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教学解读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小说为主题,选编了三篇课文:《桥》、《穷人》、《金色的鱼钩》。

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及阅读小说的方法:知道小说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此既有写实的一面,也有虚构的一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会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小说具备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

4.学习说服别人,取得别人的支持。

5.习作时发挥想象,联系身边实际,创编故事。

6.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成长的故事,体验成长历程中的快乐、痛苦等情感。

三、教学难点1.了解小说具备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

2.口语交际中学习说服别人,取得别人的支持。

3.习作时发挥想象,联系身边实际,创编故事。

这个单元是用“文学阅读”主题下的小说题材来学习运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能更好的理解小说的价值。

从学习内容和目标定位可以作出初步判断,在课程内容上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总体要求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其次是梳理教材里与“感受人物形象”相关的语文要素,找出它们之间知识和技能发展的进阶线索。

通读小学语文各册教材后,梳理出相关的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四上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四下第七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就“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要素,中年级要求学生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而高年级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关注环境、情节的变化,从中感受人物形象。

中年级到高年级,其能力培养的进阶线索是,从关注人物自身细节,到关注人物与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物所处的周围环境,这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是对学生感受人物形象能力要求的提高。

落脚到本单元,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学生不仅要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而且还要关注情节、环境的变化,多方面多角度感受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

通读小学语文各册教材后,梳理出相关的单元习作训练要素:三下第五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三下第八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四上第四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四下第八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六上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六上第四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六下第五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展开想象,学写科幻故事。

从中可以看出,就“发挥想象编故事”这一要素点,中年级要求学生能发挥想象,创编童话、神话故事,而高年级要求学生能发挥想象,学会虚构故事,与想象不同的是,虚构是指作家创作时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换句话说,虚构出来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现实生活的影子。

其能力提升点体现在,与中年级学生相较,高年级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通过虚构创编生活故事,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落脚到本单元,在进行创意写作时,学生要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根据习作提示,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与阅读训练目标之间有清晰的联系。

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旨在引导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教材设计了三组环境和人物,这三组环境都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基础,人物也是以少年形象为主,学生展开想象,创编校园生活故事,在写作过程中,实践并体验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最好是在学习了《桥》《穷人》之后,用来小结和梳理聚焦感受人物形象的阅读体验;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可以联结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古典小说或者现代小说,自觉迁移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感受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在阅读实践中感知小说阅读策略的价值;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可以联结本单元的习作板块,在写作之前,引导学生关注描写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课文段落,根据写作需要,仿照示例,写出自己习作中主人公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在此基础上,根据快乐读书吧的提示,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作家有关成长故事的小说,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感受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二、大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和语文要素,单元大概念确定为: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虚构故事,往往有典型的环境、曲折的情节,反映现实生活。

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可以设计为“校园小说分享会”“校园小说分享会”这一核心学习任务需要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并根据子任务目标定位,设计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

子任务一:学课文,感受人物形象这个子任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好的小说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把握内容、梳理情节、评价人物运用在阅读小说中的积极价值,初步理解大概念。

板块一:激活已有经验,发布核心任务,激发学习期待。

(一)激活已有经验有层次地展开话题讨论:你最喜欢读的一部校园小说是什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这个人物让你联想到了身边的谁?(二)发布核心任务1.谈话创设学习情境。

2.发布核心学习任务。

3.明确单元学习成功标准。

板块二:通读单元课文,自主识字学词,整体把握内容。

自主阅读课文,完成学习单。

板块三:逐篇品读交流,师生相互启发,感受人物形象。

以学生分享学习单内容为契机,教师适时引导,打开思路,深入探究。

(一)《桥》品读。

1.学生借助学习单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收获,相机引导展开对话。

(1)结合学习单“主要内容”,交流自己是如何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结合反馈,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小说分为三个部分。

(2)结合学习单“深刻情节”,交流讨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有哪些?结合反馈,梳理故事情节,找到小说中的四次冲突,并板书在黑板上。

(3)结合学习单“评价人物”,交流讨论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到并画出文中相关论据支撑,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2.结合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相关语句,把环境变化板书在四次冲突下面。

(1)结合板书,说说环境描写和四次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在朗读中再次感受人物形象。

3.小组讨论:结合《桥》的学习过程,梳理总结小说的特点结合板书内容,总结小说的要素,即人物和环境,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梳理总结小说的价值,以及阅读小说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在阅读小说时,需要自觉把握内容、梳理情节、评价人物,这样能更好的理解小说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二)品读《穷人》1.学生借助学习单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收获,相机引导展开对话。

(1)结合学习单“主要内容”,回顾把长文读短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内容理清小说层次,并给每个部分提炼小标题。

(2)结合小标题,找到并在文中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说说从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2.从故事情节中,找到并标示出环境描写,说说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3.小组讨论:结合《桥》和《穷人》,梳理总结什么样的小说是好小说。

结合《桥》和《穷人》,联系以前学过的《跳水》,交流总结好小说的共性特点有哪些,引导学生了解好的小说的共性特点是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三)品读《金色的鱼钩》1.结合学习提示,迁移运用在《桥》和《穷人》习得的阅读小说的策略和方法,自主阅读这篇课文,感受老班长这一人物形象。

(1)找到并画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句,批注从这些地方看出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2.结合“交流平台”,师生一起梳理阅读小说的策略和方法;结合“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分享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古典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说说这些情节对塑造人物想象的作用,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物形象。

子任务二:写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这个子任务的目标是,让学生从读到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以自己周围的人、事为原型,展开合理想象,创编校园小说,塑造人物形象。

板块一:联结已有阅读经验。

有层次地展开话题讨论:你最喜欢的一部校园小说是什么?你能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根据表格的提示,描述一下小说的结构吗?板块二:明确小说创作方向。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根据表格的提示,思考自己想塑造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矛盾或冲突,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

板块三:发挥想象创编小说。

结合表格内容,联系身边的人进行“原型迁移”,丰满立体人物形象,把人物的标志性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细节写详细;设计一些曲折的、碰撞的情节来吸引读者;适当增加环境描写作衬托。

板块四:根据量规评价修改。

根据评价量规进行自评,自我修改;根据评价量规进行互评,提出修改建议,进一步完善写作内容。

子任务三:组织校园小说分享会这个子任务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单元核心学习任务中,经历小说从读到写的全过程,理解小说的特点和价值,深化大概念的理解。

板块一:小组交流,推荐作品。

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互相快速阅读彼此的小说,交流自己喜欢的小说及作者,并结合大概念说明理由。

板块二:展示分享,讲评激励。

小组推选作品及作者,在班级内展示分享自己的小说内容,师生一起点评赏析。

板块三:推选作品,出版发表。

师生共同为推选作品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对最受欢迎的小说进行合刊,并借助学校公众号、学校宣传栏或班级刊物,进行“出版”或“发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