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立体截交线
相贯类型: 相贯线的性质:
全贯 互贯
也可为平面折线
一般为封闭的空间折线
可见
相贯线的特性及求法
相贯线上折线的端点 相贯线的可见性 --相贯点(贯穿点) 可见的条件:相贯线位于同时可见 的两相交表面时,才可见。
A
B
相贯线的求法:
方法一:先求贯穿点,再依次连线, 同时判断可见性。 方法二:求面面交线。
(41’) 4’
11
(41) 31
1
3
解题步骤: 1、分析两立体的 空间关系,确定相 4” 贯线的已知投影。 2、从已知投影出发,确定相贯 线上的贯穿点。 3、先判断可见性,再连接贯穿点。
2”
2
(4)
例3:已知三棱锥与三棱柱相交,求作相贯线。
(11’) 1’
2’ 3’ (31’)
11” 1” (31”) (3”)
例5:已知三棱锥与三棱柱相交,求作相贯线。
1’ s’ 2 6’ 5’
3’
a’
c’
4’
b’ a
3
1 s (6) (5) (4) 2 c b
解题步骤: 1、分析两立体的空间关系, 根据积聚性,确定相贯线的 已知投影。 2、求相贯线上的贯穿点。 3、判断可见性,依次连接贯 穿点。 4、补全棱线。
例6:完成三棱锥与四棱柱的交线。
a
b
a b
a
s
b
正面投影轮廓线
s
s
c d d
d
c
s
侧面投影轮廓线
c
圆锥的可见性分析
水平投影
上部圆锥面可见, 下底面不可见。
正面投影
前半个圆锥面可见, 后半个圆锥面不可见。
侧面投影
左半个圆锥面可见, 右半个圆锥面不可见。
圆锥表面取点、线
s s
m n a b d
圆
柱
圆柱的形成
回转轴线
圆柱面的母线和回转轴线平行, 故圆柱面所有素线都互相平行。
纬圆
母线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都是垂 直于回转轴线的圆。
—— 纬圆
母线
素线
回转面 —— 由母线绕一轴线旋转所得到的曲面。
圆柱的投影
一般使圆柱的回转轴线垂直于投影面。
圆柱的投影分析
上、下底面
周围圆柱面
带有积聚性
圆柱的轮廓线对应关系
(41’) 4’ (41) 31
11
1
3
解题步骤: 1、分析两立体的 空间关系,确定相 41” 4” 贯线的已知投影。 2、从已知投影出发,确定相贯 线上的贯穿点。 3、先判断可见性,再连接贯穿点。 4、将棱线补到相贯点,注意可见性。
2”
2 (4)
例4:已知三棱锥上穿有三棱柱孔洞,求作相贯线。
(11’) 1’
c’ a’≡b’ b f 5 g c 63 1 d e 4 9 1 s0 7 s’
s”
4”≡9” 3” 2”≡8” f” e” g” d” 5”≡10” 1”≡7” a” b” 6” c” S
2 8
a F B
Ⅴ
Ⅳ Ⅱ Ⅲ
E
Ⅰ
A
G
Ⅵ
D C
§6.5
回转体投影及其表面上的线和点
圆柱
圆锥
球
由曲面围成或曲面加平面共同围成的形体称为曲 面体。 常见的曲面立体有圆柱、圆锥、球和圆环等。
相贯体
相贯线
1、相贯线的性质
1)表面性—相贯线位于两相交立体的表面。
2)共有性—相贯线是两相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和分界 线,线上所有点都是两相交立体表面的共有点。是求 相贯线投影的作图依据。 3)封闭性—由于立体的表面是封闭的,因此相贯线一 般是封闭的空间折线或空间曲线。
2、相贯线的形状
相贯线的形状取决于两立体的形状、大小及两立 体的相对位置。
(a) 2
2 c 1 b (b) c
1
c 2 1
a(b)
圆
锥
圆锥的形成
回转轴线
S
母线 纬圆
圆锥面的母线和回转轴 线相交,故圆锥面的所有素 线都相交于锥顶。
素 线
圆锥的投影
一般使圆锥的回转轴线垂直于投影面。
圆锥的投影分析
底 面
周围圆锥面
没有积聚性
圆锥的轮廓线对应关系
s s
正面投影轮廓线
侧面投影轮廓线
圆柱的可见性分析
水平投影
上底面可见, 下底面不可见。
正面投影
前半个圆柱面可见, 后半个圆柱面不可见。
侧面投影
左半个圆柱面可见, 右半个圆柱面不可见。
圆柱表面上取点、线
(b) a
b a
b
a
c
c
d
d
c
(d)
(f) e
f
√
(e)
f
√
e
a
3׳ 5׳
7׳
4׳
作图方法:
1 求棱线与截平面 的共有点
2 连线 3 根据可见性处理轮廓线
6׳
5
3 1
7 2 6 4
例7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2’(3’) 3” 5” 4’(5’) 7’(6’) 6”
1” 2”
4” 7”
6
7
例 8: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2’ 3’ (31’)
11” 1” (31”) (3”) 41”
2”
4”
(41’) 4’
解题步骤: 1、分析两立体的 空间关系,确定相 贯线的已知投影。
11
1
41 31 3
2、从已知投影出发,确定相贯 线上的贯穿点。
3、先判断可见性,再连接贯穿点。
2 4
例4:已知三棱锥上穿有三棱柱孔洞,求作相贯线。
2
c 1
b
c (b)1a c21
b
球
球的形成
球是由球面围成的。球面可看作圆绕其直径 为轴线旋转得到的。
球的投影
球的轮廓线对应关系
水平投影
球的轮廓线对应关系
正面投影
球的轮廓线对应关系
侧面投影
球的可见性分析
水平投影
上半个球可见, 下半个球不可见。
正面投影
前半个球可见, 后半个球不可见。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11’) 1’
2’ 3’ (31’)
(41’) 4’
11
1
(41) 31 3
2
4
解题步骤: 1、分析两立体的 空间关系,确定相 4” 41” 贯线的已知投影。 2、从已知投影出发,确定相贯 线上的贯穿点。 3、先判断可见性,再连接贯穿点。 4、将棱线补到相贯点,棱线包括孔内棱线 和被穿孔立体的棱线,并注意可见性。
C
不可见
求作两平面体表面交线的方法有两种: • 求各棱线与棱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的交线——棱面法 作图步骤: • 找到相贯线的已知投影 • 找点 • 顺序连接各点 • 完成轮廓线 • 判断可见性
例3:已知三棱锥与三棱柱相交,求作相贯线。
(11’) 1’
2’ 3’ (31’)
11” 1” (31”) (3”) 41”
6.3 平面立体截交线
一、平面截切的基 本形式 二、平面截切体的 画图
截切: 用一个平面与立体相交,截去立体的一 部分。
截平面 —— 用以截切物体的平面。 截交线 —— 截平面与物体表面的交线。 截断面 —— 因截平面的截切,在物体上形 成的平面。 讨论的问题:截交线的分析和作图 。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1) 立体形状不同,相贯线形状不一样:
平面立体相贯:空间 折线
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贯: 多段平面曲线
曲面立体相贯:空间曲 线
(2) 立体大小不同,相贯线形状不一样:
直径不同的 两圆柱
直径相同的 两圆柱
(3) 立体相对位置不同,相贯线形状不一样:
两圆柱轴 线斜交
两圆柱轴线 偏交
平面立体相贯种类及相贯 线的特点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2)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例3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例题4:求三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3´ 6´ 1´ 2´≡5 ´ 5″≡6″
m n c
c d
d
a b
a
m
s n c
b
s S 素线 m M n N
s
m n
素线法
m
s
n
s 纬圆 m
s
m
M
纬圆法
m
s
s 纬圆 m
s
m
M
纬圆法
m
s
a
(a)
b
(b)
a b
a c
(a)
1
b
c
1 (b)
a c 1 b
a
(a) 2
P 4≡5 7 5 6 3 4 2 Ⅷ Ⅰ 5 6 Ⅶ Ⅴ Ⅳ Ⅵ Ⅲ 1≡8 8 7 8 1 Ⅱ
2≡3≡6≡7
3 1 2
4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投 截交线的形状? 截交线的投影特性? 求截交线 影 线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