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由于经验的积累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只是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把握得不是太好。
学生学完几章物理知识,已经具有一定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但有待于提高。
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及产生的条件,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形式展示晶体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水的沸腾,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专题训练,比较表格和图像的优缺点,会利用表格或图像归纳结论.让学生掌握章节物理知识的复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及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
【教学方法】以情景、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复习方法】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以观察、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为辅的复习方法.
【教学准备】因为在新课教学中已经进行过实验探究,结合复习课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在复习课教学中实验探究主要借助于图片展示为主,所以准备如下资源:包含雾、露、霜、雪、雨、固体熔化和凝固、水沸腾、温度图象、水与人类、水资源现状、节约用水等内容的ppt课件.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并结合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物理教学之中.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物态变化
1、温度及温度计
2、物态变化网络图
学法指导:一、判断物态变化时应明确的两个问题:
(1)发生物态变化的物质是什么及其来源;
(2)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
二、箭头向右都吸热,箭头向左都放热(箭头方向相同,吸、放热相同)
3、汽化的两种形式
4、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作业布置】完成学案上的能力提升部分
【教学反思】
物理学习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的动脑,动手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
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创造性的学习发挥,才能学得更好,才会给你一个惊喜。
但应当注意的是,当学生的想法与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应当理解尊重和鼓励他们。
另外课堂上教师要敢于向学生暴露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思维,要鼓励学生多问、善问,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变为“学生提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的模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和全面展开,教师们也在逐步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行动,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其本质,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才能发挥她真正的价值——“培养健康成长的下一代,造就中华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