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埃舍尔

埃舍尔

• 福田繁雄被誉为“五位一体的视觉创意大师”, 即多才多艺的全能设计人、变幻莫测的视觉魔术 师、推陈出新的方法实践家、热情机智的人道关 怀者、幽默灵巧的老顽童。
• 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福田繁 雄教授与岗特兰堡(德)、切瓦斯特(美)并称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 福田繁雄既深谙日本传统,又掌握现代感 知心理学。 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
《婚姻的联结》
• 埃舍尔用两个螺旋的结合来描绘,左边为一个女人 头,右边为一男人头,他们的前额缠绕在一起,像 一个永无终结的带子,形成一对联合体。空间的联 想通过许多的球体扩展开来,这些球体在空间的前 方、内部和后方飘浮着。艺术家有意无意地排斥那 些与他情感和观念不相通的东西,竭力选择、夸张、 变幻那些相通相隔的东西,埃舍尔深入大自然心灵 的深处,建造着充满哲理的家园,他的心与宇宙之 心相合,可以说它的艺术更真实,好象是远离自然, 其实更接近自然。
《画廊》
• 画中的故事从这幅画中的画廊 入口处开始。版画在墙上和桌 上展示,有一个男士凝视着这 幅画。左侧一个青年比门口处 的男子要放大了许多,头部比 手也增大,而该青年看的画也 在扩大,一直到达窗边有一个 老妇人的建筑物下并与其相连。 因此在这个建筑的下面成了画 廊,同时,本来是看版画的青 年,却成了版画中的人物。这 幅画好像正向右转动,而且这 种变化一直持续了下去。“ 你 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 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 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 设计的宣传海报中,福田 就开始利用"图"、"底"间的 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错
视原理。作品巧妙利用黑
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 上下重复并置,黑色"底" 上白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 底"上黑色男性的腿,虚实 互补,互生互存,创造出
简洁而有趣的效果,其手 法为"正倒位图底反转"。
回枪管的形象,讽刺发动战争者
自食其果,含义深刻。这张纪念 二战结束30周年的海报设计,获 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奖。其设计
作品中的这种幽默、风趣,均能 带给观者一种视觉愉悦。
•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1985年-2001年) • 作品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福田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
对人物的发部进行元素的置换。从一定距离观察这些作品, 可以辨识出海报中的人物形象。但当我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发 部时,它又是由不同的图形元素组成。在这里,音符、鸟、 马等并不相关的图形元素,都被福田运用到他的这一系列海 报中,这些元素丰富了同一主题海报的内涵,同时充满趣味 性,更体现出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
• 埃舍尔与毕加索属同时代的人,毕加索作品中那 些变形的物体,既有对新画风的探索,也有艺术 家对眼前扭曲世界的感悟。埃舍尔的后期作品虽 然多为建筑或几何图形等抽象的主题,但其所揭 示的规则、合理表象下的矛盾与荒谬,还有那天 使与魔鬼互为背景的拼图,谁能说不是埃舍尔对 这个世界的思考呢?
• 福田繁雄(1932-2009)是日本当代视觉设计大 师,他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 对当代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福田繁雄《F》海报系列,主画面为福田名字的首字母 “F”,对该字母进行变化。
• 该系列又不同于"贝多芬"系列中以发部轮廓为基本形态, 在其轮廓内部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图形元素的置换,而 是以"F"为基本型,作者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作品中惯 用的图形符号或表现方式进行的重现。如矛盾空间、 图底反转等错视原理和手法的运用,坐着的女孩和奔 跑着的动物形象的运用等。使其作品打上福田的符号, 成为其异质同构中的又一代表性作品。
• 在规整的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中,鱼、鸟和 爬行动物们互为背景,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相 互变换。
《昼与夜》
• 这是一个富有哲理的虚实渐变结构,首 先左方的白天渐变为白鸟向右飞,右方 的黑夜渐变为黑鸟向左飞,它们在对立 的进行中,虚实相生,同时又向下渐变 为灰色矩形农田。天与地,昼与夜,鸟 与天,鸟与地,它们相互演化,有分有 合,变而通之。
令人着迷,同时又极其简洁,具有一种嬉 戏般的幽默感,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 种怪异的情趣。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 上的卓越成就,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 界誉为“平面设计教父”。
《1945年的胜利》
• 1975年设计的“1945年的胜利” 这张海报,采用类似漫画的表现 形式,创造出一种简洁、诙谐的
图形语言,描绘一颗子弹反向飞
• M.C.埃舍尔, 荷兰科学思维版画大师, 21
岁进入哈勒姆建筑装饰艺术专科学校学习 三年,受到一位老师马斯奎塔的木刻技术 训练,他强烈的艺术风格对埃舍尔之后的 创作影响甚大。1923年起到南欧旅居作画, 早期木刻作品大多取材于南欧建筑与风景。 1935年前后尝试描摹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 的平面镶嵌图案,开始转变风格。
• 福田先生的每一种新观念都是他不断探索, 尝试不同可能性的方法的结晶。
《瞭望塔》
• 在塔的左边最显眼的位 置有一片纸,纸的边缘 画着一个立方体。两个 小圆圈标记着这个地方, 边缘相互交叉。哪一个 边缘在前面,哪个在后 面?在三维的世界中同 时在前面或后面是不可 能的,并且不可能画出 来。然而在埃舍尔的画 中它是完全可能画出来 的。
• 1961年的《瀑布》是埃舍尔最后期 的奇异建筑式图画,他依据彭罗斯 的三角原理,将整齐的立方物体堆 砌在建筑物上。这是埃舍尔最为非 凡的又不可能实现的建筑作品。幻 想的基础是不可能的三角形和不可 能的楼梯。当你看这幅画中建筑的 每一个部分时,找不出任何错误, 但是将这幅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时, 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瀑布是在一 个平面上流动的。可是瀑布明明是 降落的,并且还冲击着一个水磨让 其转动。更奇怪的是,这两个塔看 起来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可是左边 的一个升高三个台阶,而右边是两 个?
《互绘的双手》
• 传世名作之[[手画手]]。 画面上有两只都正在 执笔画画的手,初看平淡无奇,可是仔细看 时,就会感到充满玄妙。一只右手正在仔细 地绘画左手的衣袖,并且很快就可以画完了。 可是与此同时,左手也正在执笔异常仔细的 描绘右手,并且也正好处于快要结束的部位。
• 埃舍尔利用人的视觉错误,让他的作品在三维空 间里游戏。他的《凸与凹》、《上和下》、《观 景楼》、《瀑布》等作品,以非常精巧考究的细 节写实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各种荒谬的结果。
• 1987年在《福田繁雄招贴展》的 招贴设计中,福田将静止坐在台 前的人的四个不同视的黄 色与人物黑色剪影对比,使整个 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这种 空间意识的模糊,在视觉表现上 具有多重意义的特性。
• 福田繁雄先生曾经指出:“设计中不能有 多余”。从这个观点中不难看出他的设计 理念与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的“恰倒好处” 有某一个共通的契合点。
• 他以其源自数学灵感的木刻、版画等作品而闻名
• 他一生中共创作了137幅平面镶嵌画。这些图案 往往充满中亚装饰风格的繁复,至今仍常成为装 饰设计师们灵感的来源。
• 说到埃舍尔,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迷惑的图 画”。明明是向二楼上去的楼梯不知为什么却返 回到了一楼,鸟儿在不断的变化中不知什么时候 却突然变成了鱼儿,这些图画就是埃舍尔所描绘 的幻想的异次元空间,它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 征服着人们的心灵。他那特别稀有的画风在很长 时间以来被美术界视为异端,后来数学家们开始 关注埃舍尔的画面的高难度构成,接下来他的画 又在年轻人中间大受欢迎,并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了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 作品多以平面镶嵌、不可能的结构、悖论、循环 等为特点,从中可以看到对分形、对称、双曲几 何、多面体、拓扑学等数学概念的形象表达,兼 具艺术性与科学性。主要作品有《昼与夜》 (1938)、《画手》(1948)、《重力》 (1952)、《相对性》(1953)、《画廊》 (1956)、《观景楼》(1958)、《上升与下降》 (1960)、《瀑布》(1961)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