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山沟里的孩子》介绍了大山里的孩子为了寻求改变山沟贫困面貌的“金钥匙”,而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远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

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动人,是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一篇好范文。

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向大山里的孩子学习,为了家乡幸福美好的明天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二、学情分析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设计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情感来。

2、通过对课文所描述的孩子上学、回家情景的段落的感情朗读,感悟山沟里的孩子热爱学习的可贵品质。

3、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续写“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

五、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创境激情。

同学们,两年多来,咱们班的同学不怕酷暑严寒,不顾雨雪风霜,每天要走十几公里的路到学校上课,有的人中午连家都不能回,常年吃不上热乎的午饭,老师很感动。

那么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每天又是怎样上学的呢?今天,我们学习《山沟里的孩子》。

[点评:引导学生和山沟里的孩子作比较,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板书:山沟里的孩子读课题,想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山沟里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多少路?他们在路上要走多少时间?冬天下大雪,山里的道路多难走呀!夏天下大雨后,山沟里有洪水怎么办?)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也正是老师想知道的,那咱们就一块儿学习这篇课文,看能不能解答这些问题呢?[点评:从课题入手,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是整体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二)多种形式读文,巩固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己先检查一下生字都会读了没有,字音读得正确不正确。

2、同桌共读一本书,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看看课文读得是否正确,是否基本流利。

3、小组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采用什么方法由各小组自己来决定)。

4、指名朗读课文,重点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点评:农村三年级学生在预习时能自学生字,但课堂上必须为他们安排巩固复习的学习活动和时间。

](三)自由读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同桌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

[点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是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四)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对,这篇课文就是写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情景。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样上学的,他们为什么而学习?划分层次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写了几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你认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1)边看边思考。

(2)试着分一分,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3)和同学们交换一下意见。

商量一下,还能有别的分法吗?学习第一部分1、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轻声读课文中具体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上学情景的段落,找一找具体描写孩子们上学的词句画出来,再读一读。

(2)想一想山沟里的路会是什么样的,想想孩子们上学、放学路上的样子和心情。

(3)把自己想象的情况跟同桌说一说。

[点评:引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阅读的一些方法: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

]2、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认真想一想,你具体读懂了什么?3、在四人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是怎么读懂这些意思的?4、先试着感情朗读第一部分,再和同学比一比。

[点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促使学生角色移位,情感参与,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方法。

]5、讨论:这一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读懂内容。

1、默读,思考、讨论:(1)“金钥匙”指什么。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什么意思。

2、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4、联系自己想一想:(1)山沟里的孩子为什么读书不怕困难?我们自己呢?(2)山沟里的孩子能找到“金钥匙”吗?为什么?(五)重点精读,深入理解过渡语:同学们,刚才大家通过认真阅读、思考、讨论,读懂了课文内容。

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起早贪黑上学的情景。

那么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上学情景的,山沟里的孩子每天上学的路上到底会遇到哪些困难呢?1、认真读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写山沟里的孩子们上学的困难的。

(1)读一读,找一找:哪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用得最多,画出来,想想为什么。

(2)看图,联系自己是怎样上学的,想一想,山沟里的孩子上学会遇到哪些困难。

(3)议一议(同桌交流)。

时间长:“天还没有亮”、“天黑洞洞的”……路远不好走:“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脚步匆匆”……不安全:高山一座连一座、天黑、远处有狼……[点评:精读重点段落,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怎样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具体形象。

]2、和自己作对比,有什么感受。

(小组交流,比一比,说一说)山里的孩子不怕困难,乐观:“远远近近,脚步匆匆”“远远近近,说说笑笑”。

自己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困难?(六)品味赏读,背诵积累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同类意见的伙伴交流一下为什么喜欢。

2、和同学互相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3、试着背一背。

4、抽查。

[点评:品赏文章能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喜爱阅读的激情,促使学生加强语言积累。

](七)、检查写字情况(略)(八)续写结尾,课外延伸过渡语:山沟里的孩子们为了寻找改变山沟贫穷面貌的“金钥匙”,不怕山高路远,每天起早贪黑去上学。

可是课文却没有写他们是怎样学习的。

你能不能想象出他们学习时的情景,再写一两段话呢?(作为家庭作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情况。

4.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5.联系生活,对比体会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刻苦。

6.教育学生学习他们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立志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感受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

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积累词汇。

3.联系实际,教育学生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的喜欢的片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同学们都生活在城市中,上学由爸妈接送。

想知道山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他们的学习情况。

(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1.谁给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反映山里的孩子上学情况的句子。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了解。

时间长:清晨,天还没亮就出发了,这时“山沟里还黑着”。

晚上,放学回家,“夜雾笼罩着他们”,“山沟里黑黑的”,可以说是起早贪黑。

(板书)路不好走:早上,“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晚上,“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可以说是翻山越岭。

(板书)不安全:山高,路远,天黑,远处还有狼叫。

(板书)2.师:你们听到过狼叫吗?听了会害怕吗?可山里的孩子听到后怎样呢?生:远远近近,脚步匆匆,说说笑笑。

(板书)3.师:这说明他们身上有一种什么精神?生:乐观向上。

(板书)4.师: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会发现文中有许多相对应的句子,找几个读读。

生:清晨,天还没亮……傍晚,太阳落山了……生:孩子们走过这座山……孩子们走过那座山……生:葡萄由黑变绿……山楂果由红变黑……5.师:这些相对应的的句子,在向我们诉说着山里的孩子上学有多难,我们可以用一个词组来描绘一下他们上学的情况。

生:上学的艰难。

(板书)6.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去感受一下山里的孩子上学的艰难,找一找课文中哪个表示色彩的词用得最多,也能体现他们上学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山里的孩子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6、7自然段)师:山里的孩子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起早贪黑的去上学,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

同学们读了课文的6、7自然段,然后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1)金钥匙:指的是知识。

(2)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辛勤刻苦地寻找:指不怕困难,不停地发奋学习。

(3)理想的灿烂的黎明……表明作者对山沟里的孩子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和祝福。

(4)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来自于什么?(有了知识才能有智慧,才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山沟的穷面貌。

)(5)说说省略号省略的句子,畅想一下未来的山村学校是什么样的?(未来的教育更加普及化,教育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坐进了现代化的教学楼,大家都会使用电脑,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预祝山里的孩子们美好的愿望能够实现。

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四、拓展延伸(指板书说)同学们,“天还没有亮,孩子们已经背着书包去上学。

”从“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直到“月亮照着回家的路”,他们还说说笑笑。

山里的孩子就是这样坚持上学的,他们就是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改变山沟的穷面貌”。

那你们与他们相比,你觉得自己今后该怎样做呢?五、作业布置1.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山沟里的孩子时间长:清晨……傍晚……起早贪黑上学的艰难路不好走:走过……翻过……翻山越岭(不怕困难,刻苦学习)不安全:山高、路远、天黑、远处还有狼叫。

(用知识改变山沟穷面貌)乐观:远远近近,说说笑笑《山沟里的孩子》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

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而受到启发向小朋友学习,认真刻苦读书掌握更大的本领。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用富有感情的语句,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赞颂了山沟里的孩子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课文结构清楚,全文共分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描述了山沟里的孩子们为了上学,不怕起早贪黑,翻山越岭。

这部分内容写出了山里的孩子们上学的艰难和爱学习的精神,是分三个方面写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