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工程设计教学大纲2015修订版V1.1

电子工程设计教学大纲2015修订版V1.1

电子工程设计2015修订教学大纲V1.1电子工程设计实验室2015.10“电子工程设计I-1”实践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lectronic Engineering Training I-1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编码:0007488学时:45 学分:1.5时间安排:第5学期一、课程地位与教学目标课程地位:“电子工程设计”是由“电子工程设计I-1”、“电子工程设计I-2”、“电子工程设计I-3”三门课程组成的小型综合设计课程群。

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以小型电子系统的设计训练为载体,使学生了解产品研发的一般过程,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积累初步的实际工作经验,具备解决解决本专业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从工科大学生向工程师的角色转换做好准备。

“电子工程设计-1”包括产品研发过程、产品设计方法的学习和工程实现基本技能的训练两方面的教学内容。

前者使学生知道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切入点、工作环节和工作方法,具备工程实施过程的掌控能力。

后者使学生具备实现设计意图的基本技能,为更彻底、更高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基础,为使解决方案更完善创造条件。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指标点3-1 掌握电气及电子元器件知识,能用于设计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指标点4-3 能够利用信息综合手段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并得出有效结论。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电子工程设计I-1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在一个学期内分5次(每次9学时)完成。

安排如下:1、产品设计一般过程、基本方法的了解及专门工艺知识的学习,5学时,采用集中课堂授课的方式完成。

该部分学习如何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需求分析、方案筛选和具体的书面设计,学习实现书面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学习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元器件选择的原则,学习电路焊接的基本知识。

2、电路原理图设计训练(利用CAD软件绘制原理电路设计图),8学时,该部分内容在实验室采用边讲解边操作的方法完成。

3、印刷电路板设计训练(利用CAD软件绘制印刷电路设计图),8学时,该部分内容在实验室采用边讲解边操作的方法完成。

主要学习印刷电路图设计中元器件布局、走线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印刷电路图设计的方法。

4、简单电路模块的设计、组装、焊接、调试训练。

该部分进行电源电路模块、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块,控制信号驱动电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分3次(共计24学时)在实验室完成。

学生先按照设计任务书中与该部分内容有关的要求,在课外通过查资料自行完成书面设计,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在实验室通过组装、焊接、调试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

三、实施地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知行楼606室、627室。

可同时容纳58组(每组2人)进行实验。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考核包括3种形式评价:按评价标准对印刷电路板设计图纸的质量和电路模块功能、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打分。

考试:题库随机抽题,对电子电路及系统设计的常识、方法等进行书面考试。

操行:考勤及对实验室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的打分。

成绩评定: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分值比例如下:撰写人签字专业负责人签字:教学院长签字:2015年10月20日“电子工程设计I-2”实践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lectronic Engineering Training I-2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编码:0007489学时:75 学分:2.5时间安排:自动化专业第6学期,其他专业第5学期一、课程地位与教学目标课程地位:“电子工程设计”是由“电子工程设计I-1”、“电子工程设计I-2”、“电子工程设计I-3”三门课程组成的小型综合设计课程群。

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以小型电子系统的设计训练为载体,使学生了解产品研发的一般过程,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积累初步的实际工作经验,具备解决解决本专业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从工科大学生向工程师的角色转换做好准备。

“电子工程设计I-2”包括电路系统设计训练和软件系统设计训练教学内容,需要使用课上学习的模拟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等工程知识,设计一个完整的闭环温度控制系统。

在上述过程中,通过工程经验的积累和工程知识的内化,丰富学生的工程思维,使学生在面对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有自己科学、严谨的思考,拿出完整、可行的解决方案,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指标点4-1 能运用相关知识,针对特定的工程问题,设计并撰写可行的实验方案。

指标点5-3 掌握本专业模块化实验设备,用于对电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和预测,并理解其局限性。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在电子工程设计I-1设计的3个简单电路模块的基础上,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部件,设计闭环温度控制系统。

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安排如下:1、单片机系统设计、实现,包括时钟、复位电路,总线分离、总线驱动电路,存储器扩展电路,地址译码电路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实现单片机系统的基本功能。

2、人机交互通道的设计、实现,包括数码显示电路和键盘电路,用于输入控制命令或数据、显示系统状态或数据。

3、前、后向通道设计、实现,包括模/数、数/模转换电路,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用于进行温度数据采集和控制信号输出。

4、程序设计,包括各程序控制电路模块的测试程序,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算法的温度控制程序。

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之前,必须按照设计任务书中提出的与该部分对应的具体功能、指标要求完成书面设计,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才具有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的资格。

以上内容中,实验室操作部分在一个学期内分8次(每次9学时)进行,每次所做内容及整体进度由学生自己掌握。

三、实施地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知行楼606室、627室。

可同时容纳58组(每组2人)进行实验。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考核包括4种形式评价:按评价标准对电路系统功能、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打分。

考试:题库随机抽题,对人为设置故障的电路系统进行排除故障,恢复运行的实际操作考试。

操行:考勤及对实验室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的打分。

工作日志:个人角色及贡献、阶段性成果、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技术文档、意见与建议等。

成绩评定:撰写人签字专业负责人签字:教学院长签字:2015年10月20日“电子工程设计I-3”实践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lectronic Engineering Training I-3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课程编码:0001208学时:60 学分:2.0时间安排:第6学期一、课程地位与教学目标课程地位:“电子工程设计”是由“电子工程设计I-1”、“电子工程设计I-2”、“电子工程设计I-3”三门课程组成的小型综合设计课程群。

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以小型电子系统的设计训练为载体,使学生了解产品研发的一般过程,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积累初步的实际工作经验,具备解决解决本专业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从工科大学生向工程师的角色转换做好准备。

“电子工程设计I-3”通过推荐和自拟题目的方式,对已经完成的闭环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性能改善和功能补充设计。

学生自行选题,通过查找、阅读、分析资料,补充新知识、熟悉陌生的技术,通过实验验证选择的技术和元器件的可用性,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具有典型的探究性学习特征。

通过上述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指标点3-2 掌握电子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具备电路、信号系统或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能力,并在方案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指标点3-4 在方案设计中能综合考虑健康、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7-1 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9-2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负责人的角色,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各种资源,有效实现任务目标。

指标点10-2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陈述发言、清晰表达、理解同行问题、回应指令,与业界同行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指标点11-2 能够在工程活动中考虑管理和经济的因素,具备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指标点12-1 对于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电子工程设计I-3对每一个推荐选题仅给出基本设计要求,希望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更为详细的补充。

工作的内容安排与进度由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行掌握。

电子工程设计I-3推荐选题: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之前,必须按照设计任务书中相关部分的设计要求,通过查资料、答疑等自行完成书面设计。

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进实验室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

实验室操作部分在一个学期内分7次(每次9学时)完成,每次所做的内容及总体进度由学生自己掌握。

三、实施地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知行楼606室、627室。

可同时容纳58组(每组2人)进行实验。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考核包括3种形式评价:按评价标准对电路系统功能、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打分。

设计报告:设计方案、工作原理、实现过程、创新点或成果特点的详细书面描述。

答辩:设计方案、工作原理、实现过程、创新点或成果特点的介绍,及问题解答。

成绩评定: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各部分所占比例:设计成果60%(每个设计题目的评分标准见设计任务书),设计报告30%,答辩10%。

撰写人签字专业负责人签字:教学院长签字:2015年10月2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