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及世界近现代示意图

中国近现代及世界近现代示意图

成和发展;传播近代民主和科学,对中国民主运动和思想启蒙创 造了一定的条件。
中国近代知识结构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反封建、求民主的斗争
1. “向西方学习”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 2.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平均主义;《资政新篇》资本主义色彩 3.洋务运动(19C60-90年代):中体西用 A.背景 B.内容 C.结果和影响 4.戊戌变法(1895-1898):改良君主立宪 A.背景 B.过程 C.结果和影响 5.义和团运动(1898-1900):扶清灭洋 6.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7.辛亥革命(1911):三民主义,革命民主共和 A.背景 B. 过程 C.结果和影响 8.收回利权,兴办实业:实业救国 9.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A.背景 B.主要内容 C.结果和影响
1700
1800 工业革命 机器大生产
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原始积累) 西欧为中心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和拓展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二战结束前的世界(20世纪初-1945)
1.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2)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②新经济政策(1921-1928) ③斯大林模式
(1)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新经济的出现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调整 ①扩大国有化 ②社会福利 ③混合经济的出现 ④第三产业兴起 (3)美国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4)美国经济霸权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出现(70年代初)
2.苏联改革(1)赫鲁晓夫 (2)勃列日涅夫 (3)戈尔巴乔夫 3.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港 澳 回 归
加 入
WTO 等
十 六 大
十 五 大
过渡时期
1949
十年全面建设
十年文革
1976 1978
改革开放
1992 2001
1956
1966
一五计划
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经济体制改革及深化 对外开放
中国现代知识结构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1.经济恢复 2.一五计划 3.民主政治建设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和一边倒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概况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投资增长、布局更广等 (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开始领导 中国民主革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调整
(1)1929-1933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 (2)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国主运动
(1)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改革 (3)中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二、二战后的世界(1945-今)
1.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
(1)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2)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
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1911)
(1)背景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中国近代知识结构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四.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1.背景: 民族危机(统治危机);西方先进技术和民主思想传入;民资的发展
2.历程 (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 (2)改良维新思潮 ①早期维新思想 ②康梁等维新思想 (3)革命共和思潮和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5)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程示意图(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 五 四 运 动 中 共 成 立
国共 合作, 国民 革命
土地革命; “围剿”和 “反围剿” 斗争
国共合作, 全民族抗日
和 平 建 国 努 力
解放 战争
崛起阶段 国共对峙 抗日战争 1919 1927 1937 1945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今)
1.真理标准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2.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3.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
15-19世纪初欧洲社会发展历程示意图
科学革命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尼 德 兰 革 命
启蒙运动
英国 资产 阶级 革命 美 国 独 立 法 国 革 命
1400 资萌芽
1500 1600 新航路开辟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程示意图(总)
1912
晚晴政府
1927
国民政府
北洋政府
1840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总体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主题 追求民族独立;追求近代化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程示意图(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思想萌发 中体西用思想发展 维新 立宪 思潮 甲 午 战 争 洋务运动 产生和缓慢发展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中国经济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戊 戌 变 法
革命 共和 思潮
义 和 团 和 八 国 侵 华
新文化 运动 维 护 共 和
1919
鸦 片 战 争
1840
太 平 天 国
二 鸦 战 争
1860
辛 亥 革 命
1912
1895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中国近代知识结构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列强侵略和中国两半社会的形成
二.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反封建、求民主的斗争 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四.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知识结构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依旧占主导地位
2.近代经济产生和发展 (1)洋务近代企业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①产生和缓慢发展阶段(19C60年代-1894年) ②初步发展阶段(1895-1911) A.原因 B.影响 C.结果和影响 ③短暂的春天(1912-1919) A.原因 B.特征 3.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近代知识结构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五.社会生活的变迁
1.背景: 西方文化影响;政治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思想解放运动推动
2.主要表现 (1)物质生活的变化 ①服饰、饮食、建筑的变化 ②近代交通业的发展:近代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等
③近代传媒业的发展:印刷、报刊杂志等
④摄像、电影艺术的出现 (2)社会习俗的变迁 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公历推行等 ②改称谓、废除旧礼仪、婚姻自由、倡女权等 (3)近代教育文化 ①新式学堂和出国留学 ②白话文的兴起等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2.红军长征(1934-1936)
三.抗日战争(1937-1945) 四.解放战争(1946-1949)
1.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会议 2.解放战争:粉碎全面、重点进攻;战略反攻、决战、渡江战役
五.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六.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
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历程示意图(总)
原子弹爆炸、 东方红卫星、 人工合成结晶 杂交水稻 牛胰岛素 “神五” 载人航天
中 苏 建 交
新 中 国 成 立
万 隆 会 议
一 届 人 大 中 共 八 大 八 大 二 次
恢 复 联 合 国 席 位
尼 克 松 访 华
十 一 届 三 中 十 四 大
二.十年社会主义全面建设(1956-1966)
1.八大的正确探索和决策 2.实践中左倾错误: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局部纠左和国民经济调整
三.十年文革(1966-1976)
1.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2.国民经济严重受挫 3.70年代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4.新时期外交 5.民主法制重建和完善
萎缩萧条 较快发展 日益萎缩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日本美国对华侵略交替加剧
解放战 争
1949
全面崩溃
中国近代知识结构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反北洋政府
1.五四运动(1919)——开始标志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 3.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二.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反国民政府
中国近代知识结构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列强侵略和中国两半社会的形成
1.背景: 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原料市场、资本输出;进行扩张 2.过程 ①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开始沦为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天津》《北京》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大大加深 ④瓜分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辛丑》完全形成 ⑤巴黎和会:《巴黎和约》出卖中国主权等 3.影响 ①破坏性:逐步沦为两半社会;卷入资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带来灾难和落后 ②建设性: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传播先进技术,有利中国近代经济的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