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脑损伤的康复

颅脑损伤的康复


药物治疗
选用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如脑蛋白水解物、 三磷酸腺苷、谷氨酸、脑复康等。伴蛛网膜下腔出 血者可应用尼莫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防治脑血管痉 挛,适当应用止血剂。因出血、脑水肿引起颅内压 增高者需应用脱水药物,必要时行手术减压。重度 昏迷者可应用促醒药物。
抗痉挛体位
严重颅脑损伤者,常需较长时间的卧床。由于 患者肌张力增高后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痉挛姿势,影 响功能的恢复。因此,应参照脑卒中的抗痉挛体位 保持适当的卧位姿势。
关节被动活动
重点做容易发生挛缩的关节(肩关节外旋、外 展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 展和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和无自主 活动的肢体。在急性期每天做两次,以后每天做一 次,每次每个关节做3~5遍。
大小便管理
❖ 拔除导尿管,避免长期插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 统感染。
❖ 保持每日的排便常规,注意会阴部清洁,减少 泌尿系的感染机会。
描述脑损伤恢复中行为变化
Ⅰ级:没有反应 病人处于深睡眠,对任何刺激完全无反应
Ⅱ级:一般反应 病人对无特定方式的刺激呈现不协调和无目
的反应,与出现的刺激无关 Ⅲ级:局部反应
病人对特殊刺激起反应,但与刺激不协调, 反应直接与刺激的类型有关,以不协调延迟方 式(如闭着眼睛或握着手)执行简单命令
Ⅳ级:烦躁反应
认知功能障碍包括意识的改变、记忆障碍、听力 理解异常、空间辨别障碍、失用症、失认症、忽略 症等。
认知障碍常用评定方法
➢ Rancho Los Amigos(RLA)认知障碍分级 ➢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 ➢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 (MMSE) ➢ 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 (NCSE)
RLA 认知功能分级评定
第四篇 常见疾病的康复
第十二章 颅脑损伤的康复
LOGO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颅脑损伤的基本概念 颅脑损伤的康复评定方法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
难点:颅脑损伤的康复评定内容 颅脑损伤的认知障碍训练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措施
第一节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一)定义
颅脑损伤(TBI)是暴力作 用于头部而引起头皮、颅骨、 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创 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 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尤以脑 损伤后果严重,不少患者遗 留躯体、智力、心理、社会 残疾。
五、运动功能障碍评定
评定内容:
按Brunnstrom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评定法,对颅脑损 伤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
评定方法:
手法肌力测定(MMT) Ashworth肌张力(痉挛)分级 指鼻试验和跟-膝-胫试验 定量平衡能力评定 临床步态分析
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是指人们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 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衣、 食、住、行、个人卫生等基本动作和技巧。
Ⅷ级:有目的反应
病人能够回忆并且整合过去和最近的事件,对环境有认识和反应, 能进行新的学习,一旦学习活动展开,不需要监视,但仍未完全恢 复到发病前的能力,如抽象思维,对应急的耐受性,对紧急或不寻 常情况的判断等。
三、行为评定
❖ 发作性失控 ❖ 额叶攻击行为 ❖ 负性行为障碍
四、言语障碍评定
言语障碍的特点是、言语错乱、构音障碍、命名 障碍、失语等。临床以失语为主。 ❖ 运动性失语 ❖ 感觉性失语、 ❖ 命名性失语 ❖ 失写症 ❖ 失读症
一、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颅脑损伤程度主要通过意识障碍程度来反应,昏 迷的深度和持续时间是判断TBI严重程度的指标。国 际上普遍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来判断急 性损伤期意识情况。
GCS最高计分15分为正常,最低计分3分,7分以下属昏迷,大于等于9分不属昏迷,昏迷愈深, 伤情越重,得分越少。
轻型:总分13-15分,伤后昏迷20分钟以内者 中型:总分9-12分,伤后昏迷20分钟-6小时 重型:总分6-8分,伤后昏迷或再次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 特重型:总分3-5分
二、认知障碍的评定
认知功能包括判断、记忆、注意力、逻辑推理、 抽象思维、解决问题、数字计算、排列顺序等,属 于大脑皮层的高级活动范畴。
Ⅵ级:适当反应
病人表现出与目的有关的行为,但要依赖外界的传入与指导,遵从 简单的指令,过去的记忆比现在的记忆更深更详细。
Ⅶ级:自主反应
病人在医院和家中表现恰当,能自主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很少差 错,但比较机械,对活动回忆肤浅,能进行新的学习,但速度慢, 借助结构能够启动社会或娱乐性活动,判断力仍有障碍。
病案
❖ 患者,男,50岁,因“昏迷、运动障碍6月余”入院。6 个月前因车祸致昏迷,头颅CT示“脑挫伤、原发性脑干损 伤、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脑室内出血”,当 时GCS评分3分,经清创缝合、防治脑水肿等治疗,患者 昏迷20余天后清醒。
❖ 查体:言语不清,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注意力下降, 双上肢肌力Ⅳ+ ,双下肢近端肌力Ⅳ+,远端肌力Ⅲ。双侧 指鼻试验不准确,闭目难立征阳性。
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 识、运动、感觉、认知、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障 碍,甚至植物状态、死亡等。
三、主要功能障碍
❖ 运动功能障碍 ❖ 感觉功能障碍 ❖ 言语功能障碍 ❖ 注意力障碍 ❖ 记忆力障碍 ❖ 知觉障碍 ❖ 心理障碍 ❖ 神经损伤
第二节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的意义
❖ 了解功能障碍的程度,判断预后。 ❖ 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 ❖ 判断康复治疗的疗效。 ❖ 早期评定,正确评价,恰当地使用评价工具。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颅脑损伤后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能 力障碍,康复训练重点训练和指导患者各种日常 生活能力,包括穿衣、进食、移动、个人卫生、 二便、洗澡等。
部分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配置一些生活 辅助器具。必要时进行生活环境改造。
物理因子治疗
超声波、中低频电疗等,对头颅、患肢以及 大脑神经功能进行治疗。
❖ 常用量表: ▪ Barthel指数(BI) ▪ 改良Barthel指数(MBI) ▪ 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七、其他功能障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评定
❖ 情绪障碍评定 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DS) 焦虑自评量表(SAS)
八、颅脑损伤的预后
九、颅脑损伤的结局
第三节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原则
❖ 病情稳定,即可进入康复期。 ❖ 以认知功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 ❖ 整体考虑、全面康复,家属参与。 ❖ 争取达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重返社
中医康复治疗
❖针灸 ❖推拿 ❖气功
三、后遗症期康复
(一)康复目标 使患者学会应付功能不全状况,学
会用新的方法代偿功能不全,增强患 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能力, 回归社会。
对患者进行身体上、精神上和职业 上的康复训练,为能顺利重返工作、 社会和家庭打好基础。
(二)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职业训练 矫形器和辅助器具的应用
裂伤)和颅内血肿 4.按伤情表现:急性期和恢复期
(三) 流行病学
发病率仅次于四肢的损伤,其发病年龄以10~29 岁最多,占62%。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工伤、 运动损伤、跌倒和撞击等原因伤及头部所致。
二、临床表现
轻症患者多可以很快地恢复正常,但部分患 者会出现持续不同时间的头痛、易疲劳、记忆力 差、眩晕、情绪不稳定和烦躁等脑外伤综合征表 现,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心理障碍的治疗
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能面对现实,用积极 的态度配合治疗,尽快消除其消极情绪,树立信 心和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恢复和(或)代偿其失去的 功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运动障碍的治疗
从哪个阶段开始训练
❖ 运动发育程序: 翻身-起坐-坐位平衡-坐到站-站位平衡-步行 (1)床上训练 (2)坐起训练 (3)坐位平衡训练 (4)从坐到站训练 (5)站立及及站位平衡训练 (6)步行训练 (7)上肢与手功能训练
治疗的原则是利用躯干肌的主动运动, 通过联合反射、共同运动、姿势反射等手 段,诱发软弱无力的瘫痪肌群收缩,防止 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
(二) 康复治疗
• 一般处理 • 药物治疗 • 维持抗痉挛体位 • 关节被动活动 • 大小便管理 • 催醒治疗
一般处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随时给予必要的处理。 维持营养,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昏迷患者应鼻饲 充足的饮食。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入 气道,随时翻身、拍背、吸痰,气管切开者要做好 气管切开护理。防治泌尿系统感染,尿潴留者应保 留导尿。使用充气气垫,保持床面整洁,定时翻身 并用温水擦洗全身,大、小便后必须用湿毛巾擦干 净,防治压疮。
病人处于躁动状态,行为古怪,毫无目的,不能辨别人 与物,不能配合治疗,词语常与环境不相干或不恰当,可 以出现虚构症,无选择性注意,缺乏短期和长期的回忆。
Ⅴ级:错乱反应
病人能对简单命令取得相当一致的反应,但随着命令复 杂性增加或缺乏外在结构,反应呈现无目的、随机或零碎 的;对环境可表现出总体上的注意,但精力涣散,缺乏特 殊注意能力,用词不达意常常不恰当并且是闲谈,记忆严 重障碍常显示出使用对象不当,可以完成以前常有结构性 的学习任务,如借助帮助可完成自理活动,在监护下可完 成进食,但不能学习新信息。
催醒治疗 ❖ 声音刺激 ❖ 视觉刺激 ❖ 深浅感觉刺激 ❖ 针灸治疗
二、恢复期的康复
(一)康复目标 促进分离动作的进一步完善,提高
患侧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 提高记忆、注意、思维、知觉、学
习等能力。 最大限度的恢复感觉、运动、认知、
知觉、语言等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 力。。
(二)康复治疗
• 认知障碍的治疗 • 知觉障碍的治疗 • 言语障碍训练 • 行为障碍的治疗 • 心理障碍的治疗 • 运动障碍训练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 物理因子疗法 • 中医康复治疗
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
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训练
❖ 指出报纸中的信息 ❖ 排列数字 ❖ 物品分类 ❖ 作业疗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