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儒道文化

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儒道文化

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儒道文化
其实儒家思想是一种轻视理论,甚至没有理论,而只讲主张,即忽视客观,侧重主观的治人治世思想,或者它是将哲学理论与哲学方法论分开,只研究方法论,轻视对哲学理论的研究,甚至没有哲学理论。

所以它提倡的核心思想——仁,并没有明确的哲学理论基础,即人为什么需要仁,它只告诉世人应该怎么做,而没告诉世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所以它是一种以哲学方法论为片面研究对象的学问,它忽视了对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因为任何方法论,都必须有哲学理论基础,任何思想主张,都必须有理论规律做依靠,否则都是空谈。

儒学起源于孔子,孔子并没有明确的哲学理论思想,他大多数是谈自己的主张,主张仁,主张义,信,智,礼等,可是他没有告诉人们为什么要遵循这种主张,或者认为前人都是这样,所以后人也应该这样。

没有理论基础的思想或主张永远都是空洞的,所以他的思想在创立开始就一直没有被统治者采用,直到汉朝董仲舒,才将儒家思想结合道家一些理论,加以强制性执行,所以他尊儒术还必须废百家才行,否则儒术还很难通行,这就是儒家思想能够在中国主宰千年的原因,因为它是统治者强制性让世人接受的,它缺少坚实的哲学理论做基础,它是道家哲学方法论的不成熟运用。

其实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或哲学思想,应该是以道家哲学为理论基础,儒家思想为方法论,儒道结合的完整哲学思想体系。

儒道分家是将中国传统的哲学理论思想一分为二,这才导致外国哲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就必须使儒道思想结合。

就应该发展理学思想。

宋代理学是道家哲学与儒家思想的初步融合,所以它才能使儒家思想得到突破性进展,才能出现与孔子并列的朱子,以及众多闻名的理学家。

但是这种融合是不完善的,因为理学提出的治人治世的思想是灭人欲,存天理,陷入了自我否定的唯心主义思想内。

而中国道家的缺陷,就是只注重研究天道天理,而忽视了对天道天理的实际运用,即治人治世,是知行合一的脱节,跟儒家只重方法论而忽视理论研究是一个道理,都犯了片面主义错误,违背了阴阳二元对立统一法则。

道家认为治人与治世都应该要自然无为,即提倡完全不要人为主动干预,或者让它顺其自然,忽视了人为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一切人为都是虚伪无用,甚至有害社会发展的,以至绝学弃智。

其实应该以天道去治人治国,以客观规律去治人治国,以阴阳法则治人治国,或者以五行八卦运化法则治人治国,才是对道家哲学理论的真正实践运用。

中庸法则治国应该才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它才是道家哲学理论的实践运用。

其实在宋代理学中已经有人提到,中庸即阴阳和的平衡境界,就是道家的三生万物之三,它也是许多国外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唯一共同侧重点。

因为中庸法则或方法论有哲学理论做基础,这个哲学理论就是阴阳二元理论或太极理论。

因为所有事物都是一个太极,都有阴阳两面,所以一个人和一个社会也是一个太极,也有阴阳两面,治人治世就应该采取中庸之道,即阴阳平衡之道,不能偏向任何一极,
使阴阳两极融合为一,因为阴阳合才能万物生。

举例说,一个国家,有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阴阳两面,有内政与外交两面,有稳定与发展两面,所以治国就应该两者兼顾,主次兼顾。

一个人的生活,也有很多两面性两极性的东西,比如生存与发展,生存与理想,个人与家庭,都必须两者兼顾,主次兼顾,否则就会理想违背现实,或者个人事业成功而家庭关系一团糟。

圣人之道,成圣之道,就是平衡个人自我的太极阴阳两面,最终使自我达到真正的阴阳平衡,阴阳二元合一归一的成圣成道境界。

比如利己与利他两面平衡融合,既能利己,又能利他,既服务了他人,又能够满足自我,这就是圣人的境界,不仅可以独善其身,而且还能兼济天下。

所以,道家与儒家就相当于太极的阴面和阳面,都只是各侧重一面去研究,只顾理论脱离实践,或者只顾实践不讲理论,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太极,才能达到合的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