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家族信托业务的法律问题探究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富豪越来越多了。
20XX 年,美国知名管理咨询公司一一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有648个超级富豪家庭财产超过1亿美元,排名全球第5。
另据20XX年4月15日胡润研究院和兴业银行联合发布的《20XX高净值人群另类投资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资产亿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有6. 45万人。
这么多富豪的诞生当然象征着中国市场经济欣欣向荣,但是另一方面,富二代不恩进取的行为也不时被媒体曝光。
富不过三代的中国俗语让这些富人们不得不考虑到家族财富、名声和信念怎么样可以顺利、安全的得以延续和发展。
我们无从奢望创业者的继承者都可以像创业者一样勤勉、智慧,所以这时候对财富的保值、增值就必须引入好的管理方式家族信托。
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梅隆家族、肯尼迪家族无不利用家族信托这一秘密武器来维持的家族财富和文化的长盛不衰。
国内较早引入家族信托业务的是招商银行,招商银行最早是在20XX年8月成立的家庭工作室进行试水。
在此基础上,招商银行今年又进一步推出了细分领域的财富传承家庭工作室,且在家族信托(即财富传承信托)业务上实现了国内私人银行第一单的突破。
一、家族信托概况(一)概念和历史家族信托是一种信托机构受个人或家族的委托,代为管理、处置家庭财产的财产管理方式,以实现富人的财富规划及传承目标。
也称为家族资产管理或者是家族办公室。
此项制度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其完整信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西方现代经济文明和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家族信托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信托遗赠(fideimissum),信托遗赠制度是指被继承人要求受托人(亦即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将所取得的遗产移转或给付给特定的第三人。
信托遗赠制度与现代家族信托从法理上看是有类似性的,而其实现手段和具体操作程序上又是有很大区别的。
现代家族信托制度的应当是源于英国的用益权(use)制度,当然,use制度在当时主要是一种规避法律责任的手段,但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和演变,最终进化成现代家族信托的形式。
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家族信托制度最初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镀金年代来临之初由一些富裕家庭创造的。
当然早期的家族信托受相同的法律法规监管,设立家族信托方式较为单一。
(二)家族信托业务发展现状西方现代家庭信托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运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操作规范。
在西方发达国家、日本、新加坡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有很长的运作历史,已经是一项很熟练的信托业务。
并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操作的不断深入形成了现有的特点:1.经营范围国际化。
西方现代家族信托超越一国的范围,并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的信托业尤其如此,很多带有慈善性质的家族信托基金已经走向国家化运作模式。
例如:20XX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设立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信托基金会,并陆续将其与妻子名下的资产转入该信托基金。
该基金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基金会,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
基金会设有理事会、职业经理人,整个基金会由四个部门组成,分别是全球卫生项目组、全球发展项目组、美国项目组以及运作领导组。
明显的走向全球化,当然,盖茨家族信托基金是以慈善而非以继承为主要目的的,此处笔者仅以此作为家族信托全球化的一个例子。
2.经营方式多样化。
现代家族信托在发达国家已经是广泛运用的金融服务工具,它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西方国家的信托公司等也都普遍采用除常规手段的电子商务方式。
3.银行的直接参与。
西方国家大多数都是由有资质的商业银行兼营的,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商业银行是以控股公司的模式运营的,家族信托业务已经占其银行盈利的很大的比重。
当然,家族信托业务和银行其他业务是严格区分的,采用独立的操作流程和审核流程。
4.法律制度的健全。
西方欧美国家和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对于家族信托业务都有相对健全的法律制度加以规范。
英国为了规范受托人行为就颁布了《1999年受托人委托法(代理法)》,像日本在引进家族信托业务后早在1922年就制定了《信托法》,新加坡颁布了《受托人法》。
5、对于信托从业人员有严格的监管。
像美国就规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则,对从业人员进行监管,严禁信托从业人员泄露客户秘密,独立的操作流程也避免的银行业务的不良竞争,以避免经营道德风险,促进家族信托业务健康发展。
综上,西方家族信托业发展时间较长,各项制度和具体操作方法也较完备,同时这些发达国家(地区)信托意识较强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我国发展家族信托业务的必要性(一)我国市场经济国际化大势所趋首先,从宏观上来看,发展家族信托业务是大势所趋,是我国经济和信托业国际化的必然道路,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之路。
在实行市场经济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是没有土壤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制度以后,我国信托业得以复活,并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尤其在20XX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国经济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鉴于家族信托业务对于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性,我国发展家族信托业务是有其必然性的。
加上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近百年的实施历程已经充分证明家族信托这一管理方式的科学性和对经济和生活科学管理的正作用。
(二)主体基数大为家族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其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相应的中国超级富豪数量的出现也是雨后春笋般飞涨。
就像在本文引言中提到的,20XX 年,美国知名管理咨询公司一一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有648个超级富豪家庭财产超过1亿美元,排名全球第5。
另据20XX年4月15日胡润研究院和兴业银行联合发布的《20XX高净值人群另类投资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资产亿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有万人。
同时,富豪对财产传承和公益慈善意识的觉醒也促进了富豪们对家族信托业务的追求。
当然,基于传统恩想的影响,中国绝大多数的富人都倾向于把自己的财产和家族交给自己的后代和其他亲属,但是现实情况往往事与愿违。
而来自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家族的寿命平均只有24年,其中只有30%左右的可以传到第二代。
应该是考虑到这样的实际,在招商银行联合贝恩公司发布的《20XX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除现金储蓄、债券等传统的稳健类投资外,中国高净值人群对家族信托、跨境资产配置等财富保障和风险分散的金融安排兴趣较高。
家族信托作为对家族财富进行长期规划和风险隔离的重要金融工具,已受到较多高净值人士的关注。
从产品需求角度看,家族信托位于首位,提及率接近40% 。
在超高净值人群中,家族信托的需求更加旺盛,提及率超过50%,并且有超过巧%的受访超高净值人士已经开始尝试接触家族信托。
(三)家族信托制度本身的优越性1.家族信托在理财和财富继承上有其他手段难以比拟的优势信托具有高收益、安全性和灵活性是其他理财制度难以比拟的。
首先,信托具有财产的独立性,这就决定了信托一旦设立信托财产独立于受托人的财产和其他信托财产,信托财产不作为受托人的破产清偿财产;其次,信托财产所有权和受益权分离,使信托财产具有双重性,是权利转让更为灵活和便捷;另外,信托资金投向的灵活性,信托公司作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重要纽带,是资金运用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
信托资金既可以运用于银行存款、发放贷款、融资租赁,也可以运用于有价证券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实业投资。
总之,家族信托业务的使用有利于家族财产的保值增值。
2.家族信托制度兼具社会效益和慈善效益的特点有很大比例的家,愿意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回报社会,如何使他们的资产对社会的贡献达到最大化,家族信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家可以设定特定人群作为家族基金的受益人,家族信托基金在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可以为受益人提供持久的帮助。
家族信托可以在理财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3.家族信托制度在继承遗产方面具有规避高税率的特点这一点目前主要针对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欧美发达国家一般都征很高的遗产税,而设立家族信托业务则不需要缴纳很多的税,同时又可以起到遗产继承的效果。
所以,很多富豪可以通过设立家族信托来逃避过高的遗产税,从而使得财产得到更好的继承。
家族信托取代遗嘱同时可以避免预立遗嘱和遗嘱认证程序的公开,从而有很好的保密性,这点也深为客服群体们所青睐。
三、国内发展家族信托的主要障碍我国信托业发展时间比较短暂,家族信托更是才刚刚起步,家族信托发展的障碍和问题依然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我国关于信托尤其是家族信托的法律法规不健全1.家族信托作为信托的一种在《信托法》中地位的确定我国《信托法》在第十三条规定:设立遗嘱信托,应当遵守继承法关于遗嘱的规定。
遗嘱指定的人拒绝或者无能力担任受托人的,由受益人另行选任受托人;受益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依法由其监护人代行选任。
遗嘱对选任受托人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遗嘱信托和家族信托具有一定的类似性,但是笔者认为遗嘱信托和具有综合效益的家族信托还是有有很大区别的。
2.信托登记制度缺失根据我国信托法规定:设立财产信托,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登记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信托登记。
未办理信托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手续。
不补办的,该信托不产生效力。
但事实操作中,并不是所有财产都需要登记,判断是否需要登记有两个标准。
我国尚未建立信托登记制度,所以家族信托无法产生效力,这是阻碍家族信托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3.信托登记的公示根据我国《信托法》第十条规定:设立信托,对于信托财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登记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信托登记。
未依照前款规定办理信托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手续;不补办的,该信托不产生效力。
我国将公示作为信托生效的要件,这就是说委托人的财产装进信托除要办理信托登记手续外,还要公示,就像我们平时身份证丢失后在报纸上刊登作废声明进行挂失一样。
如果当事人之间设立信托关系不会影响第三人的利益,也无损社会公共利益,公示就会影响自由和效率。
相反,境外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均没有以公示作为信托生效要件。
此外,如果设立家族信托却要将财产情况进行公示,恐怕会引高端客户的不安。
这也与客户避免预立遗嘱和遗嘱认证程序的公开的初衷相违背,起不到很好的保密作用。
4.从事家族信托的银行资质没有相关规定家族信托作为一项富人的活动,一般对于客户的资产要求都是很高的,像招商银行要求客户资产要达到5000万,当然实际情况更高,招商银行加入家族信托俱乐部的会员平均资产达到1亿以上。
这样巨额的财富对于银行的资质自然应当有所规定,而我国对此尚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