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科过敏性休克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过敏性休克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过敏性休克临床诊疗指南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由喉头或支气管水肿痉挛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感、发绀等。

2、循环衰竭症状:心悸、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弱、血压下降与休克等。

3、神经系统症状: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晕厥、昏迷、甚至抽搐等。

二、诊断要点:
1、明确的用药史,或毒虫刺咬史等。

2、具有上述的临床表现。

3、过敏实验:在过敏性休克康复后,可作皮肤试验以明确致敏原。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性反应的物质,由皮肤试验引起的,用止血带结扎注射部位的上臂。

2、肾上腺素: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最好在原来注射药物的部位注射,以减缓致敏药物的扩散。

用量:0.1%溶液,成人每次0.5〜1ml,小儿每次0.02
0.025ml/kg,肌注。

严重病例可用肌注量的1/2〜2/3,稀释
于50%葡萄糖液40〜50ml中静注。

如心跳停止,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肾上腺素作用短暂,如注射首次剂量后不见效,可于3min后复注射。

也可以1〜2mg加入5%葡萄糖液100〜200ml 中静滴。

3、吸氧和维持呼吸道通畅,常规吸氧,必要时可作气管内插管可进行人工通气。

4、补充血容量:恢复和维持足够的血容量,是抢救过敏性休克重要的一个环节。

必要时可作静脉切开,但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过多,以免诱发肺水肿。

5、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克服B
受体阻断,在高浓度时可阻止CAMP分解。

成人可用琥珀酸
氢化可的松100mg或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以50%葡萄糖液40〜50ml 稀释后静注,必要时重复注射。

6、血管活性药物:间羟胺50〜10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

7、针刺疗法:双侧内关,合谷及人中穴。

二、特殊方法:
1、治疗青霉素过敏性反应,可用青霉素酶80 万u 肌注
1 次。

2、链霉素过敏反应,10%葡萄糖酸钙溶液,成人一次用
量10〜20ml,缓慢静注
三、休克恢复期的治疗:
应用血管收缩药静滴的病例,在休克控制后,可逐渐减慢其滴速,在严密观察下逐渐停药,停药后24 小时血仍无波动者,可认为休克治愈,对注射青霉素或含普鲁卡因的制剂及长效青霉素制剂所引起的休克,尤须注意观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