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愚人食盐》,出自《百喻经》。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这个故事讲了: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
主人就请他吃饭。
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
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
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
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
他说:“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
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
”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愚人食盐》告诉我们:
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小故事:《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yú]),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yuè)之,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hào)一一听之,处士逃。
这个故事是说: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觉得有机可乘,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很厉害,于是齐宣王便让他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
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独奏,便下了一道旨意,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
南郭处士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小故事:《邴原泣学》
邴(bǐng)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cè)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gǒu)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suì)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这个故事是说: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他经过学堂,听到清脆响亮的读书声,于是忍不住哭泣。
老师说:“孩子你因为什么哭啊?”他说:“凡是能入学堂学习的人,都有父母。
我小时候就失去了父母。
一是羡慕他们不是孤儿,二是羡慕他们能够学习,我心中十分悲伤,所以才哭泣。
”老师哀伤了很久,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邴原于是进入学堂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最终成为了国家杰出的人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我们应当学习邴原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感恩并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感恩我们的父母,给我们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感恩我们的老师,无私地传授给我们知识;感恩我们的学校,为我们创造了如此好的学习环境。
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技能,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们,回报祖国和社会。
注释:
1.少孤:幼时丧父。
2.书舍:书塾。
3.泣:小声哭。
4.何:为什么。
5.孤:幼年丧失父亲。
6..伤:悲哀。
7.感:伤感。
8.亲:父母。
9.羡:羡慕。
10.其: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
11.得:能够。
12.中心:内心里。
13.故:所以。
14.恻然:忧伤的样子。
恻:忧伤。
15.苟:如果,要是。
16.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17.资:费用。
18遂:就。
19.就书:上书塾(读书)。
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
书:读书。
20.诵: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