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型城镇化简介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
新型城镇化简介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聚集效益佳。城镇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聚集 功能和规模效益。要在增加城镇数量、适度扩大 城镇规模的同时,把城镇做强,不能外强中干, 现在有些城市就虚得很。 (4)辐射能力强。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周边地区和广 大的农村地区进行辐射,带动郊区、农村一起发 展,这是城镇责无旁贷的义务,它应该做到而且 也可以做到,问题是我们要有这种意识、视野、 规划和措施。千万不能搞成孤岛式的城镇。 (5)个性特征明。中国的城镇要有自己的个性,每 个地方的城镇,每一个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 要突出多样性。城和镇都是有生命的,都有自己 不同的基础、背景、环境和发展条件,由此孕育 出来的城镇也应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着力点二:户籍或成突破口
一些地方正在试图打破城乡户籍藩篱, 户籍改革逐步推进正在成为城镇化改革的 一大方向,正如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 现代化相互协调”那样,因此城镇化决不 是一哄而上。“打破户籍肯定是未来城镇 化改革的方向,但具体操作问题十分复杂, 各省差异很大,只有逐步试点逐步推开。”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 国英表示,2020年若要达到50%以上的人 口城镇化水平,关键在于以农民工市民化 为重点的相关改革到位。
(6)人本气氛浓。我们不能为城镇而城镇,发展城 镇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所以,城镇的一切应当围 绕人来展开,要树立牢固人本思想,创造良好的 人本环境,形成良好的人本气氛,产生良好的为 人服务的功能。总的来说,就是要使城镇具有人 情味,能够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不是 相反。 (7)城镇联动紧。我们在表述上使用的是“城镇 化”,而非城市化。其内涵是要把城市的发展和 小城镇的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解决 好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或畸轻畸重的问题。600 多个大中小城市和两万多个小城镇本来就是一个 完整的梯队,不能人为地分割开来。
全国主要城镇化模式
• 成都模式 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模式。主要做法是 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 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 • 天津模式 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模式。主要做法是 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 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 • 广东模式 广东模式又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是珠三角模式, 即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集中的中心镇为发展依 托;二是山区模式,即围绕着县城,发展专业镇。
其中,成都平原城市群抓住国家建设成渝经 济区和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 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的集聚、 扩散功能,尽快建成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辐射带 动中西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川南城市群抓住国 家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机遇,发挥城镇较为密 集和工业基础良好等优势,以长江黄金水道、沿 江高速公路、内昆铁路等交通主干线为依托,建 成成渝经济区的南部腹地和经济次中心。攀西城 市群抓住国家加强钒钛和水电资源开发的机遇, 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加快从钢铁为主到钒钛新材 料为主的战略转变,建成国家级的战略资源创新 开发示范区。川东北城市群要抓住国家大规模勘 探、开发天然气的机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建成国家级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区。
(8)城乡互补好。中国的城镇化一定要体现一盘棋 的思想,要打破二元结构,形成优势互补、利益 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局面。市带县体制 也好、城乡一体化也好,其出发点都是要走活城 乡这盘棋。因为农村可以为城镇的发展提供有力 支持,形成坚强后盾,城镇可以为农村的发展提 供强大动力,从而全面拉动农村发展。决不能以 牺牲农村的发展来谋求城镇的进步,这是一些发 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是一条教训,当引以为 戒。
简介: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 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 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 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 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 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 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 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 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 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 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 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和 要求:
(1)规划起点高。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 使城镇规划化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始终处于 “龙头”地位,从而解决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 建设散乱差、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题。 (2)途径多元化。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 很不平衡,在基本原则的要求下,中国城镇化实 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中国东中西部不一样, 山区、平原不一样,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求不一样, 不同地域特色不一样……不能强调甚至只允许一 种方式。与工业化的关系处理也应该有多种方式, 有的是同步,有的可能要超前。
新型城镇化 以成都经验为案例
四川加快建设“四大城市群”促跨越发 展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新 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四川省九届四次全 会提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打造成 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 和川东北城市群“四大城市群”,加快建 立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区域大城市为 骨干,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 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其中,最重要 的是发展川南城市群(宜宾等)、川东北 (达州、南充)城市群,同时应把乐山、 雅安、广元发展成大城市,构成“一带 (成德绵乐)、两群(川南、川东北)、 三点(广元、雅安、攀西)”城市格局。
着力点三:实施“城市群”战略
十八大之前,对于城镇化建设,十六大提出了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的进一步 补充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 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 小城镇协调发展”。业内人士普遍的说法是,十 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 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未来中 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遵从“公平共享”、“集 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按照“以大城 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 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 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 提升“转型”。
新型城镇化大 方向是什么?
着力点一:土地流转试点
新型城镇化将启幕农村新一轮改革,土 地流转乃大势所趋。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 的用地“瓶颈”,土地配置市场化、农村 土地资本化,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和产业结 构,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 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并 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 用权。“这项举措将使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得到保护。”经济学家顾海波说,土地是 农民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