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西南联大的教学管理及其思想西南联大八年,教学自然为其主要活动之一。
其课程的设置、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无不显示出西南联大教学方面的独特之处。
联大“通识教育”思想则是其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通识教育成功应用于其教学活动之中,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其独特价值。
此外,研究生教育及留学生的选派,也显示出西南联大教学方面的特别之处。
第一节联大课程设置及其特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以后,即开学开讲,其继承原三校课程设置传统,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着手制定西南联大各院系必修选修学程表,在课程设置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值得总结。
一、联大课程设置早在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渡联合组设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之时,即行制定《长沙临时大学各院系必修选修学程表》,分院系设置教学课程。
西迁昆明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从1937年至1946年分学年度分别制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各院系必修选修学程表》,如1937至1938年度必修选修学程表、1938至1939年度必修选修学程表、……1945至1946年度必修选修学程表等等。
这些学程表,规定各学院各系专业所开课程,以及每门课程的学分、必修或选修情况、授课教师等。
以下就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课程设置的相关情况给予具体陈述与适当分析。
(一)各学院各系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后,分学年分别制定学程表,对各学年所开课程做出明确规定,此处即以1940年至1941年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各院系必修选修学程表》为代表做一描述,以呈现联大课程设置的一些具体情况。
①1940年至1941年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共有文学院、理学院、法商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五大学院。
每一学院又分若干系,如文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历史学系、社会学系、哲学心理学系,共五系;理学院系分为算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地质地理气象学系、生物学系,共五系;工学院分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航空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共五系;法商学院分为政治学系、法律学系、经济商业学系,共三系;师范学院分教育学系、公民训育系、国文系、英语系、史地系、算学系,共六系。
就文学院中国文学系而言,其所开课程主要有文字学概要、声韵学概要、中国文学史等概要性课程,有历代文选(唐、宋)、历代诗选(唐)、词选、中国语言文字学专书选读(说文)、中国文学专书选读(诗经)、中国文学专书选读(左传)、中国文学专书选读(庄子)、中国语言文学专书选读(古籀甫)等选读性课程,有古文字学研究、古音研究、中国文学史分期研究、中国文法研究、中国音韵史专题研究、汉越语研究、铜器铭文研究、六国文学研究等专题研究性课程。
另外,还开有各体文习作、校勘实习、中国小说、杂剧与传奇、中国文学批评、古代神话、陶谢诗等课程。
中国文学系既有宏观性的课程,又有分期分体裁设置的课程,既有专业基础性课程,又①《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各院系必修选修学程表》(1940年至1941年度),以下对课程设置的描述,请参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三)《教学、科研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04-233页。
有专题研究性课程,既有文学阅读训练课程,又有各体文写作训练课程。
中国文学系的开课,充分注意了各方面专业能力的培养。
再就文学院历史学系而言,其开设的课程有中国通史、西洋通史等通史课程,有中国上古史、秦汉史、辽金元史、明清史、中国近世史、西洋上古史、西洋中古史、西洋近世史等分期史课程,有近代中国外交史、近代中日外交史、中西交通史、近代欧洲外交史、欧洲经济史、欧洲海外发展史、战争史、两汉社会、中国地学史等专题史课程。
此外,开设的课程还有与历史学专业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如铜器铭文研究、中国史学史、史学名著、金石学等。
因此,历史学系的课程设置,以通史课程、分期史课程和专题史课程三大模块为主,以培养史学专业能力的基础课程为辅,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历史学课程体系。
再论理学院,如其物理学系,一方面设置专业总论性的普通物理、近代物理等课程,另一方面又设置物理学分支课程,如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同时,课程设置理论与实用并举,设置了实用性物理课程,如无线电原理、电动力学、统计力学,而理论方面,有微子论、量子与原子光谱、物性论、辐射体与原子核之构造等课程。
另还设置了高等物理实验课程,专业知识学习与动手实验操作同步,有利于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又有益于学习实验操作发现新知识。
更重要的,从物理学系所设置的专业课程来看,西南联大已形成较完整的现代物理学课程体系,有利于中国大学物理学的发展。
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的课程设置,有结构学、工程材料学、水力学、高等结构学、水文学、高等材料力学、工程地质、钢筋混凝土结构、高等水力学、地基及房屋、铁路曲线及土工等土木工程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有土木工程学专业基础性实践操作课程,如工程制图、测量、结构设计、高等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设计、工程估计及契约、航空测量;有道路工程、给水及下水工程、灌溉工程、铁路工程、高等卫生工程、水力发电工程、河港工程、市政及卫生工程、悬桥等涉及具体工程理论的课程,也有关于具体工程设计的课程,如铁路设计、水工设计、卫生工程设计、道路设计等等。
除此之外,土木工程学专业还开设了水力实验、道路材料实验、卫生工程实验等工程实验课程。
最为突出的,土木工程学专业开设了一些与军事工程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军事卫生工程、军事运输、军用结构、野战堡垒、要塞工程等,战时军用特色十分突出。
再如法商学院法律学系,其课程设置既有总论性的课程,如法理学,又有涉及具体法规方面的课程,如民法总则、刑法总则、宪法、国际公法、法院组织法、民法概要、民法债编、商法、刑法分则、行政法、国际私法、破产法、劳工法、强制执行法、土地法等;既有与法律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如中国法制史、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罗马法,又有关法律实际运用的课程,如诉讼实习课程。
总而言之,西南联大法律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已基本建立起现代法学课程体系。
师范学院的课程设置与其它四个学院比较,除教育学系为其它四个学院没有外,其它五个系为其它四个学院所属学系所相仿,如公民训育系与政治学系相仿,史地系与历史学系地理学系相仿,英语系与外国语文学系相仿、国文系与中国文学系相仿。
因此,所设制的课程也大同小异,只是所开设的课程略少于其它四个学院相仿各学系。
教育学系除开设了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中等教育、教育统计学、西洋教育史、中国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行政、比较教育、教育名著选读、教育专家研究、职业教育、教育财政学、音乐教育等教育学方面的课程外,还开设了哲学心理学系所开设的大部分心理学课程,如普通心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同时,教育学专业还设置普通教学法、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教学实习等与教学密切相关之课程。
(二)必修或选修课程的规定西南联大所设置的课程,由共同必修课、专业课两部分组成。
共同必修课由校务会议讨论决定,各院系的专业课则由系主任制定,再交校务会议审查通过。
对于各院系各专业设置的课程,按是属于专业基础能力培养还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来区分,又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必修课程,此类课程学生无条件地必须修习;另一类为选修课程,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对此专业选修课,只要修满学分,对于学生如何选课,联大并不干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专业发展等自主选课。
对于必修或选修课程,在各学年制定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各院系必修选修学程表》中,在必修或选修栏中给予区分,以便于学生选课,如“用罗马数码字填写者,系表示某年级必修学程,如Ⅰ、Ⅱ、Ⅲ、Ⅳ等码,各表示第一年级、第二年级、第三年级及第四年级必修学程。
用阿拉伯数码字填写者,系表示某年级选修学程,如1、2、3、4等码,各表示第一年级、第二年级、第三年级及第四年级选修学程”。
①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用“数码”在学程表中做了明确标注,学生可在西南联大各专业提供的选修课程资源中自由选课。
如在1944年至1945年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各院系必修选修学程表》中,对历史系专业,规定中国通史、西洋通史、中国近世史、中国史学史、西洋近世史、史学方法等课程为专业必修课;而魏晋南北朝史、辽金元史、元史、明清史、中国经济史(宋、元、明)、中国史部目录学、史籍名著(左传)、西洋上古史、西洋近古史、英国史、美国史、俄国近世史、欧洲外交史、印度史、中西交通史、隋唐史等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此学年化学工程学专业,规定化学工程、理论化学、工业化学、高等工业分析、化学设计、工业化学实验、化学工程实验等课程为专业必修课,而化工热力学、化学德文、水泥及陶瓷、燃料及燃烧、电化学、造纸与人造丝、蒸馏与吸收、冶金学等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②学生自主选题与学校规定必修课程、提供选修课程资源相结合,既体现课程设置的原则性,把握专业培养的基本方向,又体现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尊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应有利于西南联大学生成才,为联大学生的专业培养创设良好的课程学习条件。
(三)党义课的开设抗战中后期,随着国民政府对教育部门控制力度的逐渐加强,西南联大相应面临政府各个方面的压力,如在设置课程方面,教育部就对西南联大做出过具体规定。
其中党义课的开设,最具代表性。
教育部于1939年8月12日、10月12日,1940年5月4日分别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第25038号、高壹3字第18892号、高壹1字第13471号训令,对“各大学应设课程以及考核学生成绩方法均有详细规定”,要求西南联大所设置各课程“须呈部核示”。
③1940年6月10日,西南联大教务会议呈函联大常委会,对教育部的要求提出异议,认为“准此以往”,那么“大学将直等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一科”而已。
即便有此异议,但是,自此以后,大学科目表则已由各大学制定后,再由教育部审核通过,以教育部名义颁发。
这意味着教育部控制了各大学的课程设置,以后再修订学程表,设置新课程时,必得教育部同意。
与此同时,教育部明确规定,在共同必修课程设置方面,各大学必须开设三民主义课程,后又要求各大学开设党义课程。
1944年3月,西南联大又秉承教育部的意旨,成立党义教学委员会,委员有陈雪屏、周炳琳、姚从吾、贺麟、崔书琴。
对于党义课的教学,首先是开设专题讲演,讲演的专题有三民主义与大学教育、党史、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理想与现实、心理建设、伦理建设、物质建设、中国之命运研读(上、中、下),由党义教学委员会各委员以及孙毓棠、伍启元、冯友兰、刘仙洲、雷海宗、鲍觉民等人担任专题讲演;其次规定必读书籍:《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建国方略》、《中国之命运》,并提供参考书籍二十余种。
同时,也对党义课程的考核做出规定,确定考核成绩比例,其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试范围规定为必读书籍和专①《各系科目授课时间表用法说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三)《教学、科研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