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之象棋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之象棋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之象棋
令狐文艳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传统的文化项目是先辈们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也是历史的见证。

这个学期开设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老师德高望重,学术广博,带领我们学习了一些文学作品、诗词歌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窗,众多优秀的文学创作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大的一部分,然而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却是课堂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化项目,它同样历史悠久,特色鲜明,那就是中国的象棋。

象棋是许多人都喜爱的,至于象棋的起源和下棋规则的制定,民间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但是公认度最高的还是要数象棋与秦朝末年“楚汉相争”的联系,相传中国的象棋乃是楚汉相争中项羽的政敌刘邦所发明,甚至走子的规则也来源于“楚汉相争”中的故事。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故事,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象棋的前世今生。

相传当年项羽和刘邦两军在广武山上对峙,中间只隔一道山涧。

汉军虽少,但粮食充足,楚军虽多,而粮草渐少,不能久战。

项羽决心速战速决,刘邦坚守不出。

一天忽报刘邦派使者议和,为了摸清虚实,项羽亲自到汉营。

项羽对刘邦说:“你那么点屈指可数的士兵想和我决一雌雄?”刘邦说:“兵不在多,而在精,我的士兵可一顶十,十顶百。

”“可你的将
士没有勇武之气呀!”“将不在勇而在谋。

”“你就想用这些来和我议和吗?”“你若不服咱们先在桌上比比看。

”“比就比,怎么个比法?”刘邦拿出一个木盘,上面坚画九条线,横画十条线,形成六十四个方格,在两边横线起点坚线中间四个方格打了个叉。

项羽看后说:“这是什么?”刘邦说:“这叫八卦阵图,一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成八卦,八八六十四格,这六十四方格,每格都是一个阵图。

咱们在各自的方格里,排兵布阵进行战斗吧!”
项羽说:“好吧!我是大将,坐阵中军,百万军中可取上将之首。

”“我是老帅,坐阵中军,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

”“我左右武士,可东杀西挡。

”“我有左右谋仕万无一失。

”“我有象伯所到生威。

”“我有相宰远虑多谋。

”“我有骓马”“我有千里驹。

”“我有战车。

”“我有玉辇。

”“我有夹石大炮。

”“我有火石之雷。

”“我有勇往直前的土卒。

”“我有敢死的勇兵。

”双方列好阵式,采取马走日,象(相)走田,兵卒一去不回还,战车前后左右杀,士保营垒,大炮隔山,将帅不对脸的招式,比试起来。

项羽猛打猛冲,刘邦先守后攻。

结果项羽被将死。

刘邦说:“怎么样?我不是打不过你,而是不愿看到将士死亡,还是议和平分天下为好。

”刘邦执意不战,项羽也没办法,只好以鸿沟作为楚河之界议和。

这便是棋盘上的“楚河汉界”的来历了。

至今,中国象棋还是将方是武士和大象,帅方是文士与宰相等。

那么为什么称为象棋呢?这意味的是下棋双方你厮我杀的
战争场面十分壮观惨烈,而大象在动物中是能征善战的战斗力,故而取名为“象棋”。

至于象棋棋子分红、黑两种颜色,帅方为红色,将方为黑色,俗称“红帅黑将”,也是有其出处的。

在象棋最早形成的时候,人们一般把红帅代表刘邦,黑将代表项羽,即红方代表刘邦的军队,黑色代表项的军队。

传闻,刘邦率领义军在芒砀山起义,并亲自在山上斩死一条大白蛇,这就是民间流传很久的“高祖斩蛇”的故事。

刘邦将大白蛇斩死后,一位老妇人哭着找上山来,说他的儿子就是白帝的儿子,化作白蛇上山游玩,却被赤帝的儿子杀死了,她伤心极了。

说完,老妇女倏地不见。

这个故事意味着当时的秦朝就要被新的王朝所替代。

自从斩杀白蛇后,刘邦便自称是赤帝的儿子,也就特别喜欢红色,连军中的大旗都改为红色。

而项羽则喜欢黑色,他穿的衣服,披挂皆为黑色,就连骑的鸟骓战马也都是黑色的。

“红帅黑将”大概由此而来。

将帅不能照面的依据凡是会下象棋的都懂得,双方将帅不能直接见面,规则这样规定是有依据的。

据有关史书记载,在楚汉大战中,汉王刘邦曾在广武山上对着西楚霸王项羽破口大骂,结果被楚兵用箭射中,差点丢了性命。

从象棋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是古代战争在棋盘上的再现。

对弈中,将帅如果同在一条直线上,中间又不隔着任何棋子情况下,规则规定走子的一方获胜,这就好比先动手的一方把对方的将(帅)射中了。

这就是将帅不能照面的依据。

关于现行象棋的定型时间,在新千年之前象棋史界已基本
达成共识,即确定在北宋晚期。

也就是说,象棋刘邦发明到演变、定型的过程已近超过了一千年。

唐末至北宋是象棋的重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几种不同形制的象棋并存,除象棋外,还有司马光发明的“七国象戏”,晃补之发明的“广象戏”和民间流行的“大象戏”、“小象戏”。

最终相传起源于刘邦的“小象戏”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得到广大棋艺爱好者的认可。

这种“小象戏”便是今天妇孺皆知的象棋了。

记得自己最初接触象棋还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是看到兄长们在用象棋对弈,他们手中摆弄的虽然只是几个木质的棋子,心情神态却变幻莫测,时而狂笑不已,时而深有所思。

于是我便十分的好奇,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开始教我下象棋。

与象棋一接触,我便爱不释手,学会走子后便时常找邻家孩子对弈几局,觉得十分有趣,有时也喜欢找一些年长的人学习讨教,乐此不疲。

现在是信息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很多孩子也是沉迷于电脑、游戏机等科技产品之中,会下象棋的孩子越来越少了;现在也是生活节奏十分快的浮躁年代,大人们整天为生活或工作而奔波,也难有闲情逸致静下心来约一两个知己好友对弈几盘。

然而,我真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把中国这些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让中国的孩子们重新拾起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大人们也能够忙里偷闲,找三五好友对弈几局,陶冶情操、放松身心,重新领略先人们的智慧,感受对弈的乐趣,享受生活的美好。

11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方向)郝氏春秋。

相关主题