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户型调研报告

户型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解放初期至今的户型特点及分析
2016
我国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济一直处于恢 复期,加上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等天灾人祸的影响 ,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加上城市建设指导思想的失误 ,如工业布局的“山、散、洞”方针等造成我国城市 建设特别是住宅建设的停滞不前。解放后我国一直是 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城市建设也带有计划经济 深深的烙印,城市规划建设一直是学习前苏联计划经 济下工业国家的发展模式。反映在居住区的建设上形 成中国特有的“工业—居住综合体”,居住区依附于 厂矿工业企业,形成一个个大而全、小而全的独立体 。 当时的城市住宅建设也受苏联的影响,由国家统 一投资、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统一分配。由于片面追求工业化的住宅生产模式, 居住区的规划上较多地采用周边式、双边式居住街坊 的组织结构,住宅建筑层数,住宅单体几乎都是千篇 一律的平顶板式楼,风格单调,缺乏多样性。住宅仅 仅能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基本没有户型的概念, 不强调功能的合理程度。由于当时住宅属福利性质, 并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住宅一直沿用到改革开放以 后,在我们今天城市的老工矿企业以及老的城市街坊 ,此类住宅仍有大量存在。
近期户型分析
(1)住宅户型多元化。 (2)住宅的居住性能增强 (3)舒适性成为时尚。
(4)家政空间的划分。
(5)社会变革促进新住宅户 型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
• 套型小 • 多为一室或带套间 的两室 • 卧室一般兼起居和 用餐功能 • 几户公用厨房和卫 生间 • 居住目标为“一人 一张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于国家财力有限,而住宅全部由国家统 建,因此住宅面积控制严格,住宅的分配也是 按级别、工龄、单双职工、人口数量等进行的, 住宅的面积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 当时的住宅功能上十分的不合理,表现在 如客厅面积小,客厅餐厅混合使用,住宅交通 流线互相穿越,动静空间的干扰,套间的大量 使用,卫生间干湿混杂等。总的说来,当时我 国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是不理想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住宅户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究其原因: 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收入的提高使得居 民有了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这是住宅户型得以改善的内在动因。 住房商品化改革以后,居民有了选房的自由,不同的家庭对住房的需求不一样,同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期望房地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得 到扶持和培养,除国有、集体所有的房地产公司外,大量的中外合资、合作、独资、 私营的房地产企业参与房地产的开发销售。 房地产投资增长迅速。房地产投资的多元化带来了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项目的多元化 ,市场上既有适应中低收入阶层的经济实用房,又有针对富裕阶层的高档住宅,这是 住宅户型得以改善的外在动因。
初期户型分析
(1)住宅户型单一。 (2)住宅面积狭小。 (3)住宅功能不合理。
当时住宅主要分为“单 身楼”、“家属楼”两大类。 “单身楼”也即所谓的“筒子 间”,由一个个房间通过外廊 或内廊串联而成,共用盥洗间, 有的甚至没有厨房。这种住宅 大多是单身青年使用,很多夫 妇结婚后也使用这种住宅。 “家属楼”也是简单的两开间、 三开间住宅,住宅的户型极其 单调。
20世纪90年代
1998年以后
2003年以后
• 起居室作为家庭团聚、 娱乐、用餐等功能的场 所独立出来 • 做到“居寝分离” • 每户厨房独立,面积加 大、设备趋于完善 • 卫生间安装三件套:便 器、浴缸、面盆 • 考虑冰箱、洗衣机专用 位置
• • • • • • •
全面进入商品住房时代 套型结构大为改善 餐、起、寝分离 厨房设备完善 设有服务阳台 卫生间安装三件套 三是以上套型多设置双 卫生间 • 居住目标为一人一间房
• 动静分区:餐、起、寝 学分离 • 有独立的小门厅、公共 或客用卫生间 • 交通流线清晰 • 附有服务阳台、储藏间 等 • 主卧室功能细化,设卫 生间、衣帽间等,并注 意干湿分区 • 面宽加大,空气通秀灵 活
THANKS
• 每户一至二室 • 多为穿套式房形 • 各房间功能仍以睡眠 为主 • 起居、用餐功能尚未 独立 • 独用小厨房和卫生间
• 增加了二室、三室套 型 • 走廊扩大为小方厅, 形成独立的用餐空间 ;家庭起居活动仍在 卧室,做到餐寝分离 • 卫生间主要具备两件 套:便器、面盆 • 有些套型增设浴位, 冰箱 • 居住目标为“一户一 套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