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军阀政治:民国初年的政局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北洋军阀的性质是代表( A )阶级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
A.地主买办 B.地主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2.北洋军阀的主要靠山是( B )。
A.地主阶级 B.买办阶级
C.资产阶级 D.外国帝国主义
3. 宋教仁被刺案成为( C )的导火线。
A.护法运动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 D.云南独立
4. 1915年5月,为了让日本支持其复辟帝制,袁世凯竟然接受日本强加给中国的( A )。
A.二十一条B.西原借款
C.善后大借款D.中日友好盟约
5.1917年6月,带领“辫子军”北上,拥护溥仪复辟的人是( D )。
A.袁世凯B.段祺瑞 C.冯国璋 D.张勋
6.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 C ),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A.国民党 B.中国国民党
C.中华革命党D.三民主义青年团
7. 张勋复辟失败后,孙中山为恢复《临时约法》,团结西南军阀掀起了( B )。
A.护国运动B.护法运动 C.二次革命 D.肇和军舰起义8.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 C )。
A.中华革命党
B.国民党
C.统一共和党
D.国民共进会
9.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 B )。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
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10.1915年,( C )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1.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D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2.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C )。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
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
13.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军阀拥有武装
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
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14.袁世凯死后,英美帝国主义扶植的军阀主要有( A )。
①直系②皖系③奉系④滇系⑤桂系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 ②③
15.“府院之争”中,美国支持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 D )。
A.加强中立国力量
B.抵制皖系势力
C.扶植黎元洪当总统
D.防止日本独霸中国
16.1917年孙中山针对( D )指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并举起“护法”旗帜
A.黎元洪
B.张勋
C.张作霖
D.段祺瑞
17.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 C )。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运动的失败
C.护法运动的失败
D.保路风潮的失败
二、多项选择题
1.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以下北洋军阀的统治( ACD )。
A.吴佩孚 B.曹锟 C.孙传芳 D.张作霖
2.1913年到1917年期间,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斗争有( ABC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黄花岗起义
3.为了防范袁世凯的独裁野心,1912年2月14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临时参议院的辞职咨文中提出辞职的附加条件是( BCD )。
A.袁世凯承认共和
B.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C.新总统到南京就职
D.新总统要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它采取的孤立和敌视政策是
( BCD )。
A.公然要挟清政府派兵镇压
B.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C.增派军队进行武力威胁
D.扣留中国海关税收
5.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主要有
( ABC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保路风潮
6.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主要原因是( ABD )。
A.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支持
B.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C.袁世凯假意赞成共和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的表现为( ABC )。
A.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并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
B.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使列强控制和监督中国财政
C.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
D.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对农民征收苛捐杂税
8.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 AB )。
A.皖系
B.直系
C.奉系
D.桂系
9.得到日本支持的军阀有( AC )。
A.段祺瑞
B.冯国璋
C.张作霖
D.黎元洪
三、填空题
1.府院之争最终爆发的起因是。
2.袁世凯复辟后,下令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全称)
3.1915年12月25日,蔡锷(人名)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形成了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
4.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的是李烈钧。
5.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
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
中华革命党。
6.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在云南宣布独立的是蔡锷。
7.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四、辨析题
1.袁世凯的去世是造成北洋军阀迅速分裂的根本原因。
错
2.袁世凯称帝仅仅是因为这个人贪心不足,当了大总统不够还想当皇帝。
五、简答题
1.袁世凯败亡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另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2.列举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权力博弈中,有哪些人拥戴袁世凯出来当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答:帝国主义列强,革命高潮中附从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甚至还有一些革命党人。
3.简述武昌起义后各省政权更迭过程中革命所蕴含的危机。
答:在武昌起义和各省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既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又暴露出了软弱性和妥协态度。
在一些地方,开始是由革命派发动新军或会党举行武装起义、宣布“独立”的。
可是当反动势力反扑时,他们却不敢发动群众保卫已经夺得的政权,致使政权落到了立宪派或旧官僚、旧军官的手里。
在一些省份,旧官僚和立宪派实际上改头换面地维持着旧政权。
有的地方虽是革命党人掌权,但这些人很快蜕变为新军阀、新官僚。
这就意味着,革命是很快地发展了,但它的基础并不牢固,在它的内部和外部都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六、论述题
1.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第一,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第二,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
中国重新落人了黑暗的深渊。
2.简述孙中山为挽救共和进行的斗争。
3.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政权为什么会迅速实现更替,袁世凯夺权最终导致中华民国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