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与诸子登岘山》苏教版选修

高二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与诸子登岘山》苏教版选修

与诸子登岘山
教学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逋、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教学重点: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

鉴赏时应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过程:
一、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世称孟襄阳。

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

浩然一生有壮志,然终不被用,虽名重当时,却以隐居终老。

在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孟浩然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在他的一些诗歌中,我们或多或少地能在怡人的田园风光里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堪。

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抱负,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

现有《孟浩然集》。

二、自由朗读、背诵
三、诗句解释:
1.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2.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

(由于山上有历史印迹,才来登山)
3.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这是登山所见所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岘山萧条、悲凉、邈远的秋景。


4.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为何作者会流泪?)
四、问题探讨:
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明确:诗人因观览旧迹而登临此山,因旧迹而伤怀,因历史触动内心,又由历史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

由羊公所言的“湮灭无闻”,想到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2.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明确: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3.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明确:怀古伤今(吊古伤今)
4.今读其诗,你会有何感想?(提示:感想应从诗人的感想中来。

)五、古人评价:
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清•沈德潜
六、欣赏《唐之韵》第六集《山水诗人》(19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