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类析(一)一、散文类散文的考查,不外这样几项,一是词义句意的理解,二是句段作用的分析,三是散文思路的分析,四是散文内容要点的归纳,五是鉴赏技巧,六是鉴赏形象,七是评价观点态度。
2020年高考,有安徽卷、广东卷、大纲卷、山东卷、湖北卷、湖南卷、四川卷、浙江卷、重庆卷、上海卷、天津、北京12份试卷考到了散文。
我们来看看这12份试卷都考了些什么内容,我们从中可总结出什么阅读规律: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往事(二)之八冰心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
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我站起,双手支颐颊、腮,也指下巴。
,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
“我想看守灯塔去。
”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的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
”说完仍看他的书。
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
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远的为人民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父亲只笑着。
我勇敢地说:“灯台中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
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
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
除了骀荡〔骀(dái)荡:使人舒畅。
〕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
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的了!”言次,他微叹。
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
几多好男子,轻侮别离,弄潮破浪,狎习〔狎(xiá)习:亲近、领略。
〕了海上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飙浓雾,海水山立之顷,他们却蹙眉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的起了回忆。
“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
风雨之日,我倚窗观涛,听浪花怒撼崖石。
我闭门读书,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这一切都是不变与永久。
“三五日一来的小艇上,我不断的得着世外的消息,和家人朋友的书函;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的的如水’的情谊之中。
我可读一切的新书籍,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
”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象,也未免过于美丽。
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办?”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光明……”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但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艇……”我郑重的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
为着自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子!”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带,爹爹总可为力?”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重?”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父亲敛容,沉思的抚着书角,半天,说:“我无有不赞成,我无有不为力。
为着去国离家,吸受海上腥风的航海者,我忍心舍遣我惟一的弱女,到岛山上点起光明。
但是,惟一的条件,灯台守不要女孩子!”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
又是久久的沉默──父亲站起来,慰安我似的,“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我不言语。
坐了一会,便掀开帘子出去。
弟弟们站在院子的四隅,燃着了小爆竹。
彼此抛掷,欢呼声中,偶然有一两支掷到我身上来,我只笑避──实在没有同他们追逐的心绪。
回到卧室,黑沉沉的歪在床上。
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一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
我一念至诚的要入梦,幻想中画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岿然的白塔……一夜寂然──奈何连个梦都不能做!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灯塔,我心不乱。
这半个月来,海上瞥见了六七次,过眼时只悄然微叹。
失望的心情,不愿他再兴起。
而今夜浓雾中的独立,我竟极奋迅的起了悲哀!丝雨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栏,忽然见天幕下,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一点星光闪烁──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
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有多少无情有恨之泪,趁今夜都向这两点星光挥洒!凭吟啸的海风,带这两年前已死的密愿,直到塔前的光下──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无希望的永古不失望,不希冀那不可希冀的,永古无悲哀!愿上帝祝福这两个塔中的燃灯者!──愿上帝祝福有海水处,无数塔中的燃灯者!愿海水向他长绿,愿海山向他长青!愿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一隅岛国上无冠的帝王,只对他们,我愿致无上的颂扬与羡慕!1923年8月28日,太平洋舟中。
(选自《冰心散文》,有改动)[注]①本文是冰心《往事(二)》中的第八篇。
②中边:内外,表里。
③策策:悲戚的样子。
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6分)【答案】①可以欣赏海上美景,感悟自然的不变与永久。
②可以与暂离的亲友书函沟通,更能感受彼此的深切情意。
③可以静静地读书写作,享受文化上与世界相通的乐趣。
2.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
(4分)【答案】紧张、期待——兴奋憧憬——坚定执着——失望无奈3.“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远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深化文意。
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
②为后文作铺垫。
启发我的思考,是后文写我的情感变化的铺垫。
③凸显父亲形象。
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感受。
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8分)(1)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其用意是什么?(2)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用不作灯塔的梦”,“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①交代我回忆往事的缘由。
②将往事与现实贯穿起来,展现我的成长过程。
③引发我对灯台手的颂扬与羡慕之情,进而表达我对为着众生的奉献者的赞美。
(2)示例一“我”放得下。
“我”与父亲的对话后,对当灯台守的理想已“禁绝思虑”;海上望见灯塔后,决定不再执着于无法实现的理想。
这说明“我”已与往日当灯台守的理想彻底告别。
示例二“我”放不下。
海上望见灯台后,“我”回忆往事,心中产生了理想没有实现的悲哀;文末“我”对灯台守致以无上的颂扬与羡慕。
这都说明“我”内心其实放不下当灯台守的理想。
示例三“我”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却放不下。
“我”认识到当灯台守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但是在海上望见灯塔后,“我”为理想未能实现感到悲哀,这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示例四“我”会慢慢放下。
随着年龄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会更深刻的理解父亲的教导,对理想的人是会逐渐成熟、理性,在今后宽广的人生道路上,用其他方式继续追寻心中“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的理想。
安徽卷考了四个题,第一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第二题考查考查分析作品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第三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理解能力和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第四题考查探究能力。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荷叶韩开春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时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
到得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宏村以它特有的方式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箭一般从村中射出,箭杆的中间,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李慕白牵着他的白马就是从这座小桥上走过的。
②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曹老先生笔下的那一片段,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
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③其实,我倒并不是没有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相反却有许多,我在张洪中学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
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缺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④与枯萎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命力。
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落下它们的小飞机,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用它那著名的蛙跳,双腿一蹬,奋力一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溅起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呱咕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便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双腿一蹬,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
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伴音。
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
跟莲藕、莲蓬比起来,荷叶在入口即食这方面,自然是差了许多,不可同日而语,但它也有独到之处,是莲藕、莲蓬等所不具备的,比如它可包裹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