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四章课件
令人心 寒的捞 尸费
长江大学3名大学生为救两名落水 少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令人 心寒的是,面对同学们的“跪 求”,某些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 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 元的捞尸费!
课程导入
假如社会没有 了道德?
假如社会没有了道德?
• 金子!黄黄的,光闪闪的; 只要有一点点, 就可以 使黑变成白, 使丑变成美, 使错变成对, 使懦夫 变成英雄,使老朽变得朝气蓬勃。 ——威廉 ·莎士比亚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 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 ,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 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 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马克 思
道德大讨论:老人摔倒了,你会扶吗? 你会见义勇为吗?
结梯救人
•
2009年10月24日,两名少年在长江 湖北荆州段游玩时落水,长江大学15 名大学生结成人梯救人,3名冬泳队员 也跳入江中施救。施救过程中,3名19 岁的大学生英勇献身。
结梯救人
引发大讨论
• “金子换石头” ? • “90” 后大讨论?
(三)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 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 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
分 析
观点一:诚信是一种理想化的美德,现实 生活中做不到,讲诚信者往往吃亏。 观点二:我是想讲诚信的,但别人不讲, 我也只好不讲了 。
(3)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① 认识功能 ② 调节功能 ③ 其他(导向、激励、辩护、沟通)
道德常常能填 补智慧的缺陷,而 智慧却永远填补不 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 西令我敬畏:在我 头上的灿烂星空和 在我心中的道德律 令。
——康德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①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②影响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③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 力量 ④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⑤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⑥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民无信不立
“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 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令人失望的现实:
假冒伪劣 成灾
(三)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1.何谓诚实守信?
诚实: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守信: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
要求: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四)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 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 利益。
蚂蚁的集体主义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 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纲要》,第一次系统明 确的提出“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 道德规范。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五 种 历 史 类 型
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原始社会的道德
曲 折 上 升 的 过 程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 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四章
第四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道德形成 和发展的过程,自觉继承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知荣辱、求发展,努 力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4、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
道德常常能填 补智慧的缺陷,而 智慧却永远填补不 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 道德的内涵
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意识形态。
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 内心信念来维系 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 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解读概念
1、道德评价的三种方式:社会舆论、传统习 惯、人的信念
热点聚焦
• 真药 VS假药 VS劣药鉴别
•
•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 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 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 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 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 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历史和现实表明,道德在一个社会 中的作用大小,往往取决于作为主干的基 本道德规范在社会成员中的知晓度、信奉 度和践行度。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体现了 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 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是从最基础 、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方面,对已有的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 整体,同时又从公民道德建设方面, 对与已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进 行了新的扩展和完善。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仁者爱人,修已安人
仁
兼相爱、交相利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之用,和为贵”
2.诚实守信
个人 单位
社会 国家
高尚的人格力量
宝贵的无形资产
正常秩序的基本保 证 良好的国际形 象
诚实守信
求珍品,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讲堂誉, 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
全聚德烤鸭出炉5分钟内必 须端给客人,每只鸭子必须 切90片以上 。
“全而无缺、聚而不 散、仁德至上”
诚实守信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应该老老实 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 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一 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学态度办事的人 ,自以为得计,自以为很聪明,其实 都是最蠢的,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 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 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三鹿的倒下
当代活雷锋——郭明义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 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 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 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客观需要。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 建设的内在要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 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一)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
国主义精神,自觉的学法、懂法、用法、
守法和护法;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
实守信、诚恳待人;
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 、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 俭节约、积极进取; 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 己奉公、服务社会。
2011年4月14日温家宝同国务院参事和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
•
思考:
市场经济的经济局限性需要社会主义道德 来弥补。 市场经济的社会负面效应需要社会主义道 德来克服。 市场经济的行为规则需要社会主义道德规 范来补充。
如何解决上述现象?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不居功,择善而从
(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
思诚,信以行义。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成是一种高层次的 需要
是非之心,智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 辩之,笃行之。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思考:道德路”有道,惟德有“得”
中国最早把“道”与“德”作为一个概念使用的 在中国古代: 是战国末期的荀子。他在《劝学》篇中说: 在西方的古代文化中,“道德”指风俗、 “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 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习惯,也含有原则、规范、品质及善 “德”即“得”,指人们认识“道”、遵循“ 意思是说,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能按“礼”的规定, 恶评价的意思。 内得于己,外施于人。外施于人称为“德”。 就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 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 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 强人们的自立、竞争、效率、民主法制和开 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