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的色散教学案例

光的色散教学案例

人教版《光的色散》教学案例
——-八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的。

用实验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

2.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
射的色光决定的。

3.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对探索自然
充满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光的色散及色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
法。

三、教学难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四、课前活动:(可分组进行,DV录像)
1.“寻找彩虹”:
(1)让学生通过普通水笔的透明笔杆,吹的肥皂泡,放在水中的镜子等在太阳下寻找彩虹。

(2)用嘴满含一口水,背着太阳光,斜向上往空中用力喷出,观察水雾处产生的现象,并将其描绘出来。

(3)自制三棱镜:利用透明塑料片装上水制作成三棱镜,在太阳下看看能看到什么现象
(4)观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光碟会呈现出彩色的扇面,彩色的颜色有哪些?是怎样分布的?
把自己观察并记录的现象与同学老师交流。

五:新课教学:
(一)课前引入:
1.让学生汇报在课前实验中观察到的太阳光的颜色(白色)和经过玻璃、水反
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
有几种颜色?
2.教师讲解:颜色问题是古老的课题,自从西奥多里克首次用人工方法模仿出彩虹后,对于色光的由来众说不一。

400年后的1666年,23岁剑桥大学生牛顿用假期时间,在英国的农村老家用简便的仪器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

从此才揭开了色彩之谜。

(二)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
1.研究光的色散
实验室可利用幻灯机代替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演示时,光线要先照在墙上,然后用白硬纸片由远及近地承接。

以使学生看清楚光带并确实感到彩
带是从棱镜发出的)。

学生汇报:观察到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从上往下我们看到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

教师引导:提醒学生由于各种色光偏折角度不同,请学生应用折射定律完成图2到图2’的作图,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写出从上到下,看到的色光。

(同时老师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
图2,
2.探究:彩色的光带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猜测:①七色彩带可能是白光经三棱镜后被分解;
②七色彩带也可能是三棱镜在白光刺激下发生的。

学生分析:最简便的方法是将七色光带重新汇合在一起。

看汇合后光的颜色。

如果是白色,说明白光由七色光组成;如果不是白色的,说明彩
带是由棱镜产生。

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将这一方案画成图,让学生通过实验演示观察七色光经过第二个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又变成了一束白光,彩带重新汇合在一起。

师生总结:白光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七种颜色的光汇合后变成的条白色光带,叫色光的复合。

【问题延伸】:天上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设问:(1)天上彩虹在什么情况出现?(答:雨过天晴时……)
(2)雨过天晴的天空中有什么?(许多小水珠……)
(3)当太阳照在小水珠上时,会经过了几次折射?
实验延伸:播放事先用DV拍的,学生课前利用水盘,镜子,在太阳下找彩虹的片段。

教师分析:白光进入水中经平面镜反射再由水面射出,同样发生了两次折射。

【学生分组实验】:七彩转盘转动后会看到什么颜色?
利用手中的画笔,给事先准备好的分好颜色比例的转盘图上七种颜色,转动
七彩转盘,观察转盘的颜色。

教师分析:转盘旋转时我们眼睛无法辨别单一颜色而看到的是七种颜色混合之后的白色。

如果看到的是呈灰白色,那就是彩色笔颜色不纯的原因。

大家不妨可以转动下你们手中的转盘试试。

3.色光的三原色
演示实验:在聚光灯前蒙一块有颜色(红色、黄色或蓝色)的透明胶片,再将其发出的光投射到白色屏幕上,形成有部分光交汇,让学生观察现象。

绿+红=黄;红+蓝=品红;绿+蓝=青;红+绿+蓝=白光
教师讲述:经研究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红、绿、蓝光按不同比例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

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没有放大镜,我们可以用一个装了水圆柱形玻璃瓶代替,可以看到荧光屏上布满了红色、绿色、蓝色的发光点,说明电视机的彩色画面的形成是三原色色光发光点混合而成的。

由于电视和眼睛之间的距离,所以人眼看到的是色光混合后的效果。

4.颜料的三原色
学生分组实验:在调色板上试试用品红,黄,青颜料混合后调出其他颜色,它和光混合后产生的颜色是不相同的。

教师分析:一种颜料要反射和它相同的色光,还要反射其他色光,混合后颜料的颜色是由他们共同反射的光决定的。

其余色光都被颜料吸收了。

品红,黄,青按不同比例可以调出各种颜色,所以品红,黄和青叫颜料的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混合以后为黑色。

我们课本上的颜色,彩色印刷的油墨调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产、彩色打印机是以黄、品红、青三原色为基础油墨加黑油墨印刷的。

不同色彩搭配,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使人产生联想。

如:黄、橙、红属于暖色,让人想到火与太阳;绿、蓝、紫属于冷色,让人想到草地、水等。

冷暖色的对比与协调,能产生美妙、生动的色感。

5.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设问:(演示)一朵红色的花在白光的照射下十分鲜艳,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

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

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分析:原来,光照到物体上时,都会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一部分光被吸收。

红色的物体只反射红光,吸收其余色光。

进入人眼,看到的就是红色的物体。

蓝光照在红花上因被吸收了,所以显出黑色。

(flash演示)屏幕上是各种颜色的辣椒,放在白布上。

用红光照射白布和红辣椒是红色,而蓝色辣椒变黑。

同样用蓝光照射红辣椒,红辣椒变黑,蓝辣椒和白布为蓝色。

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因反射所有色光而呈白色。

白光所含的七色中并没有黑色,那么黑板上的字为什么是黑色?黑夜里,再
美的鲜花为何也是黑色的?
最后得出:完全不反射光的物体显黑色。

黑色物体因为吸收所有色光而显黑色。

物体上没有光线进入人眼,人眼感觉物体是黑色。

【例题】:1.一位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站在舞台中央,用红光照射时,我们看到的演员衣服颜色是怎样的?
6.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演示:打开投影仪用它的光分别照射到白墙上,再放上三棱镜出现七彩光,老师出示红色塑料纸,放在三棱镜前,我们看到墙上只有红光,七彩光就剩下红色了。

同样的道理,用蓝色塑料片一样,白屏上出现了一道蓝光带。

移去有色玻璃,白屏上又重新出现彩色光带。

结论:说明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例题】:1.带绿眼镜看红字,看到的字是什么颜色?
2.太阳光经过红、绿两块玻璃后在白屏上呈现什么颜色?
五、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光的色散的定义,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了解了物体的颜色的奥秘。

课外加餐:
1、雨夜的路灯周围有一圈圈彩色光环包围着,这是什么现象?
2、绿色植物最不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3、我们看到大海平静时,海水呈蓝色,其主要原因是?
课外探究
①试用红、黄、蓝三种颜料调制出:橙色、绿色、紫色、棕色。

②研究物体的颜色
这个小实验是研究用不同的色光照射不同颜色的纸时会出现的颜色。

请将观察的结果可填入下表。

根据实验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白 黑 红 绿 蓝 白 红 绿 蓝 纸的颜色 光的颜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