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二)

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二)

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臭迹无嗅无味倾斜歪门邪道B . 强健体制建全涌入一拥而上C . 波涛白浪滔天肢解支离破碎D . 麻烦要言不繁凑合和家欢乐2.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

②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的形象。

③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A . 启示钟爱奥秘B . 启发钟爱奥妙C . 启发喜爱奥秘D . 启示喜爱奥妙3. (2分) (2016高三上·天河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参加寒假集训的60名大学生,海江集团总经理张子平老师对海江创业历程 ________________,神釆飞扬,他的悉心讲解引起青年们阵阵热烈掌声。

②面对中外记者的提问,李克强总理不慌不忙,__________,让国人看到了一位睿智的领导人形象,更让世界借助媒体看到了大国领导人的风范。

③设计师要对施工工艺、材料等无所不知,只有这样,在客户面前才可以________________,问即答来,才能贏得客户的信任,才能跟客户签下合同。

A . 款款而谈娓娓而谈侃侃而谈B . 娓娓而谈侃侃而谈款款而谈C . 侃侃而谈娓娓而谈款款而谈D . 款款而谈侃侃而谈娓娓而谈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重阳节怎么过并不重要,也未必非得抽出时间登山,重要的是不能让延续了千百年的节日所传递的精神信息丢失。

B . 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 . 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或者说,是面与点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

D . 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必须彻底改变。

5. (2分) (2018高二上·台州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诗经》通称为《诗三百》,汉代时被儒家尊为经典。

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

《诗经》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重章叠句是它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

B . 曹禺,原名万家宝。

他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其代表作品有《雷雨》《茶馆》《北京人》。

其中《雷雨》是一部四幕话剧,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

C .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属于楚辞体。

诗人写到自己喜欢把江离和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这突显了他喜欢花草、热爱自然的品性。

D .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二、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23分)6. (6分) (2018高一上·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坐法当斩。

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无行:没有品行B . 信往,不为具食具食:吃饭的器具C . 坐法当斩坐法:犯法判罪D . 何曰:“幸甚!”幸甚:很好(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 .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 .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以亏人自利也D .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B . 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

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C . 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

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D . 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

7. (10分) (2016高三上·温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①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

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

(苏轼《赤壁赋》)②________,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

(李煜《虞美人》)③渔舟唱晚,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④青山隔送行,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⑤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甾。

________,________。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8. (7分) (2019高一上·昭通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指潼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萧瑟的气氛,表达出诗人送别时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B . “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

“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

C . “催”使用拟人手法,本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气不可见而树色可见,见树色而知寒近,故说是树色把寒催来的。

D . “御苑砧声向晚多”是虚写长安;“莫见长安行乐处”中的“行乐处”是实写长安,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9. (20分) (2019高一下·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不见的珍藏茨威格……①于是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就像人家平时拿一样容易打碎的东西似的,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

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

他叉开手指兴高采烈地把这张白纸举到眼前,整个脸上十分迷人地表现出一个看得见的人的那种凝神注视的神情。

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②“怎么样,”他颇为得意地说道,“您曾看见过比这幅更加精美的复印画吗?每个细部的线条印得多么清晰,轮廓多么分明。

再看看它的来历!瞧这儿——”他把画页翻了过来,用指甲极为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的某些地方,使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看那儿是不是真的还盖着图章——“您看,这儿是那格勒藏画的图章,这儿是收藏家雷米和艾斯代勒的图章。

”③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我背上起了一阵寒噤。

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图章,真叫人毛骨悚然。

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啸,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

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④“简直叫人拍案叫绝!”我终于结结巴巴地说道。

老人的脸上马上现出得意的神气,“不过,这还根本算不了什么,”他洋洋得意地说,“您还得先看看《忧愁》。

您瞧瞧,”说着他的手指十分轻柔地抚摸着一幅他想象中的画——“瞧瞧这颜色多么新鲜,笔力多么遒劲,色调多么温暖。

柏林的老板们和博物馆的专家们见了,都要为之神魂颠倒呢。

”⑤他就这样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边说边让我看画夹,足足忙了两个小时。

我和他一起共看这一百来张空白的废纸或蹩脚的仿制品,而这些在这个可悲的丝毫没起疑心的盲人的记忆里还是真实存在的,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差错、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精确入微地夸奖并且描绘每一幅画。

只有一次,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热情洋溢地说下去。

他拿起一张《安提俄珀》,他那已经训练得十分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没有摸到那些凹纹,于是他突然皱起眉头,声音也慌乱了:“这不是……这不是《安提俄珀》吧?”他喃喃自语,神情有些狼狈。

我马上采取行动,急忙从他手里把这幅画取过来,热情洋溢地大事描绘我也熟悉的这幅蚀刻画的一切可能有的细节。

盲人的那张已经变得颇为尴尬的脸松弛了下来。

我越赞扬,这个饱经沧桑、老态龙钟的老人身上便越发显出快活的样子,显出一股发自内心的深情。

“总算找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洋洋得意地掉转脸去冲着他的妻女欢呼起来,“总算找到一个懂行的,你们也听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