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的教学原理和应用
组织: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合作协商、体验探索) 引导:引导学生正确建构 (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优化学习策略)
帮助:为学生建构提供一切支持 (提供学习资源及搜集的途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促进:促使学生达成有效建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激励)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的
原理和应用
一、建构主义教学的原理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原理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 和经验,通过与他人的协作,主动建构而 获得的。 1、知识分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 客观知识 主观知识 科学性 存在性 绝对性 经验性 体验性 相对性
2、学生习得的是主观知识,主观知识是学生自 己建构的。
皮亚杰:教学就是创设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 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性的工具和信 息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丰富的“硬”环境与和谐的“软”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硬件”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软件”分析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环境分析
资源库:教科书、教师、学习资料、光盘 符号簿:笔记本、索引卡片、计算机 表现场所:教室、水族馆、模拟真实世界 建构工具包:在真实世界没有明确对应物 任务管理者:教师、学生 根据丰富与否:低程度学习环境与丰富的学习环境 必须致力于创设资源丰富、场所开放的学习环境。
1、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1)学生是建构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
*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 对客 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以完成意义建构为最终目的(以发展为根本) (3)以设计学习环境、创设情境、协作学习为实现建 构的主要场所、途径和方法(以活动为主线)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原则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亲身体验
1、学会思考:必须主动建构,不能被动吸收 2、善于质疑:认知冲突和疑惑是学习的刺激 3、协作交流:通过合作协商和评价学习知识
4、实践体验:学什么与怎么学相结合
做中学 谈中懂 写中通
(三)建构主义的基本教学原则
1、创设学习环境——开放、民主
2、教学中
教师提供若干适合讨论的问题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题,教师巡视、参与各组活动 各组代表上台报告讨论结果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
3、教学后
教师分析整个教学活动并检讨改进
2、探索中的我市“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促进等 组 协 帮 互 参 激 织 商 助 动 与 励
学 习 导向 目 标 或 生成 任 务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1)教学目标分析 (确定当前学习的“主题”)
(2)情境创设 (要与主题有关、尽可能真实)
(3)信息资源设计 (确定所需信息种类及作用) (4)自主学习设计 (根据所选教学方法而定) (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确定讨论的问题和形式)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确定评价的内容和形式)
* 建构主义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二)
1、台湾“问题双环”教学模式
技术
数学 任务 科学 外化 哲学 历史 创造
媒体
引导 教育
新知 心理 辅导
对谈
小 问题 合 作 组 解题 学习
主
客
内化
新知
评量 分析
环境
社会 文化 语言
“问题双环”教学的步骤
1、教学前
设计任务或问题 考虑如何建立学习环境 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考虑如何分析评价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教学环境四要素
情境 是指与一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活动情境或 问题情境 协作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协商合作 会话 协商合作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意义建构 形成新的图式(认知结构) 必须致力于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并提供 机会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
2、 组织、引导、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支持、 促进学生 的建构
3、建构的过程就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同化:图式的扩充(量的扩展、人对环境作用)
顺应:图式的改变(质的变化、环境对人作用) 同化 图式 图式 顺应
(已知) 平衡
(新知) 平衡
不平衡
* 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1、萌芽期 维柯:“新科学” “ 诗性的智 慧” 康德 :主体能动性思想 杜威 :教育是人性的改变 2、创立期 皮亚杰: 主体建构产生知识、同化与 顺应、主体与环境的互动作用 3、发展期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联系生活 布鲁纳:发现学习、自己探索、师生对话 4、繁荣期 认知的建构主义 、 社会的建构主义、 激进的建构主义
1、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 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学习环境中展开教学活 动进程的可操作、可控制的稳定性结构流程。
理念
模式
(中介)
实践
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指 导、帮助学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以 促进学生达到有效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结构流程。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一)
1、支架式教学 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使学生的智力活 动逐步深入,不停地从一个水平引导到一个新水平 2、抛锚式教学 确定问题(事件),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去感受、 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的讲解和介绍 3、随机进入教学 学习者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随机进入同 样内容的学习,以获得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7)强化练习设计 (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补充)
支架式教学的主要步骤
1、搭脚手架
掌握知识的三级水准 最近发展区
2、进入情境
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3、独立探索
启发引导 独立分析 帮助探索
4、协作学习
小组协商、讨论
5、效果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他评;学习能力、所作贡献;建构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教学步骤
生 成
学生的自 主、合作 探究活动
补 偿
自 判断 评 和 他 评
反馈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块”
“自主学习”模式的具体运用
1、串联式 目 标 2、并联式 “块”1 目 标 评 价 块1 “块” 1 “块” 2 3、混联式 块2 块1 “块” 3 评 价
“块”2
块3
“块”3
块3
块2
四、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