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卸料平台搭设方案

卸料平台搭设方案

卸料平台搭设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XXXXX工程,建设地址位于渝北区XXXXXX,由1#、2#、3#楼及地下车库组成,各栋楼的设计标高分别为1#楼±0.000=362.000,2#楼±0.000=360.000,3#楼±0.000=362.700,以此来调节现状地貌与规划市政道路之高差。

1#楼地下2层,地上25层,高77.90米;2#楼地下2层,地上10层,高56.00米;3#楼地下2层,地上7层,高34.30米。

1#、3#楼地上一至二层通过裙楼相连,为一体建筑。

1#、2#、3#楼均属一类高层综合楼。

1#~3#楼建筑围合在车库四周均与车库连通。

1#楼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为剪力墙结构,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等级:剪力墙及框架梁均为三级。

2#楼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等级:剪力墙及主楼为三级,框架为四级。

3#楼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为框架结构,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等级:框架为三级。

1#~3#楼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该工程由XXXXXXX开发,XXXXX设计,监理公司为重庆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XXX承建。

二、编制依据1、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5、《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6、《钢丝绳夹》(GB/T5976-2006)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0、《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4、《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三、结构布置1、搭设部位卸料平台是楼层进出材料的主要通道,主要用于输出拆下的模板和支撑体系等材料。

根据现场各栋楼的具体使用位置确定。

2、卸料平台形式卸料平台采用槽钢制作,栏杆采用Φ48X3.2钢管与主梁焊接,主梁为16a 槽钢与次梁14a槽钢采用满焊连接,焊缝高度为6mm;平台面板采用厚4mm 的钢板与主次梁焊接牢固。

卸料平台临空的长方设1.50米高栏杆,用钢管作立杆和水平杆,再用厚2mm的钢板与立杆和水平杆焊接牢固。

详细见示意图所示。

3、已知条件卸料平台主梁采用16a槽钢制作,次梁采用14a槽钢制作,其主梁伸入建筑主体内1.00米。

栏杆高度为1.50米,横向间距1.0m;主梁上两边各设3个Φ18钢筋吊环,前面两个采用Φ17.5钢丝绳与主体梁上预埋拉环拉结,每根钢丝绳两端各设4个绳卡,其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所需长度下料,钢丝绳与主体混凝土接触处必须垫40×90㎜,长不小于300㎜的木枋,以防止钢丝绳钢丝被混凝土阳角割断而发生断裂。

后面的两个与最前面两个用作在拆除时穿钢丝绳(详设计图所示大样)。

卸料平台施工活荷载按2.0KN/㎡计算,恒荷载不超过1.5吨,同时操作人员按4人计算。

四、相关计算内容主梁和次梁的抗弯、抗剪强度、变形,吊环抗拉强度、焊缝强度,Φ17.5钢丝绳强度验算。

一、构造参数二、荷载参数三、设计简图当卸料平台安置在阳台上时,其后部主梁搁置长度为2.0米。

不能使悬挑构件的悬臂部分受力。

四、面板验算铺板类型冲压钢脚手板铺板厚度t(mm)4截面抵抗矩W(cm3)2.67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面板受力简图如下:计算简图(kN)取单位宽度1m进行验算q=1.2×G k1×1+1.4×(1.3×Q K1+P k/S)×1=1.2×0.39×1+1.4×(1.3×2+3/2)×1=6.208kN/m 抗弯验算:M max=0.100×q×s2=0.100×6.208×0.82=0.397kN·mσ=M max/ W=0.397×106/(2.67×103)=148.806N/mm2<[f]=205N/mm2面板强度满足要求!五、次梁验算次梁类型槽钢次梁型钢型号14a号槽钢截面惯性矩I x(cm4)563.7截面抵抗矩W x (cm3)80.5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弹性模量E(N/mm2)206000次梁内力按以两侧主梁为支承点的简支梁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q1=(1.2×G k1+1.4×1.3×Q k1)×s+1.2×G k2=(1.2×0.39+1.4×1.3×2)×0.8+1.2×0.1424=3.457kN/m p1=1.4×P k=1.4×3=4.2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2=(G k1+Q k1)×s+G k2=(0.39+2)×0.8+0.1424=2.054kN/mp2=P k=3kN1、抗弯强度计算简图(kN)M max=q1(L12/8-m2/2)+p1×L1/4=3.457(22/8-02/2)+4.2×2/4=3.829kN.mσ=M max/(γx W X)=3.829×106/(1.05×80.5×103)=45.296N/mm2<[f]=205N/mm2次梁强度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计算简图(kN)νmax=q2L14/(384EIx)(5-24(m/L1)2)+p2L13/(48EIx)=2.05×20004/(384×206000×563. 7×104)×(5-24(0/2)2)+3×20003/(48×206000×563.7×104)=0.369mm<[ν]=L1/250=200 0/250=8mm次梁挠度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1=q1×B/2=3.457×2/2=3.457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2=q2×B/2=2.054×2/2=2.054kN六、主梁验算主梁类型槽钢主梁型钢型号16a号槽钢截面面积A(cm2)21.95截面回转半径i x(cm) 6.28截面惯性矩I x(cm4)866.2截面抵抗矩W x (cm3)108.3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弹性模量E(N/mm2)206000根据《建筑施工高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主梁内力按照外侧钢丝绳吊点和建筑物上支承点为支座的悬臂简支梁计算(不考虑内侧钢丝绳支点作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q1=1.2×(G k3+G k4+G k5)=1.2×(0.169+0.150+0.010)=0.395kN/mp1=1.4×P k/2=1.4×3/2=2.1kNR1=3.457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2=G k3+G k4+G k5=0.169+0.150+0.010=0.329kN/mp2=P k/2=1.5kNR2=2.054kN1、强度验算计算简图(kN)弯矩图(kN·m)剪力图(kN)R左=11.842KNM max=8.604kN·mN=R左/tanα=R左/(h1/a1)= 11.842/(3.500/3.500)=11.842kNσ=M max/(γx W X)+N/A=8.604×106/(1.05×108.300×103)+11.842×103/21.95×102=81.057 N/mm2<[f]=205.000 N/mm2主梁强度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计算简图(kN)变形图(kN·m)νmax=1.831mm<[ν]=a1/250=3500.00/250=14.000mm 主梁挠度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剪力图(kN)R左=11.842KN七、钢丝绳验算T外=R左/sinα=11.842/0.707=16.747kN[Fg]=aF g/K=0.820×206.000/9.000=18.769kN>T外=16.747kN钢丝绳强度满足要求!八、拉环验算σ=T外/(2A)=16.747×103/[2×3.14×(18/2)2]=41.67 N/mm2 < [f]= 50N/mm2经计算拉环钢筋采用直径为16㎜的其抗拉强度可以满足要求!为了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故拉环钢筋采用直径为18㎜。

九、焊缝验算σf=T外/(h e×l w)=16.747×103/(2×6.000×160.000)=8.722N/mm2<f f w=160N/mm2拉环焊缝强度满足要求!五、卸料平台的使用要求1、卸料平台使用时,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发现钢丝绳有锈蚀损坏应及时调换,焊缝脱焊应及时修复;2、操作平台上应标明容许荷载,人员和物料总重量严禁超过设计容许荷载,每次安装完成自检合格后应经项目专职安全员、现场监理及业主代表检查验收合格后,并签署验收合格证方可正式使用,且必须配专人监督。

3、卸衬料平台上的材料在下班前要吊走或转运完,不得堆放过夜。

4、为了确保卸料平台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在伸入建筑物内的两根槽钢端部400㎜处预埋直径18mm HPB300级钢筋,在浇灌砼前与主体板钢筋绑扎牢固作为固定卸料平台左右移位和抗倾覆的锚环。

安装时必须用楔型木塞塞牢。

详设计简图所示。

六、卸料平台的搭设与拆除(一)搭设1、卸料平台的搁支点与上部拉结点必须位于建筑物上,不得设置在脚手架等施工设备上,支撑系统不得与脚手架连接。

2、卸料平台搁支点的混凝土梁(板)应预埋铁件,与卸料平台焊接连接。

钢丝绳与卸料平台的水平夹角宜450~600。

3、卸料平台上部拉接点的拉环应验算抗拉强度,以保证建筑物与平台的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