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共24页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共24页

美国炼油厂所生产的成品油在国内外市场的售价完全由市场决定。 美国国内有两个有代表性的成品油现货市场:一个是墨西哥湾和得克萨 斯州地区,另一个是东海岸的油品消费地区。这两个市场的油品价格由 供求关系决定,并随着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而波动。但是,成品油的最 终价格都是由府还一直将维护石油安全作为国家战略, 并通过发布消息、调动国际资本等手段控制WTI价格,从而使得国际能 源价格按照美国希望的方向浮动。
纵观世界各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市场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但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个渐进的改革思路。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演变
第一阶段,1982年以前完全计划价格体制阶段。 第二阶段,1982—1994年双轨制阶段。在实行“亿吨原油产量包干” 的基础上,超产原油按当时的国际油价出售,即开始原油价格的双轨 制。与之相适应,成品油价格也出现了平价、计划内高价、计划外高 价等多种价格形式; 第三阶段,1994-2019年并轨阶段。鉴于国内石油、成品油市场秩序 混乱,政府对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进行了改革,成品油出厂价格实 行计划内外价格“并轨”,全国统一实行国家定价。 第四阶段: 2019年至今,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接轨阶段。这一阶段 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又经过了三次调整:
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是朝着市场化目标逐步推进的。长远看,成 品油价格将由市场竞争形成。现阶段,由于市场竞争尚不充分,市场 体系不完善,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成品油价格仍由政府进 行必要的管理。新机制坚持市场化的取向,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 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反映石油资源稀 缺程度,又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
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的缺陷
1、接轨办法过于直接透明,给市场投机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利于 市场秩序的稳定。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是根据三地市场上月加权平均价 格做相应调整,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可以依据国际油价变化判断下月 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变化趋势甚至具体调价水平,这就为市场投机行为提 供了可乘之机。
2、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经常出现与国内市场消费结构、市场供求相背 离的现象。由于国内成品油特别是汽、柴油消费在品种结构、淡旺季等 方面与国际市场存在一定差异,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直接接轨的办法使 得国内成品油价格难以反映国内市场的变化情况,甚至对国内供求变化 出现了逆向调节。
3、无法持续。该方法在国际油价变动不大时可以持续,但像近两年国 际油价飞涨,如果国内成品油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势必对经济造成巨大 的冲击。事实也证明国家发改委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完全按部就班操作, 只能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时国内油价不作调整或少作调整,以牺牲国内 炼油企业的利益为代价。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要点
各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概述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历史及现状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内容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
世界各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概况
目前,全球多数国家都已经实行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由政 府定价的国家越来越少。美国从1979年开始废除第一次石油危机时采 用的政府价格管制政策,重新采用市场定价机制;欧洲主要国家也在20 世纪80年代基本实现了成品油价格市场化;亚洲国家和地区成品油价格 市场化改革虽然较晚,但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已平稳过渡至市场 定价时代。特别是亚洲市场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新加坡成品油现货和期 货市场,远东地区的成品油定价主要参照新加坡市场的价格。
世界各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概况
日本在2019年以前,石油价格和工业都是由政府严格控制的。之 后随着《特定石油制品输入暂定措施法》的废除,石油市场逐渐放开。 目前日本国内各个环节上的成品油价格都是由市场竞争形成的,日本政 府不再采取行政手段来控制市场价格。
韩国的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进程经历了政府定价、与国际市场接轨 和价格开放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年以前,为政府定价时期。第 二阶段,1994~2019年,是与国际市场接轨时期。这一阶段又分为两步: 首先在1994年1月建立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联动机制,政府确定了每月 根据上个月进口原油价格的情况调整国内成品油(包括汽油、煤油、柴 油和重油)价格机制;然后在1994年11月建立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联 动机制,即根据国际成品油市场价格来确定价格结构,价格调整以上个 月26日至上个月25日的数据为依据。第三阶段,2019年以后,成品油 价格市场化,政府征收石油基金作为宏观调控的资金来源。
第四阶段的三次调整
1、第一次调整始于2019年6月,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油价格改 革方案》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 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其中原油基准价 由原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贴水由 购销双方协商确定。汽、柴油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原国家计委按进口 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定零售中准价,中石油、中石 化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在上下浮动5%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 2、第二次调整始于2000年6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改 革,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进入与国际成品油市场“挂钩连动”的阶段, 即国内成品油价格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是新 加坡成品油市场价格。 3、第三次调整始于2019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钩连动”机制 进入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 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来调整国 内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以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一 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新加坡:鹿特丹:纽约=6∶3∶1), 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 由国家计委制定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两大石油集团可以在中准 价上下8%的范围内制定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要点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于2019年12月18日颁布,于2009年1月1日起正 式实行。新政策的基点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 控制的间接接轨,不再“盯住”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 而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中东基准原油迪拜原油、北海的布伦特原油和 印尼的辛塔原油作为原油平均价。中国原先使用印尼的米纳斯原油作定 价基准,但鉴于这种原油的产量在下降,最近改用辛塔原油取代米纳斯 原油)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流动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 确定。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 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而最高零售价格,将以出厂 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 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新方 案剔除把2019年确定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规定的“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 高于5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提高到80美元。根据新的价格形成 办法,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 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以使成品油价格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 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公平竞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