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思考题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思考题

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思考题
思考题一:
一、选择题
1.儿童自我意识的开始发生是从( A)
A.知道自己的名字开始 B.掌握代名词“我”开始
C.掌握代名词“我的”开始 D.把自己和他人名字区分开始
2.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是在(B )
A.乳儿期 B.婴儿期
C.学前期 D.学龄初期
二、填空题
3.从__婴儿期__时期开始形成了儿童最初的个性倾向。

4.依恋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关系建立期、__依恋关系明确期_和目的协调的伙伴期。

5.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__青少年期__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三、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即关于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意识,特别是关于人我关系的意识。

2.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并能使人的行为表现出积极性。

四、简答题
1.简述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1.只有1岁末的时候,儿童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才能算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是跟儿童掌握有关自我的词相联系的。

先是知道自己的名字。

以后是掌握代名词“我”。

当儿童开始掌握“我”这个词的时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即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弱型—抑郁质,强、不平衡型—胆汁质,强、平衡、惰性型—粘液质,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

2.简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弱型—抑郁质,强、不平衡型—胆汁质,强、平衡、惰性型—粘液质,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

五、论述题
1.简述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1.只有1岁末的时候,儿童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才能算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是跟儿童掌握有关自我的词相联系的。

先是知道自己的名字。

以后是掌握代名词“我”。

当儿童开始掌握“我”这个词的时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即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

2.简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弱型—抑郁质,强、不平衡型—胆汁质,强、平衡、惰性型—粘液质,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D
5.A
6.C
二、填空题
1.婴儿期
2.自我意识
3.婴儿
4.依恋关系明确期
5.青少年
三、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即关于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意识,特别是关于人我关系的意识。

2.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并能使人的行为表现出积极性。

四、简答题
1.只有1岁末的时候,儿童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才能算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是跟儿童掌握有关自我的词相联系的。

先是知道自己的名字。

以后是掌握代名词“我”。

当儿童开始掌握“我”这个词的时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即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弱型—抑郁质,强、不平衡型—胆汁质,强、平衡、惰性型—粘液质,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

五、论述题
1.只有1岁末的时候,儿童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才能算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是跟儿童掌握有关自我的词相联系的。

先是知道自己的名字。

以后是掌握代名词“我”。

当儿童开始掌握“我”这个词的时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即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弱型—抑郁质,强、不平衡型—胆汁质,强、平衡、惰性型—粘液质,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

思考题二:
一、动作发展
1、婴儿的抓握技能是如何发展的?它对婴儿的认知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2、有关婴儿动作发展的理论假说有哪些?
3、婴儿动作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二、感知运动智慧
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感知运动智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子阶段?每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皮亚杰认为智力起源于感觉运动,他的依据是什么?这一理论主张近年来受到什么挑战?
3、阐述研究方法对研究婴儿认知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性。

婴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语言发展
1、试述各种言语获得理论,并谈谈你的见解。

2、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社会互动可能以什么方式帮助语言的习得?
3、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育有何想法?
四、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1、婴儿气质的研究如何开展?主要的气质类型有哪些?
2、气质特征如何影响儿童与别人的交往?
3、描述婴儿依恋的形成过程及类型。

4、谈一谈照料者与婴儿特征对依恋形成的主要影响。

5、试用成人依恋量表分析自己或他人的依恋类型。

五、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1、出生后头两年儿童情绪发展有哪些重要特点?按时间顺序列表说明。

2、简述儿童早期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

3、试述婴儿期自我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意义。

思考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 吉卜森的视崖实验装置主要用于研究婴儿的——。

A视敏度 B图形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2. 新生儿是指( )
A.从出生到1个月的儿童
B.从出生到3个月的儿童
C.从出生到半年的儿童
D.从出生到1岁的儿童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婴儿依恋
“成熟势力说”
视崖实验
三、论述题(每题7分,共35分)
1、婴儿期的年龄阶段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2、新生儿有哪些无条件反射,这些发射具有什么意义?
3、什么是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4、婴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特点有哪些?
5、乔姆斯基的“言语转换生成说”的理论是什么?
6、婴儿期言语的发展特点有哪些?
7、气质的四重类型说是什么?
8、什么是婴儿依恋?婴儿依恋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共有几种婴儿依恋的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