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特色小吃

南京特色小吃

南京特色小吃
1、小笼包:吃小笼包讲究汤汁,做的时候要把高汤凝成透明的固体胶质,切碎了拌在里面,热气一蒸,就全化成了汤水。

好的小笼包皮薄如纸,提来提去还不带破的。

小心翼翼地提出来,放在醋碗里,对准上面一吸,鲜美的汤汁就进了肚了。

不过不能着急,不然会烫着,然后再慢慢享用里面的内容。

所以南京人吃小笼包又有歌谣,“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

2、煮干丝:南京干丝是一套不同于其他城市独特的制做方法。

那些嫩而不老,干而不碎的干丝,均为豆腐店的特制而成。

将豆腐切切细丝,配合各种汤料煮好,拌上香麻油和上乘酱油,入口清爽而回味悠长。

3、牛肉锅贴:外脆里嫩、馅足汁多。

咸中带甜是南京牛肉锅贴的最大特色。

因为汁多,老主顾都把吃汤包的用到了这锅贴上。

第一口咬大了汁会漏;咬猛了汁会喷;咬太小又不过隐!
6、什锦豆腐涝:豆腐涝也叫豆腐脑、豆腐花,南京话又称“都不老”。

这道小吃全国各地都有,可南京的豆腐涝和其他地方的不大一样,除了一样的色白如玉。

清香爽口外,南京的豆腐涝讲究一个佐料,辅以虾米、榨菜、木耳、葱花、辣油、香油等十余种佐料,不光是颜色漂亮,口味更是醇、浓、香、鲜、咸淡适宜,辛辣适中,有滋有味。

南京人吃小吃还好个“说法”,这一点在豆腐涝这个朴实的小吃上也得到了验证:据说,豆腐涝这玩艺,年轻人吃了健脑补脑,老年人吃了延年益寿,为了讨口彩,店家还在里面加入什锦菜,什么意思呐?前程似锦,呵呵。

传统节俗
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代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

春节
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

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

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

这是他处所没有的。

初一早上必饮屠苏酒。

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宁府,在诗中咏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此俗始于南朝,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饮用,而且形成一套规制:日升之时,面向东方“自少至长次第饮之”。

年少的先饮,年长的后饮,取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之意。

上午起,亲友至拜新年。

在客人到来时,双手合揖,并以茶点相待。

还献二枚元宝蛋,称“进元宝”。

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

元宵节最初由祭祀而起,渐演为隆重热烈异彩纷呈的娱乐节庆。

古时为一日,唐代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节一下延长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灯。

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