗时仅通过饮食补充铁不够。 • 口服亚铁盐最安全、最经济。 • 最好是非肠溶形式。 • 避免应用多种补血药。
智力受损,感觉异常等。 4.上皮蛋白角化变性
胃酸分泌下降,通常不可逆。 可出现口腔和胃肠道粘膜萎缩
a
9
• 临床特点 1.患者出现贫血的常见症状,但Hb水平与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关。 2.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对感觉刺激反应减弱,生长和行为发育迟缓。 3.可出现舌感觉异常和烧灼感 可能由于组织铁缺乏。 4.异食癖,如嗜食泥土或冰块 是铁缺乏的典型表现。
a
5
• (一)饮食原因 1.牛乳喂养婴儿未补充含铁较多的副食品,是婴儿铁缺乏症的最常见原因 2.饮食不良加上肠道寄生虫和/或胃肠道损伤出血,是儿童铁缺乏症的常见原因。 3. 儿童和年轻女性铁平衡不稳定,有发生铁缺乏症的危险
a
6
(二)吸收不良 1.吸收不良综合症患者铁吸收减少。 2.胃次全切除后,50%患者出现铁吸收不良 3.胃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出血可引起贫血。 胃部分切除后,不影响铁剂吸收。
a
7
(三)慢性失血 • 月经过多是铁缺乏症的常见原因。 • 呼吸、胃肠、泌尿生殖道慢性出血,
或长期献血、反复静脉采血。 • 妊娠和哺乳
妊娠平均铁丢失900mg, 哺乳铁丢失平均30mg/月。
a
8
• 发病机理 1.血色素合成↓→ Hb↓ → RBC↓ 2.含铁蛋白活性下降
如细胞色素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 3.MAO活性↓
a
27
治疗时间 • 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6~12个月以补充贮存铁。 • 如持续出血,应继续补充铁剂治疗。
a
28
铁剂无效原因: • 口服治疗效果不好(肠溶形式、不溶性铁、每次剂量过小)。 • 出血未控制。 • 治疗时间不够长。 • 患者未服药。
a
14
• 血清铁 通常降低,也可正常。 ·伴发急性或慢性感柒、恶性肿瘤和急性心肌梗塞时,即使不存在铁缺乏.血清铁也可降低。 ·化疗后3~7天血清铁升高。 服用铁剂后血清铁很快升高。 肠道外给药者血清铁可持续升高数周

15
• 总铁治分力(TIBC) • 铁缺乏时通常增高。 • 饱和度(铁/TIBC)通常为15%或更低,但不是铁缺乏疗的特异性指标
缺铁性贫血
a
1
RBC破坏
RES
20mg 吸收(1~2mg/天)
RBC 2500mg
血浆 4mg
RBC生成
BM
丢失(1~2mg/天)
储存 1000mg
成人体内铁代谢简图
a
肌红蛋白、酶 300mg
2
• 铁缺乏症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 美国1/ 3~1/2的育龄健康妇女贮存铁缺乏,10%患缺铁性贫血。
a
25
• 肠道外铁剂治疗不应作为常规治疗。
适应症: • 吸收不良 • 不能耐受口服铁剂(结肠炎,肠炎) • 需要量过大不能口服者 • 患者不合作或无法追踪观察
a
26
右旋糖酐铁 • 每毫升含元素铁50mg • 约70%可用于血红蛋白合成 • 肌肉或静脉给药 • 注意过敏反应或其他全身副作用 • 参考产品说明书以计算剂量
a
16
• 血清铁蛋白SF 水平低于10ug/l是缺铁性贫血的特征。 水平10~20ug/l提示缺铁性贫血 但没有诊断意义。
※伴发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高歇氏病、慢性肾病、恶性肿瘤、肝炎、或铁剂治疗时,水平 可升高。
※风湿性关节炎SF<60ug/L,怀疑铁缺乏
a
17
• 游离红细胞原卟啉(FEP) 铁缺乏时通常升高。 对铁缺乏症诊断非常敏感,适用于儿童大规模筛查、以检测铁缺乏和铅中毒。
a
23
• 不要与 食物 抗酸药 抑胃酸药物
同时服用。
• 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后 继续治疗6~12个月以补充贮存铁。
a
24
• 每天予元素铁150~200mg,分3~4次,饭前1小时给药(325mg硫酸亚铁含元素铁65mg)。
• 10%~20%患者不能耐受胃肠道反应,如胃烧灼感、便秘、腹泻和/或金属异味.应减少全天用 量或更换口服铁剂。
a
18
• 诊断 医师根据失血作出铁缺乏症诊断时,必须确定出血部位和原因
特殊检查 隐血试验 失血量少于5~10mL/d时,不敏感。
a
19
• 15Cr标记红细胞可用于失血的定量。 • 血管造影可检测出血量达0.5ml/min的活动性出血。 • 放射照相或内窥镜校查可确定胃肠道出血的来源。 • 如出血来源不清楚,必要时可剖腹探查。 • 如怀疑肺内出血,痰内巨噬细胞应充满含铁血黄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