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关于颅脑损伤康复 (2)课件
关于颅脑损伤康复 (2)课件
评定内容(1)
医学方面
病史、发病情况和病因 辅助检查结果(如X线、CT、MRI等) 预防 呼吸状况 吞咽困难 膀胱、直肠功能 皮肤 用药情况
评定内容(2)
感觉运动功能
视力和听力 视-空间能力 感觉-轻触觉、痛觉、运动觉、位置觉 肌力、 肌张力 异常运动模式 平衡与协调性 运用能力 姿势 运动速度和运动质量 保持姿势和平衡的运动技巧 功能运动
关于颅脑损伤康复 (2)
颅脑损伤康复
主要内容
概述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康复结局 健康教育(自学)
概述
定义、病因与流行病学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 TBI)
指头颅部、特别是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造成的脑部损伤 可导致意识障碍、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康复及其康复时机
利用各种康复手段,对患者身体上、精神上、 职业上的功能障碍进行训练,使其功能缺陷消 除或减轻,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或较正常的生 活、劳动能力并参加社会活动
强调早期介入 伤病发生后尽早开始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
康复目标
通过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使颅脑损伤患者的 感觉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言语交流
常见原因
交通事故、工伤事故、意外坠落、运动损伤、失足跌倒、难 产和手术产伤等
战时如枪伤、炸伤等火器伤等
患病率:783.3 / 10万人口 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约为2 : 1 死亡率:老年人高于青壮年,男:女 3~4 : 1 可发生在各年龄组,以青少年、老年人居多
病理生理
暴力作用于头部的方式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 暴力损伤是以着力点的损伤或脑灰质的挫伤为特征,引起脑 实质及表面出血。头部受到严重打击后,可在两个部位发生 脑损伤即着力点局部、着力点对侧,后一种情况又称之为对 冲性损伤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颅脑损伤主要类型
脑震荡、脑挫裂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原发性脑干损伤、颅内血肿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头痛、呕吐 生命体征的改变 眼部征象 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与体征 脑疝
•
刺痛时躯体出现异常伸展(去大脑强直)
•
对刺痛无任何运动反应
• 言语反应 回答正确
•
回答错误
•
用词不适当,但尚能理解含义
•
言语难以理解
•
无任何言语反应
评分 4 3 2 1 6 5 4 3 2 1 5 4 3 2 1
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3)
计分3 ~15分;≤ 8分属昏迷,≥ 9分不属昏迷;得 分越低,昏迷越深,伤情越重。
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促进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从而提高颅脑损伤患者
的生活质量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
评定内容的各方面 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 认知功能障碍评定 感知障碍评定 行为障碍评定
言语障碍评定 运动障碍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评定 其他功能障碍评定
临床上常采用以下量表来评定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alveston定向力及记忆遗忘量表
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2)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 内容
标准
• 睁眼反应 自动睁眼
•
听到言语、命令时睁眼
•
刺痛时睁眼
•
对任何刺激无睁眼
• 运动反应 能执行简单命令
•
刺痛时能指出部位
•
刺痛时肢体能正常回缩
•
刺痛时躯体出现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
评定内容(5)
心理学方面
受伤前功能状况 神经心理学或心理学评价 教育和职业情况
社会方面
家庭状况 经济和保险情况 住房或出院后的环境
评定的重点应特别强调在认知及行为等的程度与持续时间、创伤后遗忘 (post traumatic amnesia, PTA)持续的时间来 确定
主要类型(1)
脑震荡
伤后立即发生短暂的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清醒后多数患者有近事性遗忘而不能叙述当时的受
伤经过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特征 CT检查颅内无异常发现 一般认为是最轻微的一种脑外伤
主要类型(2)
脑挫裂伤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与损伤部位相关的局灶症状和体征:偏瘫与失语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CT检查可了解损伤部位、范围、脑水肿程度及
者伤后植物生存状态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类型(4)
原发性脑干损伤
脑干表面挫裂伤和脑干内点、片状出血 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特点是昏迷程度深,持续
时间长和恢复过程慢,甚至终生昏迷不醒 早期出现脑干损伤的症状与体征:如呼吸、循环功
能紊乱,严重者可迅速导致死亡 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了解损伤部位与范围
评定内容 (3)
功能状态
床上活动 体位转移 坐和站的能力 平衡 步行与步态 上下楼梯 户外活动 高水平活动(包括体育运动) 在变化环境中的功能 工作或学习能力
定量平衡能力评定
评定内容(4)
认知 / 交流 / 行为方面
觉醒水平 注意力 定向力 记忆力 交流能力 行为情况 高级认知功能
主要类型(5)
颅内血肿
按血肿来源和部位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和脑内血肿,以硬膜外和硬膜下者为常见
按伤后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 慢性三种,以急性者为常见
意识障碍的演变三个阶段
外伤后原发性昏迷 中间意识清醒(或好转)期 继发性昏迷
血管破裂可产生硬脑 膜外、硬脑膜下 或 脑 内血肿,不论哪一种 血肿,均要占据一定 空间,压迫脑组织
按外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 闭合性脑外伤 开放性脑外伤
原发性脑损伤 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直接造成的脑损害,局部脑损伤如脑震荡、脑挫 裂伤,弥漫性脑损伤如原发性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等
继发性脑损伤 指在受伤一定时间后在原发性损伤基础上出现的脑病变,主要有脑 水肿、颅内血肿、脑压增高、脑移位和脑疝等
中线结构移位情况
主要类型(3)
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实质的弥漫性损伤 主要表现为广泛的脑挫裂伤,伴以点、片状出血灶 伤后通常立即昏迷,而且昏迷程度深、持续时间长,一般无
中间意识清醒(或好转)期 CT或MRI检查显示弥漫性脑肿胀,灰质和白质界限不清,脑
室脑池受压,但占位效应常轻微,中线移位不明显 所引起的病理改变常难以恢复,死亡率高,常导致脑外伤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