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论1
教,既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 要指标,也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水平 高低的一个测量器。 大凡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往往能根据教学 内容及学生的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的实 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适 合于每个学生自身特点的方法,使每个学 生的长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C、有效地减少教学信息的损失 首先,能有效地寻求‚最佳剩余度‛ 剩余度=一堂课的信息总量—教学信息量=非教学信息
5、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教学论、学科教法)的关系 1)区别 (1)对象不同,教学科学以教学的‚真‛为对象,回答
教学的本质、规律问题;教学艺术则是以教学手段、方 法的‚新‛‚异‛‚活‛为对象 ,回答教学的策略与技 艺问题。 (2)范畴不同:教学科学主要属于理论认识范畴,教学 的本质和规律往往要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 式来获得。教学艺术往往产生于人们的经验、直觉思维, 因而主要属于非理性、非认知范畴。 (3)特点不同:教学科学强调共性、普遍适用性和必然 性,为教学提供一般的相对稳定的规则和程序;教学艺 术则强调个性、特殊性和灵活性,为教学提供具体、变 通的策略和技巧。
②高激励功:指教学艺术具有明显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作用。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存在着两种方式,一种是外部激励, 由外在的刺激因素,如奖励、表扬及物质刺激所引发的动 机,另一类则是来自学习过程的内部刺激因素,如学生感 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就会产生对学习的进一步需求。 两种动机的诱发作用都是必要的,但两者的功能有所不同, 外部激励会因外部的刺激而消失,内部激励则会不断地得 到加强。 教学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往往注意两种不同动机的诱发因 素的作用,使两者作用定期更替,使外部激发作用转化为 学习过程的内部作用,使学生真正生动活泼的学习。 如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从方法入手,使学生 会学、善学。美国的布鲁姆、布姆纳强调学习过程使学生 获得成功的体验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创造性、灵活性 指教学艺术具有求‚新‛、求‚异‛、求‚活‛
的特征。 创造性是艺术的活跃因子,没有创造性,也就没 有艺术性。 宋朝皇帝赵佶(ji)考画,以诗句‚野渡无人舟 自横‛为题,惟一人独创而得中,他画的是:湖 边一舟,舟上无人,人卧旁边放一洞箫。意为野 渡无人,船主无事吹箫,吹着吹着竟睡着了。这 幅画以巧妙的构思而获胜。
量(教学辅导信息、无用信息等) 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剩余度过少,教师为能 在极少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过分强调‚高 效率‛,只考虑扩大教学信息量的传授,减少了一些必 要的重复、提醒、及一些生动的实例。结果是教师语言 压缩到象电报一样‚精炼‛,极少‚剩余度‛。学生听 得干燥无味,实际效率也不可能高。一是说书式教学, 这种教学,生动有余,学生所获真实有用的教学信息量 甚少,‚剩余度‛过大,水分过多,也不足取。 为此,必须寻求教学的最佳剩余度,使教学既生动有趣, 又避免重复繁琐。这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艺术。
2)联系 (1)教学科学是教学艺术的基础和依据 教学艺术追求‚新‛、‚异‛、‚活‛不是随心所欲的,
必然基于教学科学的‚真‛的基础上,按教学科学所揭 示的本质和规律办事。离开教学科学所揭示的本质和规 律的‚新‛、‚异‛、‚活‛,则是主观随意的乱来, 谈不上是教学艺术。 如一位教师讲《周处》一课,全文188个字,班上有五组 学生,他要求每组读38个字,但文字不是刚好在38个字 处停顿或断句。结果造成学生‚这句话该我们读‛之争 吵,课堂久久不能安静。教师的这种教学,的确具有 ‚新‛、‚异‛、‚活‛的特点,但这谈上是教学艺术 吗? ‚庖丁解牛‛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庖丁解牛之所以能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达到很高的‚解牛‛艺术境界, 在于他了解牛体的结构规律,懂得运刀的道理,这就很好 地说明了规律与艺术境界的关系。教学艺术必须是基于 教学规律与基础上的‚新‛、‚异‛、‚活‛。
其次,可减少错误,避免信息量损失。
在传递教学信息的过程中,如出现错误,
整个教学系统的信息量就会减少,因而影 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个经常出错的教师,不只是当时使教学 信息量减少,且在后继的教学中,即使其 讲解是正确的,其正确性往往会受到怀疑, 从而使学生接受到的有效信息减少。以往 的错误越多,减少的信息量就越大。
晓之以理 教学艺术
理性层面
教师
动之以情
情感层面
4)魅力性 教学艺术的魅力性是指教学艺术所具有的
使学生喜欢学习,向往学习的吸引力和感 染力。 魅力性可以说是基于科学性、创造性、灵 活性与情感性的一个必然结果。
4、教学艺术的功能
功能指的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教学艺术的功能,是指教学艺术所能发挥
教学艺术也是如此,须求‚新‛、求‚异‛、与
众不同,体现自己的个性。 因为教学因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时间地点不同 而应有所不同。即使是成功的方法与经验,其存 在也不是无条件的。 即使是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在具体运用 过程中,只有依据具体的条件进行一番创新与改 革,或是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 作用。 如果只是机械照搬他人成功的经验,只能说是对 他人经验的简单模仿,谈不上达到艺术的境界。
教学艺术的科学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内容的‚真‛ 教学艺术是为表现教学内容服务的,如果
内容讲错了,求‚活‛本身就失去了其意 义,也就谈不上艺术了。 如一位女教师讲‚一言以弊之‛的意思。 她连说带做,先讲了一句话,然后立即躲 在讲台底下,问学生‚看见我没有?‛学 生回答说‚没有‛。她接着说,刚才我表 演的就是个成语的定义,即讲一句话就躲 起来,让别人看不见。
2)艺术
(1)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典型
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 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意识形态指人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 和见解。哲学、政治、宗教、道德等是它 的具体表现。 (2)指富有创造性和方式、方法,如领导 的艺术。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求‚活‛。
二、开设教学艺术论的目标 1、给学生提供教学领域操作性强的理论,
完善学生相应领域的知识结构; 2、提高高师生的教学技能、技巧,增强高 师生的竞争能力; 3、为高师生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提高教学 效率,解放学生、解放自己打下现实的基 础。
三、教学艺术论的体系结构 1.本课程希望突出的几个特点 1)突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教法方面,突出课堂教学。学法方面,突出方法指导的 一些主要方面,如记忆方法、阅读方法、预习方法、听 课方法、复习方法等等。 2)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 理论部分尽可能少讲、略讲,实践部分祥讲、重讲,以 避免与教育学、学科教法等学科的重复。 3)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54个课时,面面俱到不可能。基于现实的具体条件,只 有依据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程度,来突出重点部分。 非重点部分略讲或不讲,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54个课时 有效的信息容量。 4)先宏观后微观,层层具体,逐步深入。 根据上述设想,教学艺术论将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教授 艺术,突出课堂教学部分。下篇是学法指导艺术,突出 学习的几个重要的方法方面。
③审美功能:指教学艺术能引起学生的美
感,进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 情操,净化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审 美和,融语言、造型、 视听艺术于一炉,引起学生的美感,键全 他们的审美判断力,进而发展他们的审美 创造力。
教学艺术论
绪 论 学习目标 ⑴教学艺术的研究对象、特征、功能 ⑵开设教学艺术的目的 ⑶教学艺术的内容结构
一、教学艺术的研究对象、特征、功能 1、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
体系。 科学是用逻辑和概念等抽象形式反映世界, 其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 客观真理。 科学工作者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求真‛。
3)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客观规律可循, 教与学必须以科学的规律为指导。从这个意义上 讲,教学是一门科学; 教学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理论应用于实 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囿于一个程式, 因而教学不仅应遵循客观规律,还要灵活运用客 观规律。从灵活运用客观规律方面而言,教学不 只是求‚真‛,且要求‚活‛。从这个意上讲, 教学又具有艺术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既可以从理性层面,通过摆
事实,讲道理影响学生;也可以从情感层面,从 满足学生的好恶,兴趣出发,影响学生。 如激发学习动机,既可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晓之以理);也可以从 兴趣,爱好出发(动之以情)。 达到教学艺术水平的教师,不只是任理性去影响 学生,而且注重情感对学生的影响,从而发挥情 感与理性两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1)教学艺术的概念 ①教学艺术属于艺术的哪种含义? 教学艺术不属于文学、美术等以典型形象反映现
实的社会意识形态。 虽然教学不泛运用语言、动作、图象等形象化手 段,但它并不反映现实,而只是作为学生理解知 识的手段。 教学艺术应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教学艺术的上位概念(属概念)应是创造性活动 方式、方法。 根据种概念=种差+属概念,我们可将教学艺术定 义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的创 造性活动方式、方法或技巧。
(2)表现手段之‚真‛,即表现内容的方法应
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 如有位教师讲《变色龙》一课,在学生既无智力 背景的铺垫,也没有必要的已知条件的情况下, 就给学生提问:‚这篇小说中有一句最重要的话 是哪一句话?‛学生于是象猜谜语似的乱猜一通, 怎么也猜测不着‚这是谁家的狗‛这一句最重要。 这种提问的方式有何科学性呢? 因此,教学艺术的首要特征是用正确的方法表达 科学的内容,这就是教学艺术的科学性。
2、教学艺术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