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卷密封线内填写个人有关信息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5.考生务必保持答卷的整洁,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窈窕淑女,。
(《关雎》)(1分)(2) ,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分)(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柳宗元《小石潭记》)(2分)(4)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诗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2分)(5)请默写出《蒹葭》的开头四句。
(4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 yuè()的铁的兽脊似的。
(2)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sī mù()着的。
(3)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zhōu ér fù shǐ( )。
(4)真的有hǎi kū shí làn“()”的时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我想试探..一下,看看人们对我们建议的反应。
B.对这件事情,他始终保持缄默..,不予解释。
C.乐山大佛的建造工艺太伟大了,令人叹为观止....。
D.妈妈的手真巧,把我的破裤子修理得天衣无缝....。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临近期中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提高。
(将“提高”改为“提升”)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删去“由于”或“使”)C.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删去“能否”)D.近年来,珠海市各中小学逐步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应将“完善”与“建立”互换位置)5.新华书店为庆祝80岁生日,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4分)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
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
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5.(1)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2分)(2)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二、阅读(46分)(一)桃花源记(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渔人甚异.之(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欣然规.往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二)造酒忘米(9分)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参②和,酿七日,便成酒。
”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③酒家,谓不传与真法。
酒家曰:“尔第④不循我法耳。
”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
”酒家曰:“可有米乎?”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注释】①曲:酒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②参:同“掺”。
③诮(qiào):责备,讽刺。
④第:只是,一定。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加.二斗水/无以复加. B.何异.于是/渔人甚异.之C.犹.水也/在昼犹.昏 D.归.而用水二斗/一屠晚归.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11.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谈谈在学习方面受到的启发。
(3分)(三)运动提高孩子智力 (10分)①家长及教育者认为,锻炼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除了能防止肥胖,并无益处,因为运动会分散孩子注意力,于智力无补。
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此观点是错误的。
②花一定时间参加运动,能让孩子上课时精神更集中。
新近一项研究显示,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与身体的健康程度有关。
还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动作练习也能让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
2006年,马修·马哈尔让243名学生每天在学校活动10~20分钟,测评他们的专注度,训练5周后发现,学生们在听课时保持专注的时间比以前平均增加了8%。
最不专心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增加了20%。
③尽管科学家们还不清楚,锻炼为什么会对大脑有好处,但动物实验表明,体育活动也许能刺激一些脑区的神经元生长,而这些脑区对记忆和执行功能极为重要。
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研究显示,把大鼠放在装满玩具、可攀爬物体等各种东西的较大鼠笼里,这些物体对大鼠的体力和脑力都有刺激,所以这些大鼠的大脑皮层会发育得比较厚,而大脑皮层掌管着高级推理和决策能力。
身体活动和智力刺激两种因素都有助于提高大鼠的认知能力。
但究竟是哪个因素,还是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了这种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④神经科学家亨利埃特·范普拉克和同事研究发现,在锻炼后,大鼠脑中一些有助于构建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大脑结构的关键蛋白含量有所提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就属于上述蛋白,前者能刺激血管生长,后者则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延伸。
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活动可以刺激脑部海马区的齿状回部分。
海马区是大脑中分管记忆的“总机”,把各种想法串在一起使之扎根于心灵。
2008年,上海体育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娄淑杰和同事,在研究中训练5周大的幼鼠在转轮里跑动(健康大鼠一天能轻松跑上好几千米)。
一周之后,与没有跑步的大鼠相比,跑步大鼠齿状回脑细胞中的VEGF、BDNF等促进神经生长的因子要多一些。
有证据表明,人类在有氧运动后神经生长因子也会增多。
⑥但是,强度过大的锻炼对智力的刺激作用也许还比不上强度适中的体育活动。
2008年,日本流行病学家熊谷秋三与同事研究了12名3年来每周长跑或打网球16小时以上的男性与14名很少运动的男性。
对比后发现,前一组男性大脑中的BDNF浓度相对较低。
⑦可见,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教育者若想要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就应当保证学生足量的体育课和体活课。
12.下列对文章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师生和家长形成关于运动的正确认识,如:孩子们适度的运动,不仅能防止肥胖,还可以提高智力。
B.这篇文章援用了一些实验事例,虽增强了可信度,但例子过多,如③④⑤段中都用有关老鼠作实验的例子,重复赘余,使文章不够简洁。
C.这篇文章中援用了一些科学术语,如第④段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使文章阐述的内容更科学、更准确。
D.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严密,运用词语十分讲究分寸,如第③段中的“也许”“极为”即属于此。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3分)A.据文章可知,在课间进行体育运动都有利于延长保持专注的时间。
B.VEGF是一种促进神经生长和兴奋的因子。
C.体育锻炼并非越强烈越好,应该进行强度适中的运动。
D.新近一项研究显示,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与平时运动的时间和强度有关。
14.适量的运动除了可以防止肥胖,使孩子上课注意力更集中,集中时间更长,还有哪些益处?请依据原文分条概括。
(4分)(四)教你看病(17分)毕淑敏①儿子比我高了。
②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
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
但我已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③“你病了。
”我说。
“噢,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
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
④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
我刚想到家里专储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
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
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⑤“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我说。
⑥“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
找你。
”他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⑦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
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
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以后该怎么办。
⑧“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忍着。
你们早晚会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