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西欧
(2)为什么“西方商人”能获得这种权力和地位?(4分) (3)“西方商人”如此的权力和地位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什么影响?(2分)
(1)当时的英法等国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 “西方商人”拥有怎样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4分) 等级君主制 “西方商人”能参与等级代表会议,具有国家赋税的批 准权和分摊权。 (2)为什么“西方商人”能获得这种权力和地位?(4分) “西方商人” 和国王联手,打破封建割据的局面,形成 了登记君主制。 (3)“西方商人”如此的权力和地位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 什么影响?(2分) 市民的利益得到重视,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走出中世纪 马克思说:“中世纪是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 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 切从头开始。”然而,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 利于制度创新的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接的历史 运动而汇聚、互动。从文化史角度看,各种迹象充分表 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 (1)马克思所说中世纪的“粗野”状态中政治、宗教领域 有何表现?(4分)
城市的复兴 1 背景: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 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 再度兴起。封建领主不同程度 地参与城市复兴活动。
2 特点:交通便利之处;城市规模都 相当有限;设施滞后,环境脏 乱,容易产生大规模瘟疫蔓延。
城市自治 1背景: 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 城市处于各级封建主的控制之下。 为了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 环境,城市展开了争取自治的斗 争。 2 自治斗争目标:争夺城市的司法 权和行政权 3方式: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4结果:部分城市获得完全的自治权, 部分城市获得部分自治 权,部分城市失败。
日耳曼因素
氏族制
法兰克征服者上层 自由农民
农奴
采邑改革 右图是一张反映西欧中世纪的附庸向领 主宣誓效忠的 图片。让我们想象一下图中的细节,选 择合适的词汇填写空格,完成未写完的 句子。 这种场面发生的时间至少在_______ 以后;图中坐在椅子上的人物被称为 ______;跪在地上的人物被称为______。 坐在椅子上的人物对跪在地上的人 说:“我把_______和对土地上的人的统 治权授予你们,你们该为我做些什么?” 跪在地上的人物把双手伸向前者,放 在他的双手之间说“我以口和手向你宣 誓:我将______________。” A.服兵役 B.采邑改革 C.土地 D.附庸(或封臣) E.领主(或封君)
(2013上海)8.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 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它是 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 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 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三 影响 城市的重新兴起时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 西欧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 经济: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封建庄园制的瓦解。 2政治: 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等级——市民阶级。市民 与国王携手,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形成等级君主制。 3文化: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形成了世俗教育和世俗文化,为日后 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公相查理· 马 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的 赏赐为有条件的分封。史称“采邑 改革”。 接受分封土地(采邑)的人必须对 分封者尽一定点义务,主要是服兵 役,采邑不可世袭。分封者不得 随 意收回采邑。
影响:促进封建制度的发展 (1)经济:加速了自由农的农 奴化进程,促进了西欧封建 经济的发展。(采邑连同居 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 加速了自由农的农奴化进 程。) (2)政治:有条件的封建地主 也层层分封土地,逐渐形成 了封建等级制度。 (特征:“我的附庸的附庸不 是我的附庸”) (3)采邑制度下,国王只是名 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 实际权力有限。随着采邑逐 渐成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 势力坐大,王国陷入分裂割 据状态。
图二
图一
(1)图一中的政治体制是在哪件重要历史事件之后形成的? 该体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分) (2)图二中的政治体制是什么?简要概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分) (3)扼要概述图二中的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2分) (4)同图一的政治体制相比,图二政治体制有何历史进步性? (2分) (5)王权在强化过程中与等级代表会议(新型资产阶级)既 联合又斗争,最后走上对立。请用叙述的方式论证这一观 点。(3分)
中世纪西欧
1 中世纪:通常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时期与文艺 复兴之间的时代,约相当于5世纪到15世纪,也 是西欧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2 西 欧: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相继建 立起一系列的日耳曼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 克王国,是最典型的西欧封建国家,成为近代 德、意、法三国雏形。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世纪“城市不断成长壮大”在 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表现。(6分)
“城市是近代文明的胚细胞“
• 等级君主制
B
( 在城市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中,国王采取什么态度?为什么?)
一 背景 1 12世纪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的王 权呈加强之势。 2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 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二特征: 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展开统治,贵族和市民共同参政,一定 程度分享权力。 三标志: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 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4、15世纪之交),尽管郑和的远征确切地表明,中国 人拥有控制海洋的技术和财力,但……中国商人缺乏西方 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无力向禁止海外冒险 事业的皇帝的敕令挑战”。 ——《全球通史》 (1)当时的英法等国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 “西方商人”拥有怎样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4分)
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基本的社会组织单位
材料二: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 堡恩修道院的地租状况:“在秋分之时,他们必 须……缴纳……麦酒、小麦。他们要用自己的时间 犁耕三英亩土地,用自己的种子种上,用自己的 时间把它收获入仓。……用自己的时间割半英亩草, 作为地租缴纳,……供应一满车劈好的木柴作为地 租,……供应十六根栅栏的木桩租。在复活节,他 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 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除了冬至、复活节 和祈祷节三天外,他们每周都要按照吩咐劳动。” (引自《世界文明史》p383,马克尭主编,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庄园的特点:农奴劳动、地租剥削; 农奴和领主见有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庄园特点
1性质: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2剥削方式:农奴劳动 劳役地租; 3 阶级关系:农奴对领主(国王、教会贵族、世俗贵族) 有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历史的中断与延续” 材料一:从公元前500年到1500年,人类的进步征途发生了飞流直下的逆 转。这中间,黄金般瑰丽的罗马世界和激动人心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创 造时代被令人类文明伤心的“黑暗时代”割裂开来,弥漫社会的穷困、 迷信、愚昧抹掉了那绚丽的文明之光。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 材料二:这一千年不是普遍野蛮状态所引起的简单的历史中断,那儿又是 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有一个挨一个的富有激情的大民族,有巨大的科 技进步的曙光……。 ——恩格斯 材料三:下图为“封建制度图示” ——(引自[美]杰克逊· 斯皮尔福格尔著,《世界历史》大象出版社2006年 3月版)
封建制度发展 11-13世纪
封建制度衰落 14-16世纪
封建制度的产生
B
产生 西欧封建制度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11世纪基本确立。 罗马帝国时期已经产生的封建制因素——隶农制和日耳曼人的 氏族制因素共同催生出修封建制度。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 本特征。
部分罗马贵族
罗马因素
隶农制
隶农
大土地所有者 农奴劳动 地租剥削
(2)近年来史学界对西欧中世纪有了新的诠释,认为“黑 暗的时代”里面也有一些光明,请用史实加以说明。(4 分) (3)1500年前后是通过哪些历史运动走出中世纪的?(4 分) (4)你如何评价西欧中世纪的历史?(6分)
(1)马克思所说中世纪的“粗野”状态中政治、宗教领域有何 表现?(4分) 政治上封建等级制度,国王权力有限,王国陷入分裂割据 的局面;宗教上是基督教控制人们的思想。 (2)近年来史学界对西欧中世纪有了新的诠释,认为“黑暗的 时代”里面也有一些光明,请用史实加以说明。(4分) 11世纪城市复兴,商品经济发展;等级君主制建立,王 权加强,较之前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发展;大学兴起, 世俗教育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 (3)1500年前后是通过哪些历史运动走出中世纪的?(4分) 君主专制建立;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 和宗教改革。 (4)你如何评价西欧中世纪的历史?(6分) 1观点(尽量多角度) 2 史实(观点的史实依据) 3 组织文字
三 影响 1(权力相对集中:司法权和军事权集中到中央) 等级君主制相对于早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具有历史进步意 义,推动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2 (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 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受到重视,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代议制形成) 分权思想和代议制的出现对后世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 处分别填上 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 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 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
中世纪城市 材料:“在十字军东征(1096-1291)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 里,……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 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 穷……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 ——房龙《人类的故事》 问题:(12分) (1)在欧洲中世纪,“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 指什么现象?转移的是什么“权力”?主要通过哪些方式 实现的?(6分)
(2014、1长宁)36.臣从仪式 1127年,封臣们宣誓效忠弗朗德勒新伯爵威廉。 4月7日,星期四,另外一些人向伯爵宣誓。一开始,都是 按这种形式行臣服礼。伯爵问(他面前的人)是否愿意完全成 为他的人,这个人便回答说:我愿意。然后把合拢的两手放到 伯爵的两手中,两人互吻以表示巩固联盟。接下来,表示了敬 意的臣从向伯爵进行宣誓效忠,誓词是:“我以我的信义宣誓, 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威廉伯 爵。”最后,这个人还要在圣徒的圣物上宣誓。这时伯爵用手 持的权杖,向所有根据这种盟约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 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 ——选自德尼兹· 加亚尔《欧洲史》,p.212. 问题:(12分) (1)举行这种臣从仪式的目的是什么?(3分) (2)仪式中双方的关系是否平等?请说明理由。(3分) (3)类似仪式的出现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