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复习题

美学复习题

1.在美学史上, 第一部美学专著《美学》的作者是C.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2.19 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主要方法3.从历史发展过程看, 人类审美意识产生的前提是: A. 人类的生产劳动4. 美感是人的多重感觉因素的复合, 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 D. 自由5. 被称为现代美育之父的是:D. 席勒6. 孔子说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可以用来形容 C. 美育的感性特征7. 从历史角度看人类美学思想产生的基础是:A. 审美意识的积聚8. 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 D. 美的本质问题9. 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C. 唯物辩证法10. 在美学理论中, 美感的生理基础通常是指:D. 感觉器官11. 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12. 黑格尔认为崇高的特点是:A. 理念压倒感性形式13. 孟子曾用“忧指忘心”的寓言来说明:A. 心灵美高于形体美14. 孔子的“里仁为美”从美学形态上属于:D. 伦理学美学15. 早期原始人类之所以不能把大自然作为审美对象, 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 人类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尚未觉醒16. 提出“自然的人化”这一美学思想的是:C.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7. 美感的核心是:A. 自由感18. 从动物的快感到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19. 被黑格尔用来说明永恒公理说”的悲剧作品是:A. 《索福克勒斯安提戈》20. 古希腊时期, 提出“过失说”来解释悲剧原因的是C. 亚里士多德21. 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 却决不用花做装饰, 有时甚至还有践踏它。

这一现象说明C. 美依赖于人们的生活实践22. 柏拉图对美的本质进行一番探讨后说“我得到了一个益处, 那就是要清楚地了解一句谚语…美是难的‟”。

这段话A. 如实地指出了美的难解性23. 从中国的审美实际来看, 魏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成熟, 标志着C. 中国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24. 在美学史上, 第一次把崇高与优美并列为两个基本范畴的是A. 博克25.“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两句古诗从美学范畴上看属于C. 崇高26.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第一首云“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这种惊谔的感受属于: C. 崇高27. 黑格尔认为喜剧的根源在于B. 形象压倒理念28.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虚静”状态, 其实质是指B. 主体摒弃功利杂念29. 谚语说“一个美好的心情就是一片美好的风景”这说明: C. 美感与人的审美心境有关30. 当年鏖战急,前村弹洞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这段诗说明美感欣赏具有主观性31. 美感与美的关系是D. 美感是人对美的主观感受32. 李白《蜀道难》中所发出的惊叹“噫吁,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种感受属于: C. 滑稽代替丑与崇高33. 《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中提出美的典型形态是C. 蛇形曲线34. “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揭示了美的A. 历史性35. 黑格尔悲剧理论中最突出的观点是C. 强调悲剧性冲突36. 意境这一审美范畴是A. 中国古代美学中特有的37. 正式提出崇高这一审美范畴, 并加以较为系统探讨的, 一般认为是D. 朗吉诺斯38. 优美的基本特征是A. 人与客体世界相互关系的和谐39. 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B. 性格悲剧40. 康德论崇高的一个基本观点是B. 崇高具有观念的力量1. 马克思说“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 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说明商人与对象建立的关系是: A. 实用关系2. 孔子说“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 思无邪”这种艺术观属于:D. 载道说3. 陶渊明诗云:“万物皆有托, 孤立独无依”。

这是一种:C. 对比联想4. 钱钟书的“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 无痕有味”的比方, 说的是审美中D. 理解5.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诗经》的这两句诗可以用来印证:B. 美在移情说6. 周敦颐《爱莲说》“描绘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这一意象类型B. 喻象7. 孔子说“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可以用来形容C. 美育的感性特征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 须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 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 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

”所谓“出乎其外”的基本意思是B. 强调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审美距离9. 苏东坡《琴诗》说:“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曾被后人用来说明:C.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10. 陆机说“收视反听, 耽思傍讯, 精鹜八极, 心游万仞。

指的是美感活动中的:A. 想象11.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这一类美感现象美学家解释为C. 移情12. 石涛诗云:“吾写此纸时, 心入春江水。

江花随我开, 江水随我起。

”说明D. 主客体关系互动13. 李白诗云:“丹青能令丑者妍, ”说明艺术能够:C. 化丑为美14. 《古诗十九首》) 这段“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

诗中的意象类型是:C. 兴象15. 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再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说明:B. 诗人参与了艺术意象的重建16. 张噪的“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其意思是:C. 主客体交融17. 中国古代小说中常说“马上看壮士, 灯下观宝刀”说明对美的欣赏需要:D. 审美距离18. 柳宗元说“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空山矣:这里的第一个“美”是指:A. 自然美19. 潘阆诗云:“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其中的审美感受是A. 崇高感20. 史载王羲之“寄情自然, 放浪形骸, 不知老之将至”说明自然美具有D美感愉快的功能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的系统的思考审美对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审美意识:指的是尚不成熟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形同系统性的理论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表现出来形式美:是美的形式因获得普遍性的美感而被人抽取出来所形成的一种美是美的形式的升华悲剧性:是指具有正面素质的人物和积极的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的冲突中遭受侵害、失败甚至被毁灭,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但又被悲剧主体的牺牲精神、斗争勇气与理性力量及其表现出的历史感与宇宙感所征服,因而由痛感转化为快感,引起情感深层的激荡、振奋所出现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美,即悲剧美。

丑;丑首先是一个人类学的范畴其次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再次才是一个美学范一种审美形态,从人类学角度看丑的产生依赖于人类丑感的初始形成离开对于丑的感觉能力丑就不能被人把握和理解,从社会历史角度看丑不是一个永恒抽象的概念丑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含对于不同时代的人而言丑也具有不尽相同的意义风度美:指人通过静态或动态所展示出来的风采和气度美。

风度美就是一个人通过行为动作、言谈举止、表情动作等反映出的内在精神之美。

形体美:是指人的身体所显示出来的令人悦目的美的形态。

艺术美:艺术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人类创造的艺术的美,它是艺术符号系统所显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荒诞:一个事物的基本意义的存在必须要一个更高的意体来解释。

但是,这个更高意体的意义又必须要一个比它更高的意体来解释。

这个“解释的锁链”不可能达到一个结果,从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拥有至高的意义。

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的没它是社会事务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出来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讽刺:是以真实而简炼的手法,把社会生活中丑、恶的东西无情地揭露出来,使人们在否定丑、针砭丑的过程中得到情感和精神的愉悦。

优美: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

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美国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他提出的一个概念,高峰体验高峰体验这个词是对人的最美好的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是对心醉神迷、销魂狂喜、极乐的体验的一种概括,审美态度:主体对审美对象所持的态度,主要是心理状态。

它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影响,亦受心境、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

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

音乐美的特征(1)音乐艺术是一种具有时间性的美的艺术无论是创作、演出,还是欣赏、它都存在于一个延续的时间过程当中。

(2)由于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是一种具有的不确定性的美的艺术舞蹈美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各是什么(1)动作美.舞蹈动作是形成舞蹈语言和塑造舞蹈形象的基础材料和主要的表现手段(2)节奏美.动作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

(3)韵律美.是由舞蹈者在舞蹈过程中,通过肢体自由流畅的伸屈和有节奏的舞动而形成的一种韵律感。

绘画美的具体表现(1)绘画的点、线、面的美。

点、线、面是绘画艺术的最基本的造型要素,是绘画艺术中表现物象和画面组织的重要手段。

(2)绘画的色彩美。

绘画的色彩美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3)绘画的构图美。

绘画的构图能够形成绘画美,它是画家使若干个别的形象组织成艺术整体的手法摄影美表现在那几个方面(1)摄影的构图美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光线,明暗,色彩的配合。

(2)摄影的色彩美对于摄影者来说,成功的色彩表现,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充满了多种审美情趣(3)摄影的光线美光线用的好、自然、恰当,便能产生美的效果。

(4)摄影的意境美具体的拍摄对象“景”,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情和景二者在作品里互相融合,这就产生了一定的意境电影的审美特征(1) 直观视像性。

影视艺术主要提供的是由银幕或屏幕所显示的直观视觉形象(2) 幻觉逼真性。

银幕和屏幕上的形象是一种"影子",一种"幻相",但是它们却都具有高度的真实感。

(3) 时空再造性影。

视艺术在这方面有着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自由度。

(4) 画面运动性。

画面运动性是影视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正是连绵不断的运动着的画面,给影视带来了巨大的魅力,抓住了观众的感知和注意力。

小人物的悲剧鲁迅小说中塑造的祥林嫂、阿Q、孔乙己、涓生和子君等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下层劳动妇女、贫苦农民、知识分子,他们的悲惨遭遇和不幸死去,让人一洒同情泪,生发出怜悯和哀伤,透视出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冷漠和罪恶,是一种令人同情,引人深思的小人物悲剧。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根源,主要是由于封建礼教思想(贞节观念、迷信思想)的毒害;《项链》中玛蒂尔德的悲剧源于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腐朽思想毒害;《套中人》中别里科夫的悲剧源于沙皇专制思想的毒害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