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中职学校的德育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现代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由单一技能转为综合素养,由重技能到重品德的转变。
可见,德育工作在中职学校的重要性。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
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德育课教学。
但现在的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的现象,这就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那么,如何上好德育课呢?如何让学生喜欢它呢?
关键词:毕业生中职学校德育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25-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的日益成熟,企业用人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
目前,绝大多数公司都采用了这样的用人原则: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可见,德育工作在中职学校的重要性。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
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德育课教学。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尽管专业课和文化课同时开设,但每个中职学校都普遍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潜意识中将文化课看作副课,不太重视。
他们认为既然选择职业学校,主要是冲专业技术来的,只要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学不学文化课无所谓。
这就给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
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其实,学生不喜欢上德育课的原因不外有以下四个原因:(1)学了没用;(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不认同;(3)教师教学能力不强;(4)教材可读性不强。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如何上好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呢?如何让学生喜欢它呢?笔者
根据多年的中职德育课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1.1 转变角色和教学方式
传统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把各式各样的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最终成为规范的、知识渊博的、但已没了创造性的所谓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才。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也将大大增加。
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虽然教师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不会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参与学习和探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
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1.2 树立“教学为就业服务”的理念
中职教育就是就业预备教育。
职业教育虽然和普通教育在德育工作中也有共通之处,如爱国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等。
但职业教育更应侧重职业道德教育。
因此,中职德育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要经常关注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条件,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树立教学与行业、企业对接,树立需求为目标,就业为导向的意识,注重对学生进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法制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进行职业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
2 以学生为本,遵循“实用、适用、够用”的教学原则,整合教学内容
虽然2009年教育部对中职德育课课程进行了改革,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和不同的行为准则,并且各地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材里的案例不可能都适合每个地方的学生,也不可能都适合所有学生的专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科学利用教材,增进与时俱进的内容,引入相关的企业案例,结合学生的专业、企业的需求进行创新教学。
2.1 结合企业需求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些不适合学校学情的内容作适当删减,增加
一些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内容。
如在上《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课《展示职业风采》时,就可以增加一些社交礼仪的实训教学。
要求学生在以后的职场交往中,要懂得一些社交礼仪,进一步搞好人际关系,争取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员工。
中职德育课的培养目标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在德育课中还是要侧重安排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与人相处、团队合作、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教会学生如何消除心理孤立和压抑,提高学生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技能,这是我们中职德育课教师刻不容缓的职责。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相结合,也应是整合后的一部分教学内容。
2.2 结合专业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
把德育课与专业结合起来,突出专业与德育课的联系和作用。
如在电子专业的班级里上《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时,为了让他们深刻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我们可以补充一个与他们电子专业有关的一个案例:彩色电视机彩色异常规律有两个:第一,如果有彩色,但彩色不均匀,说明故障在消磁电路;第二,如果电视完全没有彩色,说明故障在色解码这个电路上。
让学生明白在维修电视机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不断探寻和总结规律,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他们深刻体会到:德育课对他们学习专业技术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 丰富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为了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必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设备先进的优势,利用学校电视、多媒体、mp5等先进的教学设备,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增进了教学效果。
除了可以采用了谈话式教学、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方法等各种方法外,还可以用相声、小品表演、小组合作讨论、辩论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也可以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3.1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中,激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情感之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职场情景,引入企业案例,链接职场生活,让学生身临其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能动状态,触发学生想办法去适应企业的迫切需要。
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课《恪守职业道德》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体验更真切,对学习更有兴趣,可以利用辽宁电视台转播的“台名医操刀搞错左右脚,事后竟称“急啥,等下再重开”的医疗事故视频来设置一个职场情景:如果你是这个医院的院长,你将如何处理这个位医生?设置这样的情景,可以让学生们在笑声中理解并体验到了责任心的重要性,同时也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2 组织开展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为了扭转课堂上学生睡倒一大片的尴尬局面,我们必须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
生,以学生为本,注重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打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力求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这时候教师只是指导者,参与者,主要起组织、指导、考评的作用。
教师仅提供情境或案例,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表演、讨论、评论等课堂活动中来,把他们的体验通过各种形式表演给其他同学看,这样既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又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表演、评论、小组讨论、个人抢答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主动性,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如在《遵从职业礼仪》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求职表演活动、评论活动、抢答活动、职场模拟活动等一系列的课堂活动。
通过面试表演、体验跟领导、同事打招呼、握手、接待客户等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作为教与学积极互动的纽带,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个个都是大忙人,不给他们在课堂上睡觉的机会,让他们都动起来。
这样的活动也可以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就业不但需要专业知识,而且更需要一种爱岗敬业的态度,一颗责任心、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他们充分体会到:学德育课也是有用的。
总之,为了把中职德育课的魅力绽放出来,使它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同时也为了使教学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我们的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活动,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
想活跃的特点和德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企业用人的标准,注重教学观念、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上的改革。
力求教学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立足于与职业生活紧密结合,与学生实际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中职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