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原理复习总结

政治学原理复习总结

政治学概论应掌握的要点一、基本概念:1、政治:“政治实际上就是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的各阶级、集团、社会团体、政党、领袖和人民,为了实现和维护其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围绕公共权力发生的各种关系、形成的各种制度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人民: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那些具有共同利益和政治目标,能顺应历史潮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群体。

4、国家:是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5、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它表明在国家生活中,那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那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6、所谓政体:则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组成反对敌对势力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权机关,特别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7、政党实质上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8、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主要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9、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

两党制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

10、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一国中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

当今世界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其中以意大利、法国、德国较为典型。

11、政治社团:在政治社会中,以某种共同利益为纽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人们,通过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的决策,以维护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群众团体。

12、公民素质:指公民群体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所形成的公民意识、参政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总和。

1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定政治共同体或组织中的某些政治实体,利用已经占有的优势政治资源,以不可抗拒的公共理由,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控制、支配和影响另外一些政治实体的强制力量。

14、政治权力的集权结构: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中的权力集中于上一层面机构,而下一层面机构很少有权;同一层面机构间的权力集中于某个机关,而这个机关的权力又集中在主要领导一人或几人手中。

15、政治权力的分权结构: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的各级各类权力机关的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等都按照某些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规则而做了明确的规定,它们共同分享了产生于主权的治权,权力不论大小强弱都享有自主权。

16、政治权力异化:政治权力执行人改变、取消政治权力正当职能,致使政治权力偏离公共本质的现象就是所谓政治权力的异化。

17、政治权利:就是政治共同体赋予其正式成员进行政治作为或不作为的资格、自由和利益等,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

18、创制权:是指公民有权直接提出关于法律或宪法的建议案,其目的在于防止公共机构拒绝提交或制定有利于人民的公共决策议案,而创制权一旦实现就会使社会各派势力的政治意志更容易输入到社会公共机构中,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代议制民主政体中政治代表们代表性不足、不充分和不普遍的缺陷。

19、复决权:则是指公民对国家立法机构通过的一般法律或宪法进行再表决,以决定其是否成为法律或宪法,它是公民对公共机构所做选择的再选择,防止公共机构做出不利于人民的决策。

19、政治文化是人们对现存的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思想反映,是政治主体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各种政治意识的总和。

20、政治心理是政治主体对社会政治现象不系统和不定型的感性反映,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志等诸多具体形式。

21、政治思想,就是政治认识主体对政治认识客体的理性反映,是在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和。

它是人们对政治生活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自觉反映,是政治文化的理性形态。

22、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23、政治决策就是国家、政党、社会政治组织的领导权力机关,选定国家发展的方向、目标,选择按此方向而实现其目标的途径、步骤以及方法、手段等措施的活动。

24、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

就是说,通过这种特殊的约束方式使政治生活的各方面都能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来运行和发展”。

25、所谓政治参与:就是指一个国家内的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依法参加社会政治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意愿,从而影响政权体系的构成、政治规则和政治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

26、所谓政治发展应该是指整个政治系统发生的包含着系统增量的变迁过程,它可能表现为系统要素的质量不断改善,系统要素的数量不断增多,系统的结构日趋复杂而和谐,系统的功能日益多样化及专门化,系统整体的加工、服务和输出等的能力不断提高等。

二、简答题:(一)阶级的特征作为经济实体的阶级有如下基本特征:1、不同的阶级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有的处于支配地位,有的处于服从地位。

2、不同的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同,即各阶级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及占有生产资料的多少各不相同。

3、不同的阶级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4、不同的阶级获取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二)、人民的政治作用人民既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基本因素,又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因而对国家政治生活必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决定性的作用:(1)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物质生产是政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2)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精神生产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社会的发展。

(3)人民是社会政治实践的主体,他们的革命斗争是推动政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三)、国家职能的共性•尽管不同类型的国家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甚至国家的具体职能也各有特点,但是任何国家都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大基本职能。

1、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是指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镇压被统治阶级及其一切破坏分子反抗的职能。

这种职能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指国家对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公共福利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它同样体现了国家的本质。

(四)、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一方面,国体决定政体,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政权所要采取的组织形式。

任何政体的选择,都必须与国体相适应,必须符合阶级统治的需要。

也就是说,在二者的关系中,国体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政体也并非完全消极被动的适应,它可以反作用于国体,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就是说,如果政体选择得当,就能够起到巩固和发展国体的作用;反之,则会影响阶级统治的顺利实现。

(五)、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

•第二,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政府掌握。

•第三,全国行政单位按地域划分,地方权力受中央权力的统辖。

•第四,由中央机关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行政单位包括自治单位对外不具有独立性,因而不具有独立的外交权。

•第五,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六)、政党制度的特征•政党制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党制度通常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设立的,所以,统治阶级为了更有利于其政治统治以及利益的最大化,根据自身的需要,会不断地改变政党制度。

•第二,政党制度有些是成文法规定的,有些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尚无成文法规定。

•第三,政党制度不仅规范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以及社会成员的政治生活内容。

(七)、两党制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在一个国家有两个以上的政党,但居垄断地位的政党只有两个。

第二,这两个大党势均力敌,相互对峙,长期轮流执掌政治权力。

第三,两党通过竞选,夺取议会多数组阁或当选总统执政。

第四,其他政党没有希望掌权,但在政治上有一定影响。

(八)、多党制的国家通常具有的基本特征:第一、党派林立,政党联盟松散:第二、联合执政,政局多变:第三、意见分歧较大,政府效能低下:(九)、政治社团的特点1、团体利益的单一性2、团体成员的群众性3、活动方式的非盈利性4、政治活动的参与性5、政治思潮的多样性(十)、政治社团的作用1、推进政治社会民主化2、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3、增强政治监督的社会化4、维护政治局势的稳定性(十一)、文官制度的内容1.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提拔。

2.没有任期限制,薪酬逐年提升。

3.专业分工明确,职位级别严明。

4.保持政治中立,限制政治参与。

(十二)、政治权力的功能政治权力的功能和作用非常广泛,大致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治整合。

2、政治控制。

3、政治分配。

4,政治影响。

(十三)、以政治权力异化的原因为标准,可划分以下类型:1、政治权力的结构和体制是影响政治权力异化的最重要的制度原因,据此形成的政治权力异化属于体制或结构型的政治权力异化。

2、社会风气,特别是政治领域的社会风气,是影响政治权力异化的重要社会原因,由此形成的政治权力异化就是风气型政治权力异化。

3、掌权者的素质决定了政治权力能否或多大程度上被异化,是政治权力异化是否发生的关键要素,由此形成的政治权力异化就是素质型的政治权力异化。

所谓掌权者的素质,包括品德和能力两方面,其中以品德素质最为重要和关键,绝大多数的素质型政治权力异化都是由掌权者的品德缺陷造成的。

(十四)、政治权利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一,人类政治权利的要求将更加急迫和普遍。

•第二,政治权利的形态将更加多样化,更加错综复杂。

•第三,人们实现自己政治权利的方法、途径、手段和措施也更加多元化,更加完善。

•第四,人们享有政治权利的种类不断丰富,绝对数量也与日俱增。

•第五,在全球相互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一国之内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的发展和实施状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影响。

•总的来说,政治权利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呈现如下趋势,即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越来越多的手段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治权利。

(十五)、政治心理的特点1、从主体上看,政治心理具有广泛性和个体差异性。

2、从属性上看,政治心理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3、从形成过程看,政治心理具有自发性和直接感受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