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八华中旅游资源区旅游线路设计任务1 华中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景区)分析与讲解
一、华中旅游区地理环境
(一)华中旅游区的地形
从地形上看,本旅游区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西向东大致可以划分为川西高原、四川盆地、川东及鄂西山地、湖南丘陵、两湖平原等地貌单元。
属于长江中、上游地区。
(二)华中旅游区的气候
华中旅游区除川西高原属于高寒气候之外,其余地区都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三)华中旅游区的生物
华中旅游区气候湿润,地形多样,非常适宜植物生长,形成了很多植被茂盛、未受人类太多干扰的自然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和植被使得本区域自然景观丰富多彩,野生动植物繁多。
(四)华中旅游区的文化
本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巴楚文化。
巴文化与楚文化原本是两种独立的地域文化。
重庆是3000多年前巴国的首府,成都是蜀国的首都,楚国则主要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省。
两地由于地域相近,民族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
本区域的铜梁龙灯、秀山花灯、文化遗址、青铜器、丝织、音乐、舞蹈、民风民俗等都显示出“楚中有巴,巴中有楚”的特点。
(五)华中旅游区交通
华中旅游区位于我国中部偏南,与周边各个旅游区联系紧密,水、陆、空交通都比较发达。
水路上,长江是本区域水上运输的主要通道。
二、华中旅游资源特征
(一)自然地理特征
华中旅游区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旅游区中名山胜水比较集中的地方之一。
最为著名的有“五岳独秀”著称于世的南岳衡山;有以“奇峰、幽谷、
秀水、深林、溶洞”而享有盛誉的武陵源;有被称为“治世玄岳”的道教名山武当山;有以“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的青城山;有被称之为“峨眉天下秀”的佛教名山峨眉山。
此外还有“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蜀山之王”贡嘎山等名山。
同时本区也是水景资源极其丰富之地,全国五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除此之外还有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等著名河流,以及长江三峡沿岸游,已成为领略长江风物的最佳旅游线路。
(二)人文地理特色
华中旅游区的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旅游城市多,巴楚文化享誉世界。
巴楚文化主要集中在成都、重庆、武汉等地,原本是两种不同的、独立的区域文化,但由于两地地域相近,民族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匠心的巴蜀文化。
本区开发历史悠久,自古社会经济十分发达,旅游城市之多居全国前列,蜀地也是古代著名的军事要地。
(三)区域旅游特色
华中旅游资源特征与可以归结为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地表结构复杂,峡谷地貌突出,山川旅游资源丰富;第二,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因而河网密布,湖泊众多;第三,本区域人文资源吩咐,三国时代的遗址琳琅满目,最宜进行“三国旅游”;第四,拥有众多自然保护区,如我国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等。
三、华东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自然资源类型多,品位高。
2、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珠帘交融。
以三国旅游线及革命圣地、伟人故乡为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已初具规模。
本区域人文景观的显著特点是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两者密不可分。
3、开发旅游资源能力强。
本区域工农业较发达。
4、充分的旅游开发劳动力。
5、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本区域已初步建立起相当规模的旅游产业框架。
(二)区内差异分析
1、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深度,技术含量偏低。
本区域在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尚立足于“景观观赏”层次上,在旅游开发理念上习惯了资源“赋存丰富论”,造成了什么都是旅游资源和到处都是旅游资源的假象,由此导致了旅游开发的“仙女散花”。
另一方面,在旅游开发实践中形成了“旅游资源就是原始的、天然的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定势。
由此导致了旅游开发的“浅尝辄止”。
这种认识误区制约了旅游精品意识和旅游创新意识,知识区域内旅游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相当一部分旅游产品粗糙,照搬或套用旧的模式,缺乏系统的高层次和个性化的规划设计,制约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交通不便捷。
本区域向来以交通区位条件优越而著称,但旅游交通并不发达。
本区域交通运输网主要是为本区重工业发展而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