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认知心理学

生活中的认知心理学

事件描述:
今年清明假期的时候,我跟宿舍一女生一起去了西安,在玩的那几天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件事情,那就是去年冬天我到底有没有在网上报考六级,因为从西安一回学校我们就要进行六级报考的确认了。

我跟那女生说感觉自己当时忘记在网上报考了,因为我完全没有印象我在教务系统上点击了六级考试的报名。

但是那个女生斩钉截铁地告诉我,我肯定已经报考了,然后她描述了当时我们宿舍六个女生在宿舍报考六级时的场景以及当时的对话。

听她说得那么肯定,描述得那么细致,于是我也就相信了,甚至在脑海中形成了自己报考六级的“详细记忆”。

可是等到我们回来那天去确认报考信息时,我发现自己果真没有报考上,更搞笑的是那个女生自己也没有在网上报考。

那件事情过后,那女生就十分懊恼地说:“以后我对这种事情再也不敢打包票了!”
心理学分析:
长时记忆在重新提取的过程当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会因为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而发生扭曲,这称之为记忆扭曲现象。

记忆扭曲的方式有两种类型:一为量变或将事实简化,或将情节减少;一为质变,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

我那位同学发生的记忆扭曲现象即是属于第二种,报考六级的场景是她自己想象出来的,她甚至还记得当时宿舍的女生在一起说的话,这是一种添油加醋的行为。

可能当时得到六级报考的通知时,我们宿舍确实有提到过报考的话题,但当时大家并没有一起在教务系统上进行点击报考。

因为个体接受刺激、讯息处理的方式是选择性的,很有可能在开始的感觉记忆或短期记忆阶段,个体根本没有将受到的刺激特征照实收录。

另外,记忆的内容也无法完全保持,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期间原有的的记忆会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而遗忘。

贮存在长期记忆的信息,既需要与原有的旧经验交感,又需要与新信息互动,新旧信息的交感互动的结果就产生了认知结构改变的历程。

我那位同学记忆中的大家在宿舍一起报考六级,可能是更早之前,大家一起报考四级时候的场景,这个旧有的场景对新信息的记忆产生了抑制,这称之为前摄干扰;也有可能在六级报考过后,我们宿舍在一起报考了其他的考试,这一场景印在同学的脑海中,而这一新信息则对同学回忆六级报考这一旧信息产生了抑制,这称之为倒摄干扰。

记忆是一个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从接收信息的角度看,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呈现三个阶段,即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不论处于哪个阶段,我们的记忆都可能会因为受到干扰而发生篡改,因此在有些时候不能过分坚信自己的记忆。

日常生活中因为记忆混乱而导致的麻烦不在少数,特别是在一些刑事案件中,单靠当事人与证人的回忆与描述是不太可靠的,可能会由于种种因素干扰了他们的记忆的选择与再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