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配置调研小组成员:李还需候木木章向后将之啵班级风景园林05级#班日期 2007 05 10指导老师文思豆腐目录1.杭州西湖常见植物及其配置特点2.园路与植物的配置3.水体与植物的配置4.建筑与植物的配置5.草坪及地被植物的配置6.西湖植物配景建议及展望序言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
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
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景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西湖三面云山,中涵碧水,山水辉映,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折服从而心旷神怡。
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1.杭州西湖常见植物及其配置特点人们欣赏园林景色是多方面的。
杭州的园林植物配置是根据因地、因时,因材制宜的原则,实际上总的体现着因景制宜,来创造园林空间的景变(主景题材的变化),形变(空间形体的变化),色变(色彩季相的变化)和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力求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等要求。
1以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使花期延长如以杜鹃、合欢、紫薇、金丝桃红叶李、鸡爪槭等配置在一起,就可延长花期达半年之久2.以不同花期的花木自由混栽。
花期长的花色美的,株数可以多些,使一块地方开花,此起彼伏,以便延长花期。
如以石榴、紫薇、夹竹桃混栽,延长花期达五个月。
3混栽方式克服了樱花期过短的缺点其背景树则用常绿大乔木紫楠,紫楠林夹杂数株银杏和枫香,用以点缀秋色。
从而使这个树丛取得了三季有花、冬季常青的效果。
4如果不采用宿根花卉,仅仅表现樱花的特色,则采取“花港观鱼”大草坪西边的配置手法(图2-54)即在厚厚的海桐附层与柳树、远山之间,种一层樱花,花开时,人们从草坪中心部分看去,好似一片浮云,衬托于绿丛之上,效果很好。
5庄严的殿、堂等建筑,一般用高大的乔木作为陪衬和烘托。
如六和塔以树形高大,树冠园形常绿的香樟作烘托;灵隐寺大殿配植淡绿、浓绿、金黄叶色的楠木、七叶树,银杏等大乔木,取得体型和色彩上的对比,并以葱笼的常绿树作为背景;轻快的廊、亭、榭、轩,则宜点缀姿态优美,绚丽多彩的花木,使景色明丽动人。
园林风景的季节变化是取决于植物的季相变化。
要求风景区和各个公园,风景点有丰富多彩的季相变化,四季有景,各具特色,则首先要作好风景区的统一季相构图。
西湖风景区是春有桃,夏有荷,秋有桂,冬有梅。
如花港观鱼公园的春花有樱花,海棠,夏景有广玉兰,紫薇;秋色有丹桂、红枫;以常绿阔叶树为基调,四季苍翠一般在一个局部或一个景点,突出一、两种园林植物作为季相特色。
作为主景用的树种,要挑选有色香、姿态等方面的观赏特色。
至少也要有其中的一种特性。
最好选用原产我国具有传统特色,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树木花草为主,以外来树种为辅,这样更能体现出花木的民族特色。
如孤山的梅花,花港观鱼的牡丹,曲院风荷的荷花等。
除了严格选择植物题材,还要认真研究分析古人对植物题材的题吟,把植物加以性格化,以及根据植物的形态,作各种象征或比拟,引起人们对植物产生的移情联想作用。
如西泠印社,以松、竹、梅为主题,来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
岳坟内的《精忠报国》影壁前种植血红色的杜鹃花,寓意“杜鹃啼血”,表达对忠魂的悼念。
在墓园中种植树干低垂的盘槐,象征哀悼。
这样选择适应意境要求的树种作为重点点缀,可增加人们对它寄情寓意的欣赏价值。
公园、名胜古迹在西湖风景区有百余处,是四季接纳游人的主要游览活动场所,总体上春花烂熳,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四时有景,多方景胜,既要与西湖风景区园林总体布局相统一,同时又要显示出各个公园,风景点的不同主题内容和特色。
我们根据不同立地环境条件,历史传统特点和不同季节特色的要求,对一些重点景区的植物配置拟作以下设想:苏堤:以多配置垂柳及春季花卉,发挥其“六桥烟柳”,“苏堤春晓”的特色;白堤:以“树树桃花间柳花”的桃柳为主景;曲院风荷: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品种荷花为主景,紫薇、鸢尾为配景,突出夏景;孤山:以“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梅花为主题,突出冬景;云栖:以“一径万竿绿参天”的竹径为主景;花港观鱼:以牡丹为主景,增壁芍药园;柳浪闻莺:以垂柳为主,海棠、月季为配景;三潭印月:突出大叶柳的“柳塘清影”特色,并配植睡莲、观赏芦荻等水生植物;里西湖一带:以木芙蓉为主景;夕照山:以“更兼乌桕与月枫”的红叶为主景;五云山:有千年古银杏树,以银杏林为主西湖风景区景点很多,应有各自的植物配置特色。
总之整个风景区的花木布置的艺术特色:有的以色彩鲜艳见长;有的以芳香馥郁著称;有的以苍翠挺秀取胜;特别是突出各个季相特色。
并以香障、桂花等常绿阔叶树作为基调树种呈现出景景不同,季季不同,处处不同的景象。
新建的公园,绿地一般都以植物作为主要题材:以乔木为旨干,草坪、花木为重点,根据地形、地貌等立地环境条件,和各种活动功能及所要达到某种意境的要求,采取大小相间,幽畅变换,开合交替,虚实结合,组合成多样变化的园林空间。
风景区内有游览车道,山区游步道和园路,是组织游人游览的导游线,也是游人的活动线。
游览道路的平面布置,直接关系到游赏风景韵质量效果。
道路本身的曲折线形,结合两旁的植物配植,能起到“步移景异”的作用;起伏的路坡创造不同视角的景观。
西湖风景区内的主要游览道路的植物配植,一般都采用路树与林带相结合的形式,以增强林荫气氛,形成不同的“路景”特色。
其中常见乔木有春季有:梅花、玉兰、桃花、杜鹃花等;夏季有:石榴、含笑、紫薇、栀子等;秋季有:桂花、槭、三角枫等;3 4 5 6 7 8 91011121314 15重阳木枫香三角枫乌桕柿红枫鸡爪槭红叶李羽扇槭青槭香樟麻栎悬铃木单生与簇生互生大三裂互生椭圆形掌状浅裂交互对生互生、边缘锯齿互生、缺刻深红深红棕红红深红棕红红黄黄红红黄红红红深红红黄棕黄黄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绿落落10月中-11月中11月初-12月初10月下-12月上10月下-12月上至12月上落叶至12月中落叶11月上-11月底11月中-12月上30302020三季三季30202.园路与植物的配置在西湖沿岸,园路约占总面积的12-18%,它的作用与城市道路不同,不单纯为了交通,也是为了导游。
通过它,可以引导游人进行游览,行进中起到步移景异的作用。
园路本身常常也就是景,有时变化多样,似路非路。
没有整齐的路缘,也不一定要种成排成行的行道树。
布局要自然。
灵活而富有变化,常用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皮等均可采取多层次地结合,使其构成具有一定情趣的园路景观杭州园林中,在主干道两旁或入口,为了强调主景的作用,常采用整齐规则的植物配置方式。
而一般的园路,则随着道路系统的自然式布局,路旁的植物配置也多采用自然式。
同时,要特别重视园路与造景的关系,利用杭州地区丰富的植物材料,构成具有特色的园路景观,从而产生不同的意境。
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主路口植物的配置凡是采用同一树种,或以一种树为主的园路,容易形成一定的气氛,表现某一种的风格或体现某一季的特色。
但在自然式的园路旁,如只用一个树种,往往显得单调,不易形成丰富多彩的路景。
如花港观鱼接近大草坪一段,采用广玉兰和雪松,往西逐渐改为紫薇、麻叶绣球、山茶等,但广玉兰则重复连续使用,成为主干道的主要树种,又作为雪松的衬景树与花灌木的背景树。
而西湖沿岸一带则垂柳依依,偏向单一树种。
2小径的植物配置杭州一带径路,极具田园之趣,也有山林意境,如竹径、花径和各种小径的植物配置,有不少都颇具效果。
在柳浪闻莺的草坪上,有一条宽约1.5米的石板小路弯曲地穿过一个三、五成丛的自然式树丛,树丛选用了树形粗犷、高大的枫杨、常绿朴素的香樟和少量紫红色的小乔木紫叶李等三个树种。
园路穿过树丛,在高大浓荫的树下,自由地散置几块石头,供游人小歇,盛夏时节,坐于石上,凉风习习,在视线范围内,看不到人工雕琢之景,好象置身于自然的田野之中。
综上所述,道路旁的植物配置原则可概括为:1.与周围环境统一考虑,特别要善于利用地形的起伏和周围的自然景物,根据园路的功能要求,领悟丰富的道路空间意境。
2.注意园路的植物景观,领悟“林中穿路”、“花中取道”,“竹中求径”……等丰富的道路景观。
3.在一般隋况下,要打破路旁栽种整齐行道树的概念,不拘一格,可近可远,可疏可密,可高可低,乔木、灌木、草皮相结合,以自然栽植为主。
4.要考虑道路遮荫、分隔、导游和分散人流量的功能要求,与城市道路既有共同性的一面,又有其特殊性,要分别作不同的处理。
3.水体与植物的配置西湖的水面面积约4.37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
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处在 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
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
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唐代诗人苏东坡的绝句,一向被认为是闻名天下的杭州西湖的最恰当的写照。
西湖之美,固然在于自然的山水,但西湖沿岸植物在形态和色彩上的四季变化,却把西湖装点得更加有生气,增加了赏景的意味。
早春,孤山的梅花,成片开放,白堤、苏堤和柳浪闻莺沿岸的“一株杨柳一株桃”,体现了历史上西湖植物配置传统的意境;特别是垂柳、水杉和悬铃木的叶色,被春风吹绿了西湖沿岸,使西湖显得更加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正所谓“层林尽染,漫江碧透”西湖环湖的秋色是以悬铃木的黄色,夕照山的红叶林与三潭印月和曲院风荷一带的水杉形成的。
特别是宝石山下的一层橙黄色的悬铃木行道树,好象一条锦带,紧系在以保俶塔为主境的锦袍上一样,周围还有枫香、无患子,槭树及香樟等组成的红、黄、绿色、色彩十分丰富。
人工泉池如西泠印社的“印泉”(图3-10),为人工开凿而成泉池,面积仅1米2,池深不到1米,位于去山顶的交叉路口处,池北为石壁,上刻“印泉”二字。
池边砌石夹以书带草,池旁种有一丛慈竹、棕榈,皆为常绿单子叶植物,显得简洁、雅静。
“柳港”:花港观鱼南部有一条港叉,宽约3米,两岸临水际全部种植大叶柳,枝干倾向水面,近水树根常暴露在水面,港面平静,柳影倒曳,水质清冽如镜,扩大了小港的空间,增加了小港的透视景深,因而构成了小中见大的“柳港”意境三潭印月是西湖偏南面的一个岛屿,总平积约七公顷,以围堤构成具有内湖的园林空间又以不同高低的乔灌木分隔内外湖,内湖中有东西、南北两条主路(堤)成十字相交,将岛屿划成“田”字形的水面空间,东西堤上种有大叶柳、木芙蓉、紫薇等乔灌木,有疏有密,高下有序,犹如帘幕般的把内湖分隔成角北两个部分(图3-15),由于树带的存在,增加了整个园林的层次和景深,产生了重堤复水的风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