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发展战略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发展战略
水资源、大气容量、工业容量、交通容量
6.5 可持续发展战略
6.5.1.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
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பைடு நூலகம்6.5.2. 可持续发展战略
强调城市结构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3. 城市职能的分类
各级行政中心城市
某种经济职能城市 工业城市(东营、大庆);交通城市(郑州、大连、张家港);
其它特殊功能城市(延安、三亚) 按规模分: 特大城市: 100万以上 大城市: 50万以上 中等城市: 20-50万 小城市: 20万以下
6.3.3 城市性质的确定及其方法 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确定城市的性质: (1)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 城市的宏观影响范围往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综合的区域,是城市的区域功能 作用的一种标志。 (2)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 强调通过对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系统研究,拟定具体的发展部门和行业方向。 (3)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 其他主要职能是指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为内涵的宏观范围分析和以产 业部门为主导的经济职能分析之外的职能,一般包括历史文化属性、风景旅游属性
按都市区、中心城区、城市片区三个层次对哈尔滨市城市化基本成熟阶段(2050年 前后)的城市发展规模进行控制。
远景结构示意图
远景规划产业布局图
哈尔滨远景规划都市拓展图
哈尔滨远景规划交通概念图
哈尔滨远景规划人口密度图
哈尔滨远景规划生态环境图
哈尔滨远景规划基础建设时序图
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Environment
(6)强化能力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
Economy
Society
6.6 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
6.6.1 国外的结构规划 1.结构规划的产生 结构规划从1965年开始酝酿,1968年形成法律,1971年修订城 乡规划法肯定了结构规划。 2.结构规划的内涵
县乡级划定土地用途分区,按农业用地区、种植园用地区、林业用地 区、牧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 区、自然与人文景观区及其他用地等九类用地划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的专项控制和有机组成部分。
3. 区域规划 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 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 作出的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安排。
3. 《中国21世纪议程——上海行动计划》所确立 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战略目标:高效繁荣的经济;有序公正的社会; 优美和谐的生态。(三位一体)
战略重点:
(1)以高科技为主导,发展知识经济; (2)推行环境无害化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3)调整城市布局,改善城市交通; (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资源保护; (5)调整能源结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军事防御属性等。
案例: 上海市城市性质: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 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6.3.4 城市产业分类
主导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部门,也是城市地区的专业化部门。
是城市经济的核心,是左右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带动城市经济结构成长、推动城市 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 辅助产业:又称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产业,是围绕主导产业而发展的协作配套 产业和服务性产业。 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前服务,提供原料、材料等生产; 对主导产业的产品或“三废”进行再加工的产业,或是由主导产业派生出来的关联 部门。 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包括为城市消费服务的自给性 生产和交通、动力、供水以及科研、行政、文化、教育、卫生、贸易、金融、财务
一般以郡(英国最大的地方行政区)为单位编制,通常有几十 万人口。对郡的发展方向、重大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作结构性安 排。
结构规划成果包括政策说明和城市土地使用,主要交通线以及 有关政策。
3.案例——诺森伯兰郡 (1)引言 (2)发展的战略框架 (3)环境 (4)诺森伯兰的发展
• 居住政策 • 住房 • 就业 • 旅游、休闲和娱乐 • 主要的启发 • 交通
4.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一化二系三结构”。
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
规划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
区域生态环境系统;
研究各城镇的人口规模(规模等级结构)、各城镇在体系中
的职能分工(职能结构)以及城镇的布局空间结构。
6. 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6.4.2 城市人口规模
1. 城市人口规模计算中基数的确定 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居住人口: 城市非农业人口; 居住在城区的非农业人口; 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2. 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
劳动平衡 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确定。 职工带眷系数法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系数*(1+带眷数)+单身职工 递推法 (综合平衡法) 将城市分为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 分别确定有关的系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 一元回归法; 城市化水平法;
城市与环境的共生。 开拓新的空间生存环境。 进化自然观扩展新生境。
3R原则
- Reduce ・简化
3R原则
- Reuse ・再使用・利用
-Recycle・再資源化
零影响 ZERO IMPACT
场地能源 场地用水 场地材料 场地形态/质量 交通
Site Energy Site Water Site Materials Site Form/Quality Transportation
等产业。
2. 主导产业的特征
主导产业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供应城市以外地区的;
在城市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城市经济的发展;
是新兴的产业部门,能广泛吸收新技术,并促进新技术发展,在一定时期内
能维持较高的增长率;
与其他产业部门有较高的关联度。
6.4 城市规模
6.4.1 城市规模概念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 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第六章
城市发展战略
6.1 城市发展战略及其背景研究
6.1.1 发展战略的概念 1. 含义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 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2. 内容 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战略目标: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城市建设目标,环境质量指标 战略重点: 竞争中的优势领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建设;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有阶段性,战略重点转移)
4. 结构规划的启示 英国在结构规划这一层面更着重于确定战略目标,体现这一目标的政 策制定以及宏观的规划指标控制和协调,是定原则和方向。 借鉴国外经验,我们要结合中国的现实,研究规划的模式,同时要加 强管理,因为它是规划工作的重要后续组成。
6.6.2 远景规划
1. 概念
远景规划是对扩展阶段中的城市做出全面的轮廓性、结构性的 布署,是空间结构的安排。要求展望更远的时间空间(50~60年)
日本的国土规划主要是对土地利用、开放、保护作出统筹安排。 荷兰的国土规划是对一个地区的国土开发提供指导,以促进形成一种 全国的最适于社会战略的形式。
国 土 规 划 审 批 总 流 程 图
2. 土地利用规划 基本内容包括土地用途分区和总体指标确立。
全国、省级、地级土地利用规划应划定主要的农田保护区、土地管理 区、土地复垦区、土地开发区等
6.3.1 城市性质定义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
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6.3.2 城市职能及其类型 1. 城市职能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 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战略措施:基本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的改变;空间开发的顺序;
重大工程项目的安排等。
左眼
右眼
问题 鼻
目标
战略
嘴
重点(政策和措施)
6.1.2 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 对城市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首先应对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 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有基本的了解。
1.国土规划 泛指有关国家用地规划的行为,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 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开 发利用。
……
6.4.3 城市用地规模
根据人口规模预测的结果和国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 用地规模 = 人口×用地指标
6.4.4 城市环境容量
1. 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2. 人口容量 ∑P=b×s 其中:b为城市平均人口密度(万人/KM2) s为城市用地规模。 用地容量: ①城市发展规划所需的用地面积; ②城市范围内保证城市人口生活的副食品生产的蔬菜、畜牧用地面 积。 3. 自然环境容量
、审视更远的地域空间(资源、环境与城市的动力机制、产业结构
等)、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资源、环境与城市动力机制、产业结 构等)。 2. 远景规划指导思考、规划原则、内容和方法 1. 指导思考 2. 规划原则
3. 规划内容
4.远景规划案例
专题研究
城市定位与展望
人口城市规划
基础设施
案例: 哈尔滨远景规划(2004-2050年) 规划时限:46年 规划人口:800-1000万人 主城区空间结构:形成“X轴双环,四城双核”的沿江带状组团式城市空间发展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