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分析_公差分析讲义共6章
公差分析讲义第一章绪论一.学习要点 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 2.了解互换性生产的特点、意义 3.了解标准化的意义4.明确互换性与公差、标准化、检测的关系 5.掌握优先数系的概念及实质 6.了解几何量检测的意义二.学习难点 1.重点:互换性的概念、意义 2.难点:互换性的条件及与标准化的关系,优先数系及优先数系的正确选用三.学习思考 1.零件、部件具有什么性能才称它们具有互换性?完全互换性与不完全互换性之间有什么区别 2.在机械电子工业中,按互换性原则组织生产有何优越性?是否互换性只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3.何谓标准?如何分类?何谓标准化?标准化的作用是什么 4.何谓优先数系?基本系列有哪些?公比如何?变形系列有几种?派生系列是怎么形成的 5.如何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之间的关
系
第二章孔、轴结合的极限和配合一.学习要点 1.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2.了解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与特点:公差等级、公差因子、标准公差的计算及规律、尺寸分段、基本偏差系列、基准制、公差和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标准温度 3.掌握正确的查用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常用表格:标准公差数值表、基本偏差数值表 4.初步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公差配合的结构特点与基本规律 2.难点:公差配合的选用 3.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是公差标准的核心 4.难点:公差与配合的选用三.学习思考 1.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实际尺寸有何区别和联系 2.尺寸公差、极限偏差和实际偏差有何区别和联系 3.什么叫标准公差?什么叫基本偏差?它们与公差带有何联系? 4.配合分几大类?各类配合中孔和轴公差带的现对位置分别有什么特点?配合公差等于相互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说明什么? 5.为什么不能根据相互配合的孔和轴的实际尺寸来判别所设计孔、轴配合的种类 6.什么是基轴制?为什么规定基准制?为什么优先选用基孔制?在什么情况下选用基轴制? 7.为什么要规定标准公差因子? 8.为什么需要进行尺寸分段?如何进行尺寸分段? 9.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等级分哪些等级?公差等级的高低是如何划分的?如何表示? 10.为什么要规定基本偏差?基本偏差与公差等级有联系与否? 11.国家标准分别对轴和孔规定了多少种基本偏差?写出它们的符号。
轴的基本偏差是如何确定的?孔的基本偏差是如何确定的 12.为什么要规定一般、常用和优先公差带及常用和优先配合?设计时应如何选用 13.《极限与配合》国标的应用主要解决哪三个问题 14.基准制选择、配合种类选择和公差等级选择的根据是什么 15.大尺寸和常用尺寸的孔、轴公差与配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基本术语和定义 1.1 孔: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的内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容面)
1.2 轴: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的外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容
面)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一.学习要点 1.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及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2.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种类、定义及其标注方法 3.数系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公差带特性—形状、大小和方位 4.了解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概念、形位误差的评定及测量方法 5.掌握有关公差原则的基本概念,熟悉独立原则、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等对形位误差不同控制方法的概念及其正确标注 6.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二.学历难点 1.重点: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 2.难点:公差原则的基本概念及形位公差的选
择形位公差带的特性形位误差的概念公差原则形位公差的选择形位误差值的评
定测量结果的处理三.学习思考 1.形位公差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如何区分公称要素和导出要素 2.试说明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各有几项,其名称和符号试什么 3.标注形位公差时,指引线如何引出?如何区分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是组成要素还是导出要素 4.什么是形位公差带?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如何确定 5.确定形位公差值时,同一被测要素的形状公差值和位置公差值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6.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前加%cc的
依据是什么 7.什么叫理论正确尺寸?在图样上如何表示?其功
能是什么 8.形位公差基准的含义是什么?图样上标注的基准有
哪几种?在公差框格中如何表示 9.如何理解位置公差的综合职
能 10.什么是评定形状误差的最小条件和最小包容区域?按最小条件评定形状误差有何意义 11.如何理解最小包容区域、定向最小包容区域和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的区别和联系 12.说明独立原则,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的含
义,如何在图样上表示这些公差原则?设计时,它们分别适用于
什么场合 13.实际尺寸、作用尺寸、最大和最小实体尺寸、实效尺寸等尺寸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14.为什么说采用最大、最小实体要求时,图样上给出的位置公差等于0仍有意义 15.形位公差的选择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各方面内容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16.图样上未注明形位公差的要素应如何理
解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一.学习要点 1.了解表面粗糙度轮廓对机械零件性能的影响 2.掌握表面粗糙度轮廓的评定参数的名称、代号及其含义 3.了解
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的选用原则,掌握表面粗糙度轮廓的评定参
数在图样上的正确标注 4.了解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的典型测量
方法及其原理二.学习难点 1.重点:表面粗糙度轮廓的评定
参数 2.难点: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的选用三.学习思考 1.
表面粗糙度的含义是什么?对零件的工作性能有哪些影响 2.轮
廓中线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规定了取样长度,还有规定
评定长度?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3.什么是轮廓峰和轮廓谷 4.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评定参数有哪些?简述其含义 5.表面粗糙度
参数值是否选的越小越好?选用的原则是什么?如何选用 6.表
面粗糙度的常用测量方法有哪几种?电动轮廓仪、光切显微镜和
干涉显微镜各适合于哪些参
数
第五章几何量测量基础光滑工件的尺寸检验粗糙度检
验一.学习要点 1.分清“检验”和“测量”两个不同的概念2.明确测量过程应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
度四要素 3.了解长度基准和长度量值传递系统及其重要的量值
传递媒介—量块 4.数系各种计量器具的分类及重要度量指标 5.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来源及其分类 6.掌握各种测量方法的特
征 7.掌握各种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表达测
量结果 8.了解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的典型测量方法及其原理二.学习重点 1.重点:度量指标与测量误差 2.难点:测量结
果的处理三学习思考 1.测量的实质是什么?一个测量过程包
括哪些要素 2.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它是如何
定义的 3.量块的级和等是依据什么划分的?量块按级使用和按
等使用有和不同 4.何谓尺寸传递系统?建立尺寸传递系统有什
么意义 5.计量器具的度量指标有哪些?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的
区别 6.绝对测量与相对测量之间、间接测量和直接测量之间的
区别 7.测量误差的分类、特性及其处理原则 8.说明测量中任一测得值标准偏差与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的含义和区别9.为什么进行误差合成?常值系统误差怎么合成?随即误差和未定系统那个误差怎样合成 10.光滑极限量规按用途分为哪几类11.哪些被测要素可以使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12.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工件时,通规和止规分别用来控制什么尺寸?被测工件合格的标准是什么 13.设计光滑极限量规时应最受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的规定,试述泰勒原则的条件是什么 14.光滑极限量规、通规和止规以及它们校对的量规的尺寸公差带是如何配置的 15.为什么孔用工作量规没有校对量规 16.验收工件时,何谓误收?何为误废?误收和误废是怎样造成的 17.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规__全裕度的目的何在?安全裕度的数值是如何确定的18.验收极限尺寸有几种方式?其公差带如何配合 19.选择验收极限的方式要考虑哪些因素 20.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测量方法有哪几种?电动轮廓仪、光切显微镜和干涉显微镜各适合于哪些参
数第六章尺寸链一.
学习要点 1.了解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2.了解尺寸链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3.了解建立直线尺寸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掌握运用完全互换法对尺寸链进行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 5.了解大数互换法解尺寸链的方法二.学习重点 1.重点:用极值法解尺寸链 2.难点:查明和建立尺寸链三.学习思考 1.什么是尺
寸链?尺寸链具有什么特征 2.尺寸链是由哪些环节组成的?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3.尺寸链按各环在空间的位置壳分为哪几种?它们的解法各有什么特点 4.建立尺寸链时,怎么确定封闭环和寻找组成环?尺寸链计算通常用于解决哪些问题 5.在一个尺寸链中是否必须同时具备封闭还、增环和减环? 6.形位公差作为尺寸链的组成环节时,应如何确定它是增环还是减环?形位公差能否作为封闭坏 7.正计算、反计算、中间计算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是什么 8.什么是最短尺寸链原则?此原则的重要性 9.解尺寸链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极值法和概率法解尺寸链问题的根本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