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潮州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

广东潮州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报告(征求意见)潮州市湘桥区农林业局饶平县兴林工程设计室二〇一五年十一月项目名称: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报告项目委托单位:潮州市湘桥区农林业局项目编制单位:饶平县兴林工程设计室法人代表:陈应娟项目负责人:张炳辉资格证书:丙级证书编号丙19-058参加编制人员:饶平县兴林工程设计室:张华通陈建新陈应彪王俊林张炳辉庞伟玲陈梦婷余丽萍陈衍楷沈树鸿赖松涛湘桥区农林业局:陈俊才李滨沈刚项目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签发人:目录一、基本概况 (1)二、划定总则 (3)三、划定过程 (5)四、划定内容 (6)五、划定方法与技术路线 (7)六、划定成果 (8)七、管控措施 (12)附表:1、森林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2、林地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3、湿地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4、物种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5、林地、湿地红线划定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6、湿地红线划定按保护分类面积统计表7、林地红线划定按地类面积统计表8、生态公益林按事权、等级面积统计表附图:1、森林红线区划图2、林地红线区划图3、湿地红线区划图4、物种红线区划图附件: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4]44号)2、《广东省林业厅关于转发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粤林[2014]106号)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报告一、基本概况(一)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湘桥区也称“府城”,地处韩江中下游,居闽粤交通要冲。

在域内有我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而得名。

境内“三山一水护城廓”的独特风貌,与其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相得益彰,使之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区和旅游观光之胜地。

1991年12月,湘桥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县级建制区,成为潮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潮安县,设立为潮州市潮安区,原潮安县的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划归潮州市湘桥区管辖,现辖区面积319.14平方公里。

2、气候:湘桥区地处亚热带,滨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水热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21.4℃,极端最低气温为0.5℃,极端最高气温为39.6℃,年降水量1696毫米,多集中在4-9月。

无霜期长(平均350天),有利于植物生长,生物繁衍更迭活跃。

3、土壤:全区山地土壤属于花岗岩、石英斑岩和流纹岩发育的黄壤、红壤、赤红壤、以山地赤红壤为主。

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

4、植被:本区属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区,自然植被以次生类型为主。

该地区维管束植物计约192科、705属、1162种(含栽培种),其中,蕨类植物26科42属62种,裸子植物7科9属10种,双子叶植物132科533属916种,单子叶植物27科121属174种。

有不少种类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在植被的组分中,乔灌木502种,占总种数的43.2%,藤本168种,占14.5%(木质藤本8.7%),草本492种,占42.3%。

乔木层的优势树种有马尾松、杉木、红锥、米锥、木荷、油桐、黧蒴栲、南岭栲、柠檬桉、黄樟、石栗及竹类等;灌木层的主要种类有桃金娘、梅叶冬青、豺皮樟、杜鹃、滨盐肤木等;层间植物有木质大藤本楠藤、买麻藤、中华青牛胆、牛大力藤等,还有山银花、玉叶金花、络石、金樱子等在乔灌丛中占一定的优势;草本层主要以细毛鸭嘴草、芒、芒萁、贯众、金毛狗等为主。

乔灌木种类大都是常绿的,但也有一些落叶性种类,如枫香、油桐、山乌桕等63种,占总数的5.4%。

(二)社会经济概况1、社会经济近年来,湘桥区委区政府把握“城市东扩”战略带来的契机,以转型升级为动力,着力提升经济整体实力,以“环境创优”为抓手,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以“扩容提升”为目标,着力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

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1.43亿元,比增7.8%;完成区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8亿元,增长16.02%;实现税收总收入18.10亿元,比增6.1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74亿元,比增22.17%。

2、交通概况湘桥区是潮州市交通枢纽,省道233、231贯穿南北,北连丰顺与凤凰,南连汕头;省道335贯穿东西连接饶平与揭阳;汕汾高速横穿湘桥区铁铺镇。

湘桥是集高速公路、省道和地方道路为一体辐射周边地区,交通十分方便。

(三)森林资源现状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579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3278.8公顷,未成林地3802.6公顷。

活立木总蓄积量53.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1%,林木绿化率55.8%。

全区境内分布有森林植物1500多种,其中乔木树种200多种。

常见树种有杉木、松、红锥、栲、木荷、桉、相思、茶等。

植被主要有芒箕、乌毛蕨、大芒、黄枝子、桃金娘等。

二、划定总则(一)划定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将具有珍稀濒危性、特有性、代表性及不可替代性等特征,以及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功能显著和生态脆弱区或敏感区,对于人们生产生活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林地、湿地划入重点保护红线范围,强化管理措施,坚守生态屏障。

2、坚持保护为本原则。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牢牢把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要求,坚守生态底线,夯实生态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

3、坚持实事求原则。

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应基于我省现有各类森林、湿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现状,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禀赋的实际情况,与受保护对象、经济水平和监管能力相适应,突出重点,确定目标,分类施策,确保划定的林业生态红线得到有效管控。

(二)划定依据1、《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 1954-2011)。

2、《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1955-2011)。

3、《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资地函[2012]2号)。

4、《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4)。

5、《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GB/T 26424-2010)。

6、《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 214号)。

7、《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标准》。

8、《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调整管理办法(试行)》(粤林[2009]173号)。

9、《广东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广东省林业厅,2014)。

10、《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操作细则》(广东省林业厅,2014)(三)划定范围划定范围为行政辖区内的森林、林地、湿地、物种红线,包括区域范围内省市属国营林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等范围内的森林、林地、湿地,以及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林业发展的土地。

(四)控制期限2015-2020年。

(五)划定目标森林、林地、湿地和物种4条红线目标。

三、划定过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目标确定、区划调查、数据库建立、成果公示和成果编制等。

(一)前期准备广泛收集基础地理、森林资源调查、专业调查及其他相关规划资料,并与湘桥区农林业局协商,获取相关资料。

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做好具体的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经验总结。

(二)目标确定划定范围为区级行政辖区内的森林、林地、湿地、物种红线,包括区域范围内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范围内的森林、林地、湿地,以及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林业发展的土地。

(三)区划调查利用最新航空遥感影像,结合外业调查核实,将森林、林地、湿地和物种保护生态红线范围落实到山头地块,以小班为基本单元,调查相关属性因子,明确林地、湿地保护区域等级。

(四)数据库建立区划调查工作完成后,利用林业生态红线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平台进行内业整理和数据录入,建立湘桥区级林业生态红线数据库。

(五)成果公示和成果编制将数据汇总,形成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成果数据。

编写划定成果报告,统计相关表格,制作相关专题图。

建立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一张图”。

构建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管理信息系统。

四、划定内容(一)明确区级林业生态红线保护的目标、任务,将林业生态红线目标分解到镇(场)。

湘桥区辖4个镇(意溪、磷溪、铁铺、官塘)、9个街道(桥东、凤新、城西、湘桥、西湖、金山、太平、南春、西新)、1个公园、1个开发区、1个部队和1个林场(红山林场)。

利用林业生态红线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平台将湘桥区分割成桥东街道、意溪镇、凤新街道、城西街道、湘桥街道、西湖街道、金山街道、太平街道、南春街道、西新街道、公园、红山林场、开发区、部队、磷溪镇、铁铺镇、官塘镇共17个小块进行森林、林地、湿地、物种红线划定,并划定范围内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及已审批被征用土地等。

(二)将林业生态红线范围落实到山头地块,以小班为单元,开展生态红线主要属性因子调查,明确林地、湿地保护区域等级。

根据林业局提供的湘桥区森林资源档案更新数据和实地调查,对各小班的生态红线主要属性因子进行调查记录,并根据《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操作细则》的要求明确林地、湿地保护区域等级,将区域内各类林地、湿地划分为Ⅰ、Ⅱ、Ⅲ、Ⅳ级共4个保护区域等级。

(三)建立林业生态红线地理空间数据库。

林业生态红线数据库是在林业数据库属性字段基础上,对增加、扩充、删除、错划和漏划的情况进行记录更新,建立林业生态红线地理空间数据库。

(四)建立林业生态红线一张图。

根据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结果和建立的林业生态红线地理空间数据库,建立林业生态红线一张图。

利用广东林地更新县级软件,导出森林红线区划图、林地红线区划图、湿地红线区划图、物种红线区划图、生态公益林分布图和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等级分布图。

五、划定方法与技术路线(一)划定方法1、划定调查本底数据库以2011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数据库为基础,根据湘桥区最新镇级行政界线,重新生成调查本底数据库,并以镇为基本单位分发数据。

2、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本区林地变更调查基础资料和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其中包括遥感影像、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和飞播造林等造林设计(图)和验收资料、森林主伐、低产(效)林改造和更新性采伐等森林采伐设计(图)和验收资料、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的可研报告以及相关审核审批资料和设计图等。

3、红线划定严格按照《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操作细则》(2015年)的标准和要求执行,划定行政辖区内的森林、林地、湿地、物种红线。

(二)技术路线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技术路线是,以镇级行政区域为区划和变更调查基本单位,以林地落界(或最新二类调查)成果为基础,收集掌握间隔期内的林地范围、地类和管理属性变更资料,应用前后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判读区划变化图斑,通过调查核实后,确定林地变化情况,产出本期林地变更调查成果,并将林业生态红线落实到山头地块,经逐级汇总,变更广东省林地数据库,生成林业生态红线数据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